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芝加哥大学林文斌课题组ACS Catalysis:用于选择性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一氧化碳的双功能金属有机层
文摘
2024-11-19 20:26
黑龙江
▲共同第一作者:廖莹灵,王子童
共同通讯作者:林文斌教授
通讯单位:芝加哥大学
论文DOI:10.1021/acscatal.4c04772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链接)
全文速览
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林文斌教授课题组设计并报道了一种双功能金属有机层(MOL)作为光催化剂,
用于在可见光照射下将CO
2
还原为CO,24小时内的催化转化数为6990,CO选择性为99%。MOL的完全可接触和可修改的Hf
12
二次构建单元和配位卟啉连接体允许将Ru光敏剂和催化铁卟啉位点整合到一个平台中。Ru光敏剂和催化中心之间的近距离(约11Å)使得电子转移增强,并促进光催化CO
2
还原。与均相钌光敏剂和铁卟啉络合物的组合相比,该策略实现双功能MOL催化剂的CO
2
到CO催化转化数增加。研究者又通过光物理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MOL催化CO
2
光还原的机理。
背景介绍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
2
RR)转化为一氧化碳(CO)等增值产品,为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生产重要的化学原料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在均相体系中,光催化CO
2
RR需要一种集光光敏剂和一个活性催化中心。电子转移过程是催化循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由于光敏剂和催化中心的浓度相对较低,通常反应缓慢,这大大限制了光催化CO
2
RR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量研究通过将光敏和催化组分集成在同一分子系统中来开发双功能均相复合物。尽管有潜力,但这些配合物的合成有极大的挑战,无法阻止多分子分解过程,而高度还原的金属配合物会进行多分子分解。
研究出发点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晶体多孔分子材料。MOF的合成后改性(PSM)允许引入各种官能团,使其成为非均相催化剂的杰出候选者。然而,将多个功能部分结合到MOF中往往具有挑战性。将相对较大的光敏物质(如Ru(bpy)
3
2+
)掺入MOF中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们相对于MOF通道具有空间位阻。这些局限性对MOF作为双功能光催化剂的发展构成了重大障碍。最近,二维金属有机层因其单层结构而被开发为高效的光催化剂,这种结构提供了更容易接近的活性位点。
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林文斌教授课题组报告了二维(2D)金属有机层(MOL)Hf-DBP-Fe/Ru的合理设计和构建,作为CO
2
RR的双功能光催化剂。Hf-DBP MOL首先与Fe(III)中心金属化,通过Fe(II)中心与5,15-二对苯并卟啉(DBP)桥接配体配位形成Hf-DBP-Fe,然后进行空气氧化。Hf-DBP-Fe MOL中的Hf
12
SBU通过羧酸盐交换负载了Ru(bpy)
3
2+
基单羧酸酯部分,形成双功能Hf-DBP- Fe/Ru MOL。Hf-DBP-Fe/Ru在可见光照射下有效地催化了CO
2
光还原为CO,24小时内的转换数为6990,选择性高达99%。光物理和电化学测量表明,DBP-Fe(II)催化位点很容易从光还原的Ru光敏剂中接受电子,从而产生DBP-Fe(I)中心用于CO
2
还原。Hf-DBP-Fe/Ru中光敏Ru(bpy)
3
2+
部分和催化Fe位点的接近显著加速了它们的电子转移,从而增强了CO
2
的光还原。BIH和CO
2
分别完全接近非聚集Hf-DBP-Fe/Ru MOL中的光敏Ru(bpy)
3
2+
部分和催化Fe位点,克服了相关多功能MOF催化剂的传质限制。因此,Hf-DBP-Fe/Ru的性能比均相对照高出500倍以上。
图文解析
图1.
具有光敏Ru配合物和催化Fe位点的Hf-DBP-Fe/Ru MOL的结构模型与表征
Hf-DBP MOL是通过HfCl
4
和H
2
DBP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在80℃下与丙酸(PA)进行溶剂热反应合成的。在MOL生长过程中,丙酸盐作为封端基团,抑制SBU通过双位DBP配体沿垂直方向相互连接。这些Hf
12
-SBU通过DBP配体沿赤道方向连接,形成单层2D网络,化学式为Hf
12
(μ
3
-O)
8
(μ
3
-OH)
8
(µ
2
-OH)
6
(DBP)
6
(μ
2
-PA)
6
。
通过在乙腈和氯仿(2:1 v/v)的混合物中用FeCl
2
处理TFA封端的Hf-DBP MOL,然后进行空气氧化以产生Hf-DBP-Fe,使Fe
III
中心与DBP配体配位。Hf-DBP Fe的Hf
12
-SBU上的TFA基团与含羧酸盐的Ru(bpy)
3
2+
物种(HMBA)Ru(bpy)
2
Cl
2
(HMBA)是(5′-甲基-[2,2′-联吡啶]-5-基)乙酸)交换,以构建双功能MOL-Hf-DBP Fe/Ru(图1a)。粉末X射线衍射(PXRD)实验(图1b)表明,在逐步合成后改性后,Hf-DBP MOL的结晶度得以保留。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图1c)显示,分散良好的MOL表现出直径约为200 nm的纳米板形态,在铁金属化和钌光敏剂安装后保持不变。原子力显微镜(AFM)显示Hf-DBP-Fe/Ru的厚度约为3 nm,这与SBU负载Ru-PS后的预期值非常吻合,并支持Hf DBP Fe/Ru的单层结构(图1d)。
利用MOL上的Ru-PS和Fe催化位点,研究者测试了Hf-DBP-Fe/Ru作为双功能CO
2
RR光催化剂的性能。在优化反应条件后,在具有300nm截止波长的氙灯照射下,Hf-DBP-Fe/Ru有效地催化了CO
2
光还原,在5小时内提供了1567的优异转化数(TON)和99%的高CO选择性(图2a)。随时间变化的CO
2
RR实验表明,TON(CO)在反应过程中呈线性增加,表明在光催化条件下没有发生催化剂分解或失活。24小时内,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的转化数达到6990(图2b)。研究者使用均相光敏剂和Fe催化剂的混合物进行了一系列对照实验,以评估负载的Ru-PS和Hf-DBP-Fe/Ru上的Fe催化位点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Me
2
DBP-Fe和(MeMBA)
2
Ru(bpy)
2
Cl
2
的组合产生了可忽略不计的CO(5小时内TON=3),这表明在光催化条件下(MeMBA)
2
Ru(bpy)
2
Cl
2
和Me
2
DBP-Fe之间的电子转移无效。还测定了Hf-DBP-Fe和均相(MeMBA)
2
Ru(bpy)
2
Cl
2
组合的催化性能,并在5小时内获得了722的TON。尽管如此,该TON仍不到Hf-DBP-Fe/Ru催化CO
2
光还原TON的一半,这说明了在单一材料平台上负载光敏和催化部分以构建双功能光催化剂的优势。Hf-DBP-Fe/Ru通过促进光敏组分和催化组分之间的电子转移,比均相对照更有效地催化CO
2
RR。
图2.
(a) Hf-DBP-Fe/Ru及对照组的光催化CO
2
RR性能。(b)随时间变化的CO
2
RR实验
图3.
Hf-DBP-Fe/Ru催化CO
2
RR的机理研究
研究者进行了光物理和电化学实验,发光淬灭研究表明, Ru-PS([Ru-PS]*)的激发态可以被BIH有效地还原, [Ru]
+
可以将Fe-DBP中的Fe
III
中心还原为Fe
I
中心,Fe
I
中心可以与CO
2
反应形成F
e
II
-CO
2
中间体。这是CO
2
转化为CO的关键步骤。Fe
II
-CO
2
中间体与质子反应形成CO和H
2
O,同时再生Fe
II
中心以重新开始另一个催化循环。因此,Ru-PS和Fe位点之间的近距离加速了电子转移,从而增强了光催化CO
2
RR。
总结与展望
在本工作中,林文斌教授课题组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双功能MOL,包括光敏Ru(bpy)
3
2+
部分和催化卟啉Fe中心,用于光催化CO
2
RR。MOL的2D结构允许在光催化反应中随时接触光敏和催化位点。光敏Ru(bpy)
3
2+
部分和催化Fe位点之间的接近,极大地促进了CO
2
光还原的电子转移,从而在CO选择性为99%的均匀控制下大大提高了TON。这项工作证明了MOL是一种新型的分子材料平台,可以构建多功能催化剂,用于具有挑战性的转化。
课题组介绍
林文斌教授于199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4至1997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2001年在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化学系任助理教授。2001年到2013年任职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并于2011年被聘为Kenan 杰出教授。2013年起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James Franck教授席位。系中国科学院海外顾问组成员,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自然科学部委员(2012-2013年度兼任主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NO Study Section 常务会员。2011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202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林文斌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是国际上最早进行理性设计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团队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材料、手性催化、光催化、纳米医学及化学药物设计等。
林文斌教授研究组在2005年首次成功开发出有高手性选择性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剂,同时在利用金属有机框化合物发展非线性光学材料及人工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走在国际前列,所发展的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金属有机材料是是最早进行晶体工程方法控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尝试之一。近年来,林文斌教授团队创造性地开发了多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子的生物可降解性、高药物载量以及分子可调控性的新型纳米抗癌药物并率先报导了局部纳米药物递送用于局部免疫激活与系统性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癌症治疗新思路。为了推动相关产品的临床转化,林文斌教授创立了名为Coordination Pharmaceuticals的生物医药公司。他和他的团队研发的五个抗癌药物已在进行临床试验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其中一项试验已成功进入二期。
林文斌教授目前已在包括Nat. Chem., Nat. Biomed. Eng., Nat. Catal., J. Am. Chem. Soc., Nat. Commun., Matter, Chem, Angew. Chem. Int. Ed等世界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450余篇,文章被引用超过81000次 (h-index >142) ,同时他还担任多本著名杂志的顾问,比如Chem. Sci., Chem. Mater., ACS Catal,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和Asian J. Org. Chem.等,林文斌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使其于2009年入选由发表文章影响因子确定的1999-2009年度全球“十大化学家”(“Top ten chemists”,by Thomson Reuters)。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IwMzM0MQ==&mid=2247495055&idx=2&sn=0b34225a1575606d8625f9bcac4fd49d
光催化顶刊动态
发布各种有关光催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前沿研究,顶刊动态,助力于中国光催化之崛起。
最新文章
江南大学焦星辰/陈庆霞/马普所李小东Angew: 界面工程诱导C−C偶联促进光还原空气浓度CO₂制C₂H₄
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院士Chem: 半导体/微生物复合体系用于太阳能到化学能转化
Angew:二维/二维HOF/COF S型异质结光催化析氢
董鹏玉/张金龙ACS Catal.:揭示影响COFs光催化制氢结构-性质-活性关系的关键因素
复旦大学/湖南大学Angew:悬垂苯并噻唑受体共轭聚合物程序电荷转移光催化H2O2生产和有机合成
波士顿学院王敦伟教授课题组ACS Catalysis: 高效室温光催化丙烷脱氢
大连理工大学Angew:Z型异质结共还原N2和CO2光催化合成尿素
江东林Angew:突破π堆叠桎梏!垂直扩展COFs助力高效光催化水氧化
ACS Catal.: Nb单原子耦合Bi-O空位对的非对称构型促进CO2光还原
芝加哥大学林文斌课题组ACS Catalysis:用于选择性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一氧化碳的双功能金属有机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Angew: S型异质结带内缺陷能级延长载流子寿命用于人工光合作用
复旦大学ACS Catal.: 光催化CH4升级到多碳产品(综述)
Angew: 3e⁻途径选择性光催化还原O₂生成•OH,100%降解四环素!
ACS Catal.: Mo5+/Mo6+可逆转化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用于CO2光还原,CH4选择性接近100%
上海交通大学张礼知教授团队JACS:扭曲氯氧铋莫尔超晶格光催化氯化甲烷重整
上海理工大学ACB:自然光驱动低浓度CO₂的高效、高选择性光催化转化
郑州大学陈晓岚/余斌/於兵Nat Commun: 能量转移促进的芳基噻蒽鎓盐光催化新策略
大连理工大学王敏AFM: 静电场调控界面空穴转移实现生物质光催化选择性转化
中山大学王嘉蔚/西班牙ICIQ Antoni Llobet:分子催化剂配位锚定共价三嗪有机框架用于纯水相中选择性光催化CO₂还原
黑龙江大学付宏刚团队Angew: 多级不对称氮化碳用于温和条件下光催化甲醇-水重整
乔世璋院士团队JACS: 原子级协同光催化剂在流动体系中选择性氧化聚酯废弃物
宁波工程学院杨为佑/侯慧林&吉林大学闫瑞芳AFM: 单原子Co提升BiOCl单晶纳米片CO₂光还原效率
大连海事大学姜文君/马银华/周锋ACS Catal.: 分子可调异质结构光催化生产H₂O₂体系构建新思路
同济大学费泓涵/张弛院士Angew: 原子级精准修饰氯化铅框架实现电子供体-受体效应和增强光催化好氧氧化性能
黑龙江大学付宏刚团队Angew: 多级不对称氮化碳用于温和条件下光催化甲醇-水重整
北航张俊英/昆工杨正文AEM: 双功能WO₃:Yb,Er向Zn₀.₅Cd₀.₅S的电子、光子协同转移实现高效光催化析氢
黑龙江大学井立强团队ACB: 在NiPc修饰Bi₂O₃纳米片微球上可控构建空间分离的双活性位点促进宽可见光下氯酚的深度矿化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清华大学ACS Catal: HTCC/In2S3异质结光催化纯水产H2O2
吉林大学AFM:表面缺陷诱导碳点-NiFe2O4纳米复合材料的光活化:合成、机理及应用
中南大学Angew:羟基自由基介导的基于共价三嗪/七嗪框架的非均相光催化Baeyer-Villiger氧化
常州大学AFM:全反应光合成H2O2的共轭多孔聚合物的功能化改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M:原子分散Co在NC@Cu核壳上太阳能海水分解
常州大学顾培洋/刘广峰/周仕元AFM: 功能化修饰共轭多孔聚合物用于全反应光合成H₂O₂
胡俊蝶/杨鸿斌/林志群Adv. Mater.:晶格匹配的共价异质界面协同内建电场促进高效H₂O₂光合成
贵州大学/湖南大学ACS Catal.: 揭示S型异质结构的内在电荷转移动力学促进光催化过氧化氢生成
电子科大董帆&李解元ACS Catal综述: 光催化N₁化合物合成氨
哈理工张凤鸣课题组AM: 构建COF/COF S型异质结增强光催化全分解水
熊宇杰/崔晓峰/陆洲/高美艳Nature Communications: 分子水平实现全天候人工光合作用
吉林大学崔小强课题组AFM: Cd引入Zn₃In₂S₆调控O₂的Yeager吸附构型促进光合成H₂O₂
北航范霞/翟锦团队AFM:光催化降解复合膜增强盐度梯度能量转换
上海理工大学廉孜超AFM: 光多次反射和Z机制的中空纳米盒形Cu₂₋ₓS@ZnₓCd₁₋ₓS异质结增强光催化性能
湖南大学AM:CdS中原位锚定Co单原子协同Cd空位促进不对称电荷分布和光催化析氢
上海交大Angew:多环芳烃亚乙烯基二维COFs光催化合成H2O2
Angew:用于增强光催化析氢的自组装光敏剂的超分子重构
吉林农业大学刘冬冬EES: 采用“双船装瓶”策略制备核壳结构光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可控产物选择性和转化途径
Angew:聚合物氮化碳薄膜光催化的原位监测
福州大学黄瀚林Adv. Funct. Mater.: 反钙钛矿作为普适性平台助力光催化制氢!
ACS Catal.: 促进光催化析氢的物种异质性和协同作用
福州大学ACS Catal.: 设计表面活性位的原子构型以转换光还原CO2的选择性
熊宇杰/孔婷婷/刘芹芹Angew: 二维光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界面电荷定向转移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