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组织结构适合于工业社会的运作模式,考虑到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属于小团体操作模式,围墙意识影响下的国人,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来判断与他人的亲近程度,社会关系像水波一样从中心往外面扩散,整体人格特征散发着“利益”“道德”等诸多要求,与西方社会的“契约”“合同”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大不相同,尤其是人数不过百人的中小企业,需要从“人情管理”向“契约管理”的转变,“感性和自我”向“理性和逻辑”的转变,这自然为组织结构的设计带来压力和不适,如果企业不是流水线式的工作特点,对组织结构的“水土不服”,更加重了这种反差,拉低了企业的管理效能。组织结构的设计受企业内外环境、发展战略、组织规模、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没有最合适的组织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增加企业对外竞争力,提高运营效率,就是合适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本质就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分工与协同安排。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服从企业所制定的战略,同时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证。企业战略选择的不同,主要在两个方面影响组织结构:一是不同的战略要求不同的业务活动,从而直接影响管理职务的设计;二是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工作重点的改变,促使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职务及其部门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毋庸置疑,企业要获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研究内外部环境,努力使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适应环境要求,同时在变革过程中同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一般而言,环境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特征产生影响;二是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产生影响;三是对企业内部管理职务和部门的设计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技术及技术设备的水平不仅关系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而且影响工作内容划分、职务设定,以及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现代企业广泛使用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其自身的运转规律,决定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结构的设计与完善不能主观、随意地进行。企业规模与企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伴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企业内外部活动的内容会日益复杂,员工数量会越来越多,企业的经济能力不断提高,市场范围不断拓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战略的优化转型,企业不断地对组织结构进行动态调整,扁平化、柔性化、无边界化、虚拟化成为组织结构演变的大趋势。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属于直线型、职能型、事业部型;规模大一些的集团企业会出现矩阵型和多维立体型组织,其中科技型企业大多采用网络型组织。传统组织类型及其优缺点:这些组织结构对内的信息流,是自下而上进行收集,企业的中心决策,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分解推进,整体组织管控意识比较强,在这种组织结构下,跨部门、跨中心的信息数据被职能分工所割裂,组织内部不愿意互相分享信息数据。依据企业进化规律,企业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演变,因此组织结构将逐渐复杂化,组织结构的变革应该符合企业进化规律。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最大特点是“等级型”组织与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组织的反应更加敏捷、灵活、快速、高效,不同知识背景的员工分散在结构复杂的组织形态中,通过凝缩未来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绩效。随着管理软件、企业数据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的深化运用,传统的职能管理部门的大部分重复性管理工作由企业管理软件完成,职能部门的任务主要是制定和修改控制程序、处理例外事件等,过去以控制和命令为核心的组织关系逐渐变成相对平等和自主、富于创新的网络关系。在企业内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员工之间的纵向分工不断减少,而横向分工和协作不断加强。企业规模的小型化也是组织形态发展的趋势之一,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公司通过分离或剥离、授权、流程再造、业务外包或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让自身的经营实体小型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应变能力、提升竞争能力的目的。随着企业之间交易费用的降低和企业生态的形成,部分企业可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产业链条的其他企业,企业集中资源聚焦生产核心业务,企业的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都变得更加模糊、更加富有柔性和灵活性。企业的资源、信息传递和扩散迅速穿越组织边界,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任何新的战略思考都需要组织创新才能落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后援平台赋能型组织结构将成为企业的组织核心。后援平台组织的核心功能是赋能,不再是管控,因为管控缺少创造力。赋能与激励更依赖企业文化等柔性管理的深入普及,员工需要领导机构更多的支持与服务,成就感是团队成员工作的主要驱动力,他们注重物质奖励,也注重精神奖励。后援平台组织是学习型和协同型组织,前端业务部门可以调动相应的资源为其服务。组织成员采用自我驱动的工作方式,依据事务的优先级协同上下游和内外部资源,在利他与利己之间找到平衡,后援平台组织是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成长,促进个人经验与团队大数据结合,促进个人知识融合组织智慧,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后援平台组织的核心特征是自下而上,激发团队每位成员的内驱力,在尊重个人意愿和观点的基础上,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观,它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自我驱动。团队行动是出于共同的意愿,只有来自团队成员内心的期待,才能够激发员工投入最大的工作热情与做出承诺,员工才有可能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传统团队像老式火车,前进全部依靠车头带,而自我驱动型组织,就像高铁动车组,每一节车厢都是动力源。第二个特征是和而不同。强调团队形成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能够尊重每名团队成员的各种观点。在这样的团队氛围中,每个人都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三个特征是价值认同。尽管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上,大家的观点有差异,但是团队能够形成合力,关键在于团队成员有相同的价值理念及利他思想,发自内心地认同组织的努力方向,为客户创造价值。再聪明睿智的人,也很难看清楚环境黑箱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过于依赖领导者的个人智慧,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团队决策必须吸收每名成员的智慧,在多元观点的融合共创下,适应快速变化的创新决策才可以浮出水面,它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多元观点。多元观点来自团队成员多元的背景与能力,因此,共创型团队的成员结构是多元化的,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工作能力、不同的人生经历,每名成员是独立思考的个体,积极贡献自己的信息与洞见,这些就汇聚成集体智慧。第二个特征是民主共识。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是团队凝聚的共识,是智慧创新的必要条件。在团队决策过程中,成员之间要充分交换各自观点及观点背后的假设条件,这样得到的最终决策才能够吸收大家的智慧,才能够取得一致和共识。第三个特征开放包容。后援平台团队具有开放包容的团队氛围,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束缚组织创新的最大障碍是固化的思维。拥抱变化、接受变化是团队共创前行的前提,在新形势下,团队容纳多元化思维,跨域思考,跨界借鉴,才能实现创新突破。数字化时代,要考虑如何低成本试错、高效优化调整,因此,源于软件工程的迭代方法论成为敏捷团队的重要工具,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勇于试错。宽容失败,接纳失败,把失败作为成功的前提条件,让团队认识到只有试错的次数足够多,才能够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二是敏捷行动。小范围低成本试点,这样行动的目的是学习与验证,因此,团队执行这样的行动应当快速、敏捷,不断调整实验来增加成功的概率。三是反思精进。在试点行动过程中,根据实践反馈进行反思,对之前的认知假设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测试。企业做后援平台,是业务价值驱动的,组织设计和技术架构,都是为了解决业务拓展的问题,那么想让组织走向后援平台化、智能化,第一步就是找到战略卡位点,让组织依托于此成长起来。信息化时代,技术和业务的关系是支撑关系,到了后援平台时代,技术和业务的关系转变为赋能关系。具体而言,从满足业务部门需求,转变为能够推动业务部门完成后援平台化,乃至提出业务创新构想,带来新的价值增长点。后援平台结构下的企业总部,对前端业务标准的理解要更深刻更敏感并具备主动完善的机制,这些被强制成长的“后援平台”部门,会逐步演变成很多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人力共享中心”“采购 /供应商共享中心”“信息化流程总部”等。创新没有任何方向,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不断尝试,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其中,激发员工的激情至关重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很多企业的后援平台生存之根本,就在于对业务标准化改造的深度,基层得到高层的部分授权,每名业务人员都肩负管理者的部分功能,基于不同目标做出贡献,相互依赖的工作流程,参与式的集中管理,这些鲜活的组织模式特征,将给企业的业绩突围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在企业组织至今 16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从传统时代到今天的智能时代,未来组织的演变方向是什么呢?第一,组织结构是为商业目的服务的,企业架构是企业的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进化的航标。组织结构能够勾勒出企业发展的蓝图,能够描绘出战略方向,对高级人才而言,有非凡的吸引力,在企业战略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保障还没有到位、战略目标实现路径还不是特别清晰的前提下,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前瞻性构想,提前勾勒出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华为公司,其在起步阶段就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布局了一张巨大的渔网,其网眼由不同的业务类型组成,通过放大研发和市场、缩小生产构成哑铃型组织结构,充分调动资源,切实贯彻分权分责,让无数有志青年找到依靠企业舞台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虽然机会看起来还不是特别清晰,但正是这种不确定的未来,才成就了梦想和奋斗的可贵。第二,公司的竞争力都反映在组织结构上,战略决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为战略服务。组织是有生命的,组织能否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取决于其能否持续性地根据环境进化。组织结构的进化要求是,可以满足跨领域的资源调度,最终形成协同作战的效果。同时,其组织结构要有极强的消化与融合能力,保持必要的灵活性,让大象跳舞的秘诀,就是不要让自己沉重的身躯成为羁绊,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组织的过于复杂,管理层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另一方面,能够避免传导路径的信息衰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执行偏差。第三,组织结构进化的理想模式究竟是什么?也许就是在持续营收、持续寻求新机会、严格把控资源风险三条线上找到平衡,企业在构建新商业模式的同时,对组织结构进行自主探索,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被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最大程度发挥每名员工的创造力与活力,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初始生命力,始终让组织保持充沛的造血能力。
本文有所删减
更多内容请关注《管理产生力量:成长型企业破局12讲》
推荐读物:
👆点击图片,获取图书购买链接
成长型企业的优势在于可发展空间巨大,潜在价值无限;劣势在于管理运营存在基因上的不足,导致成长型企业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可持续稳健发展成为突出问题。
本书从战略规划、领导力、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等不同模块,以及发展定位、价值分配、激励赋能、绩效管理等不同管理运营切片入手,梳理出适合企业高管团队阅读吸收的系统全面的管理运营理念,以及适合中层和基层管理团队可落地、可执行的管理方案和管理工具,为成长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视角之下的能量支撑和赋能支持。切实可行的管理抓手能够丰富健全成长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产生的力量能够提升成长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成长型企业可持续稳健发展;创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取得利益的最大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成长型企业,使之适应市场竞争,增长市场经营成效。
您每点一次在看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