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解 | 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序贯使用

文摘   2024-09-18 07:20   辽宁  

撰文:白露Eileen | 编辑:珊珊 

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含CD20抗体的化疗免疫治疗方案已成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线治疗标准(SOC)。然而,30-40%的DLBCL患者对一线治疗无反应或在5年内复发。

自1995年以来,化疗加巩固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一直是复发或难治性(R/R)DLBCL的二线治疗,能使30-40%的患者获得持久缓解。然而,自体HSCT有急性和长期治疗相关毒性,这使许多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或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BsAbs)等新型疗法在R/R DLBCL中显示出持久的治疗反应,甚至对于高龄或有合并症的患者,副作用也可控。这使人们重新思考自体HSCT在R/R DLBCL治疗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新型疗法整合到临床实践中。不久前,“细胞知聊”给大家分享了CAR-T疗法与BsAbs在血液瘤中序贯使用的简要展望。

    往期推送:

《综述 | CAR-T疗法与双特异性抗体在血液瘤临床应用中的比较、更新以及展望》

本期将跟大家分享于2024年7月在《Haematologica》杂志最新发布的一篇题为“Sequencing of cellular therapy and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的文章。该文聚焦DLBCL,内涵HSCT、CD19 CAR-T细胞疗法和BsAbs及它们序贯使用的具体疗效数据。我们一起来学习该文研究人员如何根据数据提议这3种疗法在DLBCL中的治疗流程(Treatment Algorithm)。

自体HSCT与CAR-T细胞疗法的比较


自体HSCT治疗相关毒性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机会性感染和心血管事件等。29%的患者自体HSCT后100天内发生≥3级心血管毒性,而在70岁或以上的患者比例几乎达60%。CAR-T细胞疗法有其独特的毒性特征,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Yescarta)、tisagenlecleucel(tisa-cel;Kymriah)和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Breyanzi)用于R/R DLBCL的三线或更后线治疗。研究人员正在评估早期前线使用CAR-T细胞疗法。

ZUMA-7和TRANSFORM临床试验评估了CAR-T细胞疗法作为早期治疗线,与SOC化疗免疫疗法+自体HSCT相比,用于原发难治DLBCL或早期复发的患者。

ZUMA-7研究纳入了359名DLBCL患者。在SOC组中,只有64名患者(36%)在二线化疗后至少达到了部分缓解(PR),并继续接受自体HSCT,而接受axi-cel输注的患者有170名(94%)。axi-cel与SOC治疗相比,客观缓解率(ORR)(83% vs. 50%)、完全缓解(CR)率(65% vs. 32%)和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8.3个月 vs. 2个月)更优。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在中位随访47.2个月时,与SOC治疗组相比,axi-cel的总生存期(OS)更优。

TRANSFORM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到SOC后自体HSCT与liso-cel,并纳入了184名患者。91名(99%)随机分配到liso-cel的患者接受了liso-cel输注,而SOC组中只有43名(46.7%)患者接受了自体HSCT,疾病进展是未能继续进行自体HSCT的最常见原因。TRANSFORM研究结果与ZUMA-7类似。liso-cel与SOC化疗免疫疗法+自体HSCT相比,ORR(86% vs. 46%)、CR率(66% vs. 39%)和中位EFS(10.1个月 vs. 2.3个月)更优。

PILOT研究评估了liso-cel作为二线治疗在未早期复发(复发>1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患者因年龄或其他伴随疾病条件而不适合自体HSCT。长期随访数据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8.5个月时,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23个月,对于CR患者,中位反应持续时间未达到。

这些研究确立了CAR-T细胞疗法作为原发难治或早期复发疾病以及在缓解后任何时间复发、但因高龄或伴随疾病条件而被认为不适合自体HSCT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FDA也批准了axi-cel和liso-cel用于二线治疗,这些患者在缓解后1年内复发或在一线治疗后从未达到缓解。

在考虑R/R DLBCL的治疗时,每一后续治疗线相关的经济影响很重要。在美国,抗CD 19 CAR-T细胞疗法的成本范围估计为373,000-1,600,000美元,而自体HSCT为140,000-150,000美元。通过财务分析,考虑到由于使用CAR-T细胞而非加强化疗治疗R/R DLBCL而获得的改善OS时,每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的成本范围为58,146-82,400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化CAR-T细胞疗法的高价格。尽管如此,在全球范围内,CAR-T细胞疗法的成本还是会阻碍这种新型疗法取代自体HSCT用于R/R DLBCL的治疗管理。

关于治疗后恶性肿瘤(subsequent malignant neoplasms,SMN)发生率,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历史上,自体HSCT治疗R/R DLBCL后的SMN发生率报告为6-20%。在FDA对CAR-T细胞疗法继发肿瘤发出警示后,多个大型、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CAR-T细胞治疗后SMN发生率类似,范围为0.9-12.9%,其中T细胞肿瘤的发生率<0.2%。因此,目前尚不清楚SMNs是否是CAR-T或这些患者接受的多种先前治疗的结果。这需要进一步调查以评估SMNs中残留病毒载体基因和CAR转基因的存在。

    往期推送:

《Blood Advances》| 针对CAR-T“黑框”警告,医生将如何回答病人疑问

自体HSCT在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是否仍有一席之地?


当前文献和共识指南支持在化疗敏感疾病(能够至少经二线化疗达到PR)的患者中使用自体HSCT,这些患者在完成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复发,并被认为适合进行自体HSCT。有40%患者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治愈。

ZUMA-1、TRANSCEND NHL-001和JULIET研究中有25-49%之前接受过自体HSCT治疗的患者,他们在经过自体HSCT治疗失败后,接受CAR-T细胞疗法后,ORR范围为52-78%。相反,在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自体HSCT的患者数据很少。Speigel等人报告了在接受axi-cel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使用挽救化疗的结果不佳,ORR为29%,CR率为17%,中位PFS仅为55天。因此,对于那些被认为适合并继续进行自体HSCT作为R/R DLBCL二线治疗的患者,CAR-T细胞疗法仍可作为三线治疗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体HSCT对于那些在一线化疗后>1年复发并适合进行移植的患者仍然可行。

双特异性抗体简介


Epcoritamab和glofitamab(两种新型CD20 x CD3 BsAbs)在经过至少两线化疗免疫疗法治疗的DLBCL患者中疗效显著。

在一项旨在评估epcoritamab治疗经历至少二线化疗免疫疗法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研究,有157名之前接受过中位数为三线治疗的患者,其中61.1%的患者有原发难治性疾病。接受epcoritamab治疗的患者ORR为63.1%,CR率为38.9%,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12个月。

关于Glofitamab的研究包括了155名多线治疗的DLBLC患者,其中60%的患者接受了≥3线的疗法,90%的患者有难治性疾病。纳入该研究的患者在接受初始glofitamab输注前7天接受了1000 mg的obinutuzumab以清除B细胞。67%达到CR的患者在第18个月的随访中仍然处于CR。

在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中,有43名患者至少接受了1剂glofitamab治疗,ORR为37%,21%的患者能够达到CR。

基于这些研究,在2023年第一季度末,epcoritamab和glofitamab都被FDA批准治疗R/R DLBCL。

如何进行序贯治疗?


尽管CAR-T细胞疗法作为二线治疗的ORR超过80%,但超过30%的患者无法达到CR,并且在中位随访12.9个月后,近36%达到CR的患者在CAR-T细胞疗法后发生进展。历史上,CAR-T细胞疗法后复发的患者预后较差,中位OS为5-6个月;然而,BsAbs在治疗这种经过多种治疗的患者群体中显示出疗效。

在一项epcoritamab的研究中,有61名之前接受过CAR-T细胞疗法的R/R DLBCL患者(其中75.4%在CAR-T细胞输注后6个月内进展),ORR为54.1%,CR率为34.3%;在达到CR的患者中,88%在6个月和9个月的随访中仍然处于CR。类似的,glofitamab的研究中,52名之前接受过CAR-T细胞疗法的患者CR率为35%。尽管BsAbs在CAR-T细胞疗法进展后的疗效已在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中得到验证,但在接受BsAbs治疗后进行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尚不确定,因为CAR-T细胞疗法作为第三线、第二线或第一线治疗的前瞻性研究都没有包括之前接受过BsAbs治疗的患者。

此外,研究表明,淋巴瘤微环境和T细胞活性在CAR-T细胞治疗DLBCL的疗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上,BsAbs持续给药可能导致T细胞耗竭,那么在之前接受BsAbs治疗的患者中,CAR-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会降低。相比之下,Rentsch等人的回顾性分析监测了9名之前接受过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患者,在接受glofitamab治疗前后的CAR-T细胞特异性DNA的动力学。在这些患者中,5名患者在glofitamab输注前可检测到CAR-T细胞特异性DNA。2名患者在glofitamab给药后CAR-T细胞持续减少,而3名患者在glofitamab给药后CAR-T细胞在外周血中重新扩增,在glofitamab开始输注后中位达峰时间为35天。这些数据表明,在接受CAR-T细胞疗法后使用BsAbs治疗可能有效,且可能增强残留CAR-T细胞的活性。

何时考虑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淋巴瘤?


尽管异体(allo)HSCT和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可有效治疗R/R DLBLC,使50-60%的患者达到CR,但由于比自体HSCT的治疗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它历来被用于自体HSCT之后第三线及以上治疗。根据前述Speigel等人的CAR-T细胞疗法后使用挽救化疗单独治疗结果,连自体HSCT在这种情况下都疗效极差,那么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些患者是否可以从allo-HSCT的GVT效应中受益。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分析中,有88名在CD19 CAR-T细胞疗法失败后接受allo-HSCT的患者,CAR-T细胞输注和allo-HSCT之间的中位治疗线数为1(范围1-7线),其一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5%,OS为59%。在CAR-T和allo-HSCT之间接受<2线治疗,并在allo-HSCT时能够达到CR,移植效果更好。这些发现表明,如果患者在CAR-T细胞疗法失败的后续治疗线中能够达到CR,且被认为适合HSCT,应考虑尽早进行allo-HSCT。

鉴于CD20 x CD30 BsAbs的新颖性,关于BsAbs后进行allo-HSCT的数据很少。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报告了8名在CD20 x CD3 BsAbs治疗后接受allo-HSCT的患者,他们接受了中位数为10剂的BsAbs治疗,6名患者(75%)在移植时处于CR。5名患者接受了半相合移植,2名患者有经配型的无关供者,1名患者接受了经配型的亲源供者。所有患者移植后都接受了环磷酰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在allo-HSCT后中位随访30个月(范围23-37个月)时,2年OS仅为25%。在随访期间死亡的6名患者中,1名患者死于疾病复发,3名患者死于感染,2名患者死于GVHD并发症。只有2名患者之前接受过CAR-T细胞疗法。

总结


根据当前文献,自体HSCT仍适合并应考虑用于一部分化疗敏感、复发DLBCL患者。患有原发难治性DLBCL或早期复发疾病、自体HSCT后复发疾病或被认为不适合自体HSCT的患者应进行CAR-T细胞疗法(图1)。BsAbs应作为CAR-T细胞疗法后一线治疗使用,并根据具体情况在特定患者中作为早期治疗线使用(图1)。这些情况包括那些不愿或无法前往较大的医疗机构接受自体HSCT或CAR-T细胞疗法的社区患者,或者那些不希望接受高强度细胞疗法的患者。

图1:R/R DLBCL治疗流程(Treatment Algorithm)提议


此外,在一部分被评估为接受CAR-T细胞疗法时有较高严重并发症或毒性风险的患者(如具有潜在神经系统缺陷的患者若接受CAR-T细胞疗法,有更高的严重神经毒性发生率)中,可以考虑在没有先前接受CAR-T细胞疗法的情况下使用BsAbs治疗。然而,这些决定应基于医生和个体患者之间关于风险与获益的沟通结果。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使用自体HSCT的支持性数据有限;然而,对于在CAR-T治疗后进展的患者,经过后续治疗线(无论是CD20 x CD3 BsAbs还是NCCN指南建议的替代方案)能够达到CR的话,应考虑allo-HSCT。随着患者更早地在其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接触到这些疗法,建立客观标准和指南以序贯这些新型疗法将变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Melody M, Gordon LI. Sequencing of cellular therapy and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Haematologica. 2024 Jul 18. doi: 10.3324/haematol.2024.28525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021217.

“细胞知聊”为非盈利兴趣团队,意在“传播知识、平等交流”。由于“细胞知聊”的小伙伴们都是兼职,大家平时的工作和学业都很繁忙,只能利用晚上以及周末休息的时间进行稿件的撰写和编辑,如若更新不及时,还请大家谅解。同时,由于细胞治疗领域的前沿性和编辑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公众文中如有错误,还请读者不吝指正!“细胞知聊”也诚挚地邀请读者向我们投稿,期待有更多想要跟大家“聊一聊”的小伙伴加入,一起“增知”、“畅聊”!稿件可以是您对细胞治疗某个领域的见解和经验,对某篇有意思论文的消化解读,最新的细胞治疗新闻和临床试验信息等。为表示尊重原创,会根据质量给予适当稿费,有意者请在后台与我们联系。

往期精选

1

Science里程碑:新型癌症免疫疗法来了!肿瘤细胞“大变身”,变成抗癌免疫细胞

_

2

根据真实世界数据优化CD19 CAR T输注后监测期的见解和提议

_

3

高肿瘤负荷对CAR T 细胞治疗的影响

_

版权说明:

本文由“细胞知聊”团队编译,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旨在传递细胞治疗领域讯息和前沿进展。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投资或医疗指导建议,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欢迎个人分享转发至朋友圈。媒体或机构转载请在“细胞知聊”微信公众号留言或私信公众号名称,审核通过后开通白名单获取转载授权,转载请标识来源。

细胞知聊
细胞治疗的时代已经来临,“细胞知聊”致力于向大众普及细胞治疗的相关知识,分享最新资讯,以及前沿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