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奎:走进米山磂(五)

文化   2024-11-08 18:07   山东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征稿启事及稿酬方案

☞【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原创文学作品集

走进米山磂(五)

作者 | 张玉奎

选择了这个方向的道路,就要沿着这条大道走到底。在这山丫巴的三岔路口,国先生还是迟疑了,因为他听说下面的村庄是回头,可想而知,进去了出不去,没路可通只得回头。可不就是这样的吗?摆在面前的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山磂,长长地通过来,直通到脚下的山谷里才是个头。这山谷很窄,很深,由这里下去就是山谷的尽头,似没出路,形似一个牛锁头,圈住一个村庄叫回头。只有回头,退回去才是出路。
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时代在变迁,一切都在发展中,过去没有路,不代表着现在没有路。看看我们一路经过的山,过去没有路的地方,如今大路畅通,哪儿都可以修路。新中国建立近百年,要相信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现在的回头村,肯定不用到此回头了,甚至有好路可走。

路旁高深的峡谷,满坡都是山楂树,要怎么叫“红果小镇”呢!以盛产红果而著称。还看到了很多山坡地里栽种的黄烟,一行行都是清一色的烟秸竖在地里,看来这地方的村民依然种植这种古老的经济作物。听说现在种的少了,收购价格很高,烟农收入很不错,并且,鼓励村民种黄烟采取了很多措施,实施了很多优惠条件,对烟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回想我种烟的那些年,收购站年年派人下去动员种植黄烟,到了收购的时候就被掳了,叫他爷爷叫她奶奶都不灵,那累受得不值了,一年来白白为烟叶站忙了,就一个字,孙,比孙子还孙!现在还是那样对待烟农,他们就会完蛋,变好是顺理成章的事,哄着人家种。

道路很宽阔,两辆车并行没问题,我想不到山野路径这样好,看来米山是投资不少的。前不久游览八岐山,上山的路很窄,险些错不开车,留给我危险的信号。看来这里的道路安全意识高于那里。即是这样,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好,有钱在这方面投资。这山区深部,别没工矿企业,看来只有山楂等果品收入,搞得蛮不错的。

山道盘旋,一路而下,一路风景,我两眼盯着窗外,忽然想到了那年闯内蒙。那是走在山西与内蒙交界的地方,黄土山上背阴里开出一条公路,算不得宽敞,且曲曲弯弯不直行,听得有车鸣笛,立马就出现在对面眼前,常常被惊吓一跳。山谷里望下去是那样深远,意识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了,流淌着一条河,带子一样,那就是母亲河——黄河!转下去见到了黄河第一座水电站,叫万家寨水电站。万家寨这个名字是上学期间从书本上了解到的,由此我知道是黄河上游的第一座水电站,因此看到万家寨三个字,就知道了那条峡谷间的河流是著名的黄河。今天下这个山,又有了当年那种感觉,感觉沟谷的深度惊险,是同一种感受。

汽车终于转下去了,我发现又一有条山路通上来,转着弯别处去了,看来就是我和国先生在山顶上看到通盆地的那条路。那时估计从这个村子通出去的,果然没有错。

迎面是十几户人家,房子盖得还不错,哪分得出山里山外!有些人家的房子盖得比山外还好,“富在深山有远亲,”山里也有富人家,就是离城远了些,生活条件也不错,空气、水源不受污染,食用绿色安全食品,村民收入也不错,这地方好着哩!我在想。
道路在有人家居住的地方转个弯,向东方一路而下。一对老年夫妻从一侧的岔路上开着三轮车出现,拉着柿子。看得出满脸都是山里人的朴实,衣服也是极其朴素,就像他们居家门前古老的石堰墙一样,就像石磊的院墙中夹着的古老柿子树一样,就像古朴的石房、以及门前石铺斜路一样,望一眼便感亲切!

右侧连片好多烤烟房,是集中烤烟的地方,全村人家都在这里烤烟。听闻国先生讲,他的家乡淹子岭上也还种植黄烟,他老家门前的小广场上就有几口烤烟房。他说,现在种烟省劲了,首先先进在烤烟上,不用烧炭,更不用烧柴禾,夜夜不能睡觉的历史算是彻底告别了。烤烟用电烤,温度自控,烤出来的烟叶都是优质烟叶,价格也上去了。现在收购价格每个等级都大幅度提高,种烟的人尝到甜头了。
相距不远,又一个村子出现在眼帘,我不知道是不是下回头,猜想应该就是了。这个村子人口比上一个多,河两崖都是居户,家家似乎乱糟糟地排列,没有形成统一规划。有的人家房子盖得高大,座落在山坡上。有家在村庄的东北角,隔出一段距离,与村不连贯,看了好久也没有看到通过去的道路。居住在那里可是挺费劲的,首先是爬坡,很不方便。

下车后我录制了一个视频,感觉这里的山村形象的确不错,两山相夹,北山高大,山坡下是河流、民居,背风向阳,冬春肯定暖和。环境没有污染,食品较为安全,山清水秀,赛过神仙居住的地方。
转过身来,另一侧公路旁连着就是好几棵大柿子树,棵棵都是滴流噜嗉满树的柿子,鲜艳得直晃眼。树下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车旁摘满了两塑料筐上品的柿子,不见人影,也许家去了。低头发现遍地软枣,黑黑的,已经熟透了,完全可以吃。我尝试着捡起来填进嘴里,果然好吃,大着胆子吃,一饱口福。难不成这里的软枣早熟?好像别处的软枣还不能吃。这是我今年第一次品尝软枣,滋味相当不错,就是核子多了些,须不断地吐出嘴来。

哪来的软枣?肯定就在头顶上。抬头望去,果然有软枣。原来,嫁接柿子的地方在好几米高的树枝上,爬上去嫁接的,一棵树结两种果食。这么粗的柿子树,好说歹说不下四五十年以上的树龄吧?当年嫁接柿子树的人,也许不在世了,留给后人甜美的果食。纵使还在世,也许很大年纪了,再不能够爬上这棵软枣树。
启程要离开这里了,一路下去,经过平安峪、赤良峪两个产柿子的著名村庄,带给我惊喜,自是后话不提。这个回头村的魅力,曾吸引了一位威海文学院的文学教授搬来居住了一段时间,在这心仪的地方似乎与世隔绝,潜心完成了他心仪的著作。足以说明这个地方之优美。

张玉奎,临朐东城人,文学爱好者。

书香临朐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临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