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婷教授:晚期胃癌精准治疗进展,Claudin 18.2靶点成突破新希望

文摘   2025-01-03 17:19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位列恶性肿瘤第3位。由于胃癌的早期筛查仍未全面普及,我国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上市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机会。但相比肺癌、乳腺癌等瘤种,晚期胃癌的精准探索之路较为曲折,亟待寻找“高特异、广覆盖”的靶点并探索治疗方案,突破治疗困局、改善患者生存预后。


为了传递胃癌精准治疗探索进展,加大癌症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科普力度,《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分享胃癌精准治疗现状与最新探索成果,以期提升公众对胃癌及其先进治疗方法的认知与理解。

邓婷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MUP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胃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天津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结直肠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目前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哪些,在治疗过程中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邓婷教授:尽管当前针对晚期胃癌的总体治疗策略有所进步,但其总体疗效改善程度仍未能充分满足临床需求。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我们的主要手段依然聚焦于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这三大支柱。其中,传统化疗仍是晚期胃癌治疗的基石,但其疗效有限,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维持在10~11个月。随着个体化、精准治疗理念的推进,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在晚期胃癌的治疗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成效,为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带来了希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靶向治疗的适用患者比例依然偏低。例如,自2010年ToGA临床研究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取得突破性成果以来,HER2作为胃癌治疗的经典靶点备受瞩目。但胃癌患者的HER2阳性率约12%,这意味着大多数晚期胃癌患者尚未获得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

此外,自2017年以后,胃癌正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并在随后的几年间,通过众多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展现了其积极的治疗潜力。然而,深入分析发现,虽然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观察到阳性结果,但在对患者进行细致分层后,我们发现对于PD-L1 CPS<5,尤其是CPS<1的群体,绝大多数不会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真实世界中PD-L1 CPS<5的患者占比超过50%。因此,从这一视角来看,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难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探索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不断开发新的药物,以惠及更多胃癌患者。

当然,在考虑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时,我们不仅仅要考量治疗效果,还应关注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肿瘤本身及药物带来的消化道问题常常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整体状态,我们也在尝试通过相应的支持治疗来进行改善。支持治疗的长足进步,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提升。因此,当前我们主要从提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个维度上努力,从而确保患者不仅能有更长的生存期,还能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在您的临床工作当中,不同靶点的患者的比例是多少?




邓婷教授:目前,我们对所有接诊的患者会常规检测HER2、CPS、dMMR以及Claudin 18.2。各靶点患者的比例具体而言,HER2阳性率大致为10%,dMMR/MSIH只有5%左右。在真实世界数据中,CPS≥5的患者占比约为50%,与我们先前的观察(40%~50%)基本相符。Claudin 18.2的表达情况更为乐观:≥75%的肿瘤细胞表达2+或3+染色强度患者占比20%~30%,而≥40%的肿瘤细胞表达2+或3+染色强度的患者比例则可达到50%~60%。今年的ESMO会议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FGFR2b、Claudin 18.2、HER2、dMMR和CPS的共表达情况。研究发现,FGFR与HER2的共表达率约为15%,与CPS≥5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而与Claudin 18.2的共表达率则高达35%。值得注意的是,dMMR患者并不表达FGFR2b。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Claudin 18.2作为一种在胃癌高表达的治疗靶点,在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总体阳性率在21%~95%之间,这个靶点是否有望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突破口?目前针对该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如何?




邓婷教授:在胃癌中,Claudin 18.2是一个相对高表达的靶点,数据显示其在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总体阳性率在21%~95%。目前,一般采用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率作为Claudin 18.2表达的定量分析指标,染色强度可分为0(细胞膜无反应)、1+(细胞膜弱反应)、2+(细胞膜中反应)、3+(细胞膜强反应)四个等级。在Claudin 18.2靶向药物佐妥昔单抗的GLOW和SPOTLIGHT两项大型研究中,纳入的Claudin 18.2阳性人群标准是≥75%的肿瘤细胞表达2+或3+染色强度,也就是我们所谓的Claudin 18.2强阳性表达人群。这类人群在整体胃癌患者中占比高达30%以上,其阳性率还是相对较高的。目前,佐妥昔单抗作为首个全球范围内获得批准的Claudin 18.2靶向单克隆抗体药物,于2024年12月31日迎来了重要进展——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基于Ⅲ期SPOTLIGHT试验和GLOW试验的结果已正式批准注射用佐妥昔单抗上市,用于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化疗一线治疗Claudin 18.2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因此,很多药物会参考它的阳性结果作为入组标准。

另外对于Claudin 18.2表达较低的患者,目前有研究正在探索Claudin 18.2 ADC,这类药物入组要求标准相对较低,≥40%的肿瘤细胞表达2+或3+染色强度即可,且目前这类患者的数据表现良好。

总之,整体而言,针对Claudin 18.2靶点的药物,如佐妥昔单抗,在两项Ⅲ期临床研究中已展现出在胃癌一线治疗中的优势。事实上,2024年9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发表了一篇关于SPOTLIGHT与GLOW研究的汇总报告,显示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显著延长HER2阴性、Claudin 18.2阳性的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PFS和OS,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Claudin 18.2 ADC类药物也在晚期胃癌的二、三线治疗中开始进行头对头的Ⅲ期临床研究。未来,针对Claudin 18.2靶点的双抗、ADC、CAR-T等药物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从综合治疗策略上,现在的研究只是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佐妥昔单抗,如果我们再同时联合免疫治疗,或许会带来更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单抗和ADC治疗模式不同,作用机制也不一样,所以未来在从一线到二线再到后线等治疗过程中,期待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期。

当前,针对Claudin 18.2靶点的研发赛道已非常拥挤,涵盖了多种药物类型。不仅有多个针对该靶点的单抗研究(其中部分进行了与化疗和免疫治疗联合的头对头研究),同时,双特异性抗体和ADC药物的研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此外,沈琳教授团队关于Claudin 18.2的CAR-T疗法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如果Claudin 18.2 CAR-T疗法成功上市,将有望为后线治疗的患者带来更佳的疗效。预计未来2~4年内,该靶点还将迎来更多新型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这也预示着该靶点或将成为胃癌靶向治疗领域的新突破。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xhsx2021),回复“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版权声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同步传真国内外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学术进展,为临床、教研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