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泪流满面,有人如坐针毡

财富   2024-06-24 18:19   四川  

01

周末,去看了周也主演的电影《云边有个小卖部》。

我看得如坐针毡,后悔自己不该买票入场,旁边的中学生们看得泪流满面,哭得稀里哗啦。

这让我想起中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最喜欢的作家是郭敬明,看他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全校同学几乎有一半以上都看哭了。

那时候我们最厌恶的就是那些装叉的专家学者,他们对郭敬明的轻蔑与讽刺,像是在否定一代人的审美。

02

所谓好坏,所谓美丑,其实都是主观的。

有人喜欢可乐薯条,有人认为是垃圾食品。

有人在短剧里看到了黄金一样宝贵的商业机会,有人视之为精神鸦片。

上周的经济学课堂上,我跟学生们讲主观价值论时说:

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冲突,其实都来自价值判断的冲突。

都来自某一方,试图强行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覆盖对方的价值判断。

比如父母把沉迷游戏的孩子送去戒网瘾。

比如中学生蔑视小学生对奥特曼的喜欢。

比如中老年人认为年轻人应该吃苦耐劳艰苦朴素。

03

我年岁越长,就越讨厌别人在我面前说其他人的坏话。

批判别人的问题最容易,欣赏别人的优势最难。

《奥特曼》到底是不是一个经典作品,我心里面当然是持相反意见。

但我不会去和小朋友争论,说奥特曼这个形象,真的是有点难看。

我也不会去和女孩子们争论,肖战王一博的作品到底如何。

如果谁这么做,其实很愚蠢。

用户是分层的,竞争是多维的。

我觉得榴莲是恶心的水果,我的感觉,难道能否定其他人的喜爱?

04

很多人对这个世界愤愤不平。

他们觉得别人才华不够,能力不行,产品不好,凭什么成功?

这些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看见自己的感受。

很多才华不够的人,人家长得帅啊。

很多产品不好的商家,人家擅长营销啊,人家能降低成本卖到9块9啊。

社会竞争不是做题考试,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标准。而是不同的人利用不同的优势,满足不同的用户群体。

我的文章和小姐姐跳舞的短视频,哪个更有才华,质量更高?这种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二十多岁的我和三十多岁的我有什么区别?

二十岁的时候,看到不喜欢的人和事,我喜欢直接批评,以自己的感受为正确。

三十岁的时候,我更愿意去思考和理解:为什么我不喜欢的人和事,有那么多人喜欢?他们做对了什么?

05

回到《云边有个小卖部》这部电影。

我觉得充斥着尴尬的煽情,让我坐立不安。

但可能在少年时代,人就需要这种类型的煽情作品吧。

比如中学时,我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以及郭敬明那种“仰望天空泪流满面”的风格。

在这类狗血故事里哭过笑过感动过,感觉特别痛快。

没有一种审美应该因为青春年少而被嘲笑和轻蔑。奥特曼有奥特曼的受众,郭敬明有郭敬明的受众,张嘉佳有张嘉佳的受众。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

煽情派作为一个类型,永远有其市场。

希望我喜欢的那些作品能够成功,希望我不喜欢的那些作品也能够找到它们的受众,也能够成功。


强烈推荐张是之兄组织的暑期奥派经济学游学课程与线下活动(地点分别在北京和深圳),我与张是之相识多年,一直视他为榜样。他的课程与游学,值得期待:

亮叔行动学
用经济学思维理解世界,用市场的逻辑创造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