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温岭“敲鱼面”——因保鲜而诞生的美食

文摘   美食   2024-11-16 23:33   北京  
   
  点击“  老侯说事儿8”  关注公众号   




老侯

千年曙光初照地

新千年到来之前,网络曾有热议,中国大陆最先看到新千年第一线曙光的是哪里?直到我来到这里,才知道,千年曙光初照地是这里——浙江温岭石塘镇。

石塘镇是个半岛,在浙江东部,东海岸边,三面环海,有一条狭长的陆地与大陆连接,名字来源于当地的石头筑成的塘坝,因此得名石塘。

石塘东南角上,是石塘山,历史上由于匪患严重,当地渔民住宅多以石砌,状似碉楼,在高处开窗。土黄色的石屋,沿山而建,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在朝阳和夕阳的照射下,泛起一片金黄,犹如雄伟的城堡。

壮观的美景为美院学生青睐,成为写生地佳选,故有“东方巴黎圣母院”(写生圣地)之称。

石塘的民俗与温岭其他地方多有不同。到达石塘后,第一眼的观感,服饰怎么那么像福建惠安?

还真说对了。石塘人自称祖先就是福建惠安移民。
据《福建·惠安县志》和石塘箬山陈氏宗谱载,箬山陈姓渔民大约从16世纪中叶由惠安迁入。也许是某次海风骤起,将福建出海的渔民吹到这个港湾落脚,并从此定居。
当年的石塘是个与大陆隔绝的小岛,后来才与陆地连接,所以,这里顽强地保留了福建所有遗俗。

像中国其他地方一样,石塘高低错落的屋堡之间,只见老幼,不见青壮。青壮多出去各大城市做生意和打工,镇上只留留守老人和儿童。

大奏鼓

石塘的大奏鼓是我们要重点记录的影像之一。这是一种福建渔民出海及归来时,家人相送和迎接的仪式。
表演者女装打扮,但表演者都是男性。当地人说,大奏鼓的前身是流行于闽南沿海的车鼓弄。但是,今天的福建,已没有这种迎送形式。这就应了那句关于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定论,只有移民他乡的,才能顽强保留祖籍地的风俗。祖籍地与时俱进了,移民却还保留着。

敲鱼面
另一个遗留,就是敲鱼面。敲鱼面是石塘特有的食物形式。

四个福建惠安装扮的老妇,在几间屋间的平地上,支起一个案板架子,为我们演示敲鱼面的过程。

程序很简单,但过程却漫长,敲鱼面需要耐心细致,慢慢来。

她们抓出几条鳗鱼,破腹,去内脏,去鱼骨,然后,用类似擀面杖的木棍轻轻敲打,边敲边不时加入薯粉,薯粉颗粒粗,便于吸干鱼肉水分,鱼和面混合,渐渐变得有韧性,直到敲成薄饼,再放入一口很大的锅中,贴到锅壁上。烧熟后,取出,切成条状,这样的面条,可以储存,也可以随时取出下锅煮食。
敲鱼面可以做成鸡汤鱼面、三丝鱼面、翡翠鱼面和清汤鱼面。关键的要旨是一定要清淡,小火慢煮,逼出鳗鱼的香气。如果过于重口,则鱼的香气就没了。

敲好的鱼面下锅。不一会儿我们就吃到了著名的敲鱼面。面条主体是鳗鱼肉,所以,味道可想而知,真的是劲蔸,越嚼越香。

石塘人认为敲鱼面来自祖上,也就是福建。但也有说敲鱼面来自温州,最正宗的是玉环,而且,在温州,有这样说法,没吃过敲鱼面,不算来过温州。

敲鱼面的出现,与食品储藏的需求有关。南方潮湿,以前没有冰箱,渔民头疼的是打上来的海鲜如何储藏?储存食物最早期的做法是烟熏,于是就出现了腊肉,金华火腿最为著名。

敲鱼面也是一种储存方法。鱼肉肯定不好储存,将鱼肉和薯粉混合,敲打至有韧性,烙熟,就方便储存了。
合集专栏
#沿着铁路看非洲
#植物的“诺亚方舟”
#铁路沿线的土耳其
#了解缅甸
#认识身边花草树
#战争中的小人物
#抗战

老侯说事儿8
一个资深媒体人眼里的过去和今天。有“沿着铁路看非洲”、“植物的诺亚方舟”、“铁路沿线的土耳其”、“身边的花草树”专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