北京最好的学校,其实是平民学校

文化   2024-07-01 21:02   北京  
今年高考,人大附中备受关注,或许是人大附中的考生,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气场,明明是十几岁的孩子,却让人觉得“厅里厅气”。
人大附中(注意是本校,而非众多的分校)在各个方面也堪称最顶级的中学,多年来稳居百强中学前三,经常位居第一。清北录取率、985录取率可以说是中国最顶级的,五大高中联赛加入国家集训队的人数也是全国第一。
所以人大附中有一个传闻:不努力只能去隔壁上大学(指考上人大)。
但在北京,人大附中真不是什么所谓的“子弟学校”。北京的确有一些学校非常特殊,比如景山、161、育英、八一等等。
而人大附中不一样,最初名字是“北京工农实验速成中学”,看名字就知道不是啥很特殊的学校,后来才移交人民大学主办,但人大附中一直以来,主打就是拼成绩,虽然人大附中崛起之后,也有一些高层次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这里,但基本上还是以成绩为核心。
可以说不是真正有天赋且努力的人,最好不要进人大附中,这所学校也以竞争极为激烈、极其卷著称,正因为汇集北京成绩最好的一批顶尖学生,自然大不一样。
正因此,别看这所学校的学生看上去非常有气场,但气场和底气来自于自身能力,而不是家庭,在北京这个精英云集的地方,人大附中学生出身家庭也就是平民阶层而已。
当然,这个平民阶层是按照北京的标准。


小镇之前曾写过几篇文章,大概是说几百万、几千万资产也不过是普通人,还说北京高考竞争极为激烈等等,引起很多激烈反对,但以北京标准,其实没错。
要说官,厅级、处级除了极少数特别核心的岗位,挤个地铁都能碰到好多;要说钱,北京是亿万资产家庭数最多的城市,占了全国的六分之一以上;再说学历,小镇之前就提到过,小镇住的很普通的小区,所在的单元,除了18岁以下、70岁以上的,起步硕士,博士都好几个,整个北京,教授、副教授乃至正高级职称的数不胜数,自然博士也没什么稀罕的,清北毕业也没什么值得多说的。
至于各类外企、民企、大律、名人等等数不胜数,所以在北京,中央部委公务员如果自身条件一般、家庭又无力承担购房负担,那在相亲市场可以说非常普通。
回到人大附中,为什么说这么一个顶级的学校,竟然是平民学校?
就是因为在北京,什么大厂P8P9P10、年薪几十上百万、厅级处级、教授、主任医生、红圈大律、央国企中层、外企高管亦或者几千万资产的小老板等等,这些人可能会出现在媒体报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也薄有声望,放在一般地级市肯定算上游了,但是在北京,这样的人就是平民百姓,顶多也就是中等偏上。
所谓平民,就是自己的身价地位,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和际遇,基本不能实现跨代继承,而子女别说达到父辈的高度,双清北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考不上本科也并不稀罕,这也算是均值回归了。当年小镇刚来北京,恰好是一年高考刚结束,在地方上一位同事孩子刚刚考上清华,结果来到北京,竟然听闻一位厅级很开心的说孩子考上了一个外地二本。
当时就感觉很诧异,因为当时小镇就觉得北京高考不是很简单吗?
不过换个角度,这也是大城市的魅力,上限足够高、资源足够多,只要努力,总有机会。
而且兜底的底线也更高一点。比如网上经常诟病的北京高考简单,其实也得分层次,北京想要考上本科,确实容易不少,但是到了211以上,竞争的烈度骤然增大。
其他文章推荐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中国的统计数据,不适合跟国外直接比

■  一个混乱的时代,即将到来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