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提前超额完成了‘七五’攻关任务,育成了大粒型、多抗、高产新品种……”
1990年,全国小麦育种科技攻关“七五”总结交流会前夕,李晴祺伏案疾书,写下这份手稿。字字句句,皆深思熟虑,反复斟酌。
这一刻,他的内心庄重澎湃,万千感慨汇聚笔端。
8页纸,2000余字,到底记录了什么?
乍一看,这是一份利用功勋种质“矮孟牛”培育新品种的成果总结。细探究,背后铺陈的却是一位长者20余载潜心研思,让更多人吃得起饭、吃得饱饭的不懈奋斗。
1969年,在山东农学院(后为山东农业大学)任教的李晴祺临危受命,挑起小麦育种研究的担子。
彼时的中国,受土壤质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小麦平均亩产仅100公斤左右。
退无可退,唯有迎难而上,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事不宜迟!
常年扎根田间地头的李晴祺很快选定了方向——培育小麦新品种!针对当时小麦品种存在的抗性低、易倒伏、增产潜力低等突出问题,将高产、多抗、矮秆作为主要目标,从创造新种质入手,高起点攻关!
在李晴祺看来,我国自主创造的小麦种质资源少,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育种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种质是育种的材料,要提高育种水平,必须重视种质创新。
种质资源从哪来?
开门搞育种!
当年9月,在西北农学院,赵洪璋院士向前来交流的李晴祺一行热情介绍了一种原产于德国的名为牛朱特的材料。
“牛朱特这个材料个子高、穗子大、很抗病,但是极晚熟,别的小麦成熟了它才刚抽穗。它有突出的优点,也有严重的缺点,你要想办法好好利用它。”赵洪璋叮嘱道。
驯服这头“牛”可不容易。育种是基础工作,耗时长、见效慢。每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都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
李晴祺从没想过退缩。他常说,在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上应“不拘一格,广开材路”,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才能有大成果。
从0到1哪有坦途——育种温室没有暖气,在温室里生炉子!炉子半夜需要加炭,那就住到温室里!“五一”搞杂交,“十一”搞播种,春节寒假继续搞温室加代……
尽管这样,利用牛朱特与早熟品种孟县201的组配,还是接连经历了多次失败。
但,没有人放弃。
科研路上最考验人的,不只是实验中的重重难关,还有无数次失败后的落寞;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也不只在成果的斐然卓著,更在面对挫折与未知时的不屈与不懈,在灰烬中寻找突破的智慧与勇气。
1972年春季,一个在仅有的成熟麦穗中获取的4粒牛朱特和孟县201杂交种,打开了牛朱特利用的大门。
1973年春季,以矮丰3号为母本,以孟县201与牛朱特杂交的第一代种子为父本进行三交,攻克了新种质杂交难关。三个亲本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为“矮孟牛”。
1981年,“矮孟牛”的三大种质型及其代表系得到确定。
矮秆、多抗、高产的小麦新种质终于诞生了!选育新品种迅速提上日程。
李晴祺干劲十足:一定要快一点!快一点,才能多出品种、出好品种!快一点,才能为百姓、为国家赢得主动!他创新提出“四边工作法”,边试验、边繁育、边示范、边推广。选育鲁麦1号的同时,其他品种的选育也在同步进行。
他四处探索多种加代育种办法,最后选址在青海,一年收获两季。从泰安到青海,得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卧铺票不好买,李晴祺揣上几张旧报纸便上了车,困极了就铺在过道地板上睡一会儿。
在5月育种的黄金季节,他半个月就考察完山东全省各基点,有时一天辗转几个县市。一次在邹平遇上七八级西北大风,雨水夹杂冰雹,周围人担心他衣衫单薄,年龄又大,便劝他住下,明日再说。他摇摇头拒绝:“学校还有很多材料要看,耽误不得!这点风雨算不了什么。”考察结束时,衣衫已全湿透。未及休整,他又匆匆赶往下一站。
……
从1983年鲁麦1号定名到1989年,课题组又培育出五个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创造了当时小麦育种界罕见的速度。
1997年,“‘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利用“矮孟牛”育成的品种(系)1983至1996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060万公顷,增产小麦107.52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50.41亿元。
1998年,中国人口达12.5亿,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全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过去,一年吃不到几斤麦子的山区农民,可以放开吃了。
那一年,已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的李晴祺终于可以放下心了。在他那辆褪色的旧自行车旁,老人头戴旧草帽,拄着早已磨光了的矩尺,望着万里田畴穗满秆头,笑开了怀。
2022年2月18日,92岁的他永远告别了牵挂一生的麦田。那一年的世界小麦版图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与消费国,以1.38亿吨的产量连续第35年位居第一。
这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胜利,更是新中国的奇迹。
(摘自卢璐、杨宇《二十六年驯服一头“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世纪60年代我国小麦平均亩产低,与土壤质量和自然灾害有关,也与当时小麦品种有关。
B.从赵洪璋院士向李晴祺的介绍看,原产德国的牛朱特穗大、能抗病是其优点,极晚熟是其缺点。
C.牛朱特与孟县201杂交试验失败多,而矮丰3号与前两者杂交的第一代种子三交却一举成功。
D.李晴祺培育成功矮秆、多抗、高产的小麦新种质所用的时间,与一般新品种的培育用时相仿。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用李晴祺撰写全国小麦育种科技攻关“七五”总结交流会文稿的场景开篇,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通讯报道的生动性。
B.本文主体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报道了李晴祺寻找种质资源、培育成功小麦新种质、选育小麦新品种的研究过程,但整体上采用倒叙手法。
C.文中李晴祺在邹平考察时的情景与《喜看稻菽千重浪》中作者跟在袁隆平身后走下稻田时的“错觉”,都是从作者亲历者的视角来报道的。
D.本文在报道李晴祺驯服“牛朱特”培育小麦新品种这一核心新闻事实的过程中,渗透着作者的直接思想情感表达与对一些事的评价议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8页纸,2000余字,到底记录了什么?”,由此可见,李晴祺的研究成果总结报告专业性强,语言简练,以致让作者产生疑惑。
B.本文作者认为,科学家的伟大不在于有多么丰硕的科研成果,而在于面对科研困境时的不屈与不懈,在于寻找突破的智慧与勇气。
C.“李晴祺终于可以放下心了”,说明在此之前李晴祺对他培育的鲁麦1号等大面积推广的小麦新品种所能产生的效益一直不放心。
D.李晴祺的研究最终实现了当初“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的目标,为中国小麦年产量连续35年位居世界第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4.本文与下文都记述了赵洪璋向李晴祺引介“牛朱特”一事,作者表达意图却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李晴祺至今感激赵洪璋对他学术成长发展道路上提供的无私帮助。1969年,李晴祺专程到西农,从赵洪璋那里得到了“矮丰3号”“孟县201”“牛朱特”等育种材料。赵洪璋特意嘱咐说:“‘牛朱特’个子高、穗子大、很抗病,但是极晚熟,要想办法好好利用它。”经过十年攻关,李晴祺团队成功创造了“矮孟牛”新种质,并用它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
(李晓春温才妃《赵洪璋:麦济苍生》,2019年《中国科学报》)
5.如果依据本文报道写一篇新闻评论,你会基于文中呈现的哪些事实,提出一个什么观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鹳
陶沙岸
①三爹跟白鹳说,我们是两只老鸟。白鹳照例慢条斯理走几步,在地上啄两下,点头回应。
三爹给白鹳起了名字,叫小牛。小牛七年前来到这里,再没有离开,由候鸟变为了留鸟。起先,小牛的一只翅膀被布设在洞庭湖里捕鱼的迷魂阵缠住,坚韧而锋利的尼龙绳线勒进翎翅,它的半个翅膀耷拉下来,再无法远距离飞行。三爹在湖边拢住它,它是抗争过的,拖着半只翅膀在湖滩上奔跑了好远,才被三爹追上。三年前,小牛又能飞了,可它还是留了下来。
你是老天派来的吧,看我这老头子孤零零的,留下来跟我作伴儿啊?三爹摸着小牛的背,小牛伸缩长颈,脑袋在三爹的裤管上摩摩擦擦。
老屋旁有间杂物房,三爹在里面为小牛做了一个窝。窝很大,几乎占满缺失了一条面板的八仙桌,由枯树枝和芦花绒编结而成,里面宽松柔软。儿子因病走得早,孙儿铁牛去广州打工十年了,杂物房也空了七八年。曾经百来人的村子只剩十几个三爹这样的老人,每天听蛙鸣鸟叫,自己都懒得言语。如今有鸟客为邻,三爹打心眼儿里是高兴的。为了小牛,三爹忍痛将喂了三年多的狸花猫蒙住双眼,送去几十里外的一户人家,换回一只刚出生不久的猫崽。三爹想也不想,直接叫猫崽细牛。细牛在小牛身边长大,不像狸花猫一样逮住机会便想猎杀小牛,反倒像保镖一般游走在小牛周围。三爹很欣慰。
出门,小牛总跟在三爹身后,一起慢悠悠行进在岸上和水里,偶尔展翅在空中飞几圈,又回到三爹身旁。三爹从后山砍了竹子弯成弓箭状,安上渔网,眨眼成了一件趁手的捕捞工具。每当三爹从墙上取下网具,小牛和细牛都会兴奋起来,拍翅膀,喵喵叫。它们知道三爹要到池塘和沟里去捞鱼虾螺蛳。
小牛重新飞上天的那一年,三爹看到小牛衔了枯枝茅草在杂物房顶作窝,心抖了几抖,还是搬来楼梯,帮小牛在屋顶做好窝,还在窝上一米多高的位置搭了个晴雨棚,上面盖满棕榈叶。
转眼又一年。立春后一个清早,三爹听到杂物房顶小牛扑棱翅膀的声音与平常不一样,动静大,像是带着重重的回声。走到地坪中央手搭凉棚望过去,三爹看到小牛的身边多了一只白鹳,它们拍打着翅膀,长颈交织一处。三爹赶紧进屋从水桶里舀出大碗鱼虾,边撒向地坪中的一小块水泥地,边呼唤小牛。小牛却没有如以往那样立马飞来啄食,大约是担心另外一只白鹳怕生。三爹嘟嘟囔囔进了屋,一会儿工夫,小牛打头,另一只白鹳紧跟小牛飞下来。
三月下旬,小牛生下两个蛋,两只白鹳轮着蹲窝。一个月过去,两只幼崽破壳而出。三爹想着给小牛的伴侣起个名字,一直未想好。那天看到小牛单脚立在屋脊上,等着孩子的父亲捕食归来,三爹突然觉得应该叫这只新来的白鹳大牛,虽然它也许比小牛更年轻。
时令已届六月,来洞庭湖越冬的候鸟早已北归,可大牛一家还与三爹朝夕相处着。三爹前几天接到孙子电话,说是端午节要去贵州看望未来的岳父岳母,不能回来了。已经有四年未见孙子,三爹是有些心伤的,不过见到四只白鹳从早到晚在自己眼前晃悠,心里竟松快许多。
这天中午太阳很烈,小牛走到躺在堂屋凉床上的三爹身旁。三爹诧异,小牛可从不在他休息的时候来打扰。小牛伸长颈脖,长长的喙在三爹手背上轻轻点点。三爹坐起,触摸小牛较之冬天羽毛渐薄的脊背。三爹一直未曾去碰小牛的长颈,那么细长,担心伤到它。三爹疑惑地盯着小牛变得红中泛黄的尖喙,不知道这个老朋友今天是怎么了。
小牛缓缓朝外走,三爹忽地就有种不好的预感。他跟出来。大牛和它们的孩子都在地坪里,扇着翅膀,②吹起的灰尘与热浪迷住了三爹的眼。终于,一段助跑,四只白鹳鱼贯飞上了艳阳灼灼的天宇。无疑,这是七年来,三爹最为孤独寂寞的夏天。老鸟终究还是走了。
三爹成天徘徊在空空的老村周围,有时坐在屋门口,望着满树硕大的黄梨抽烟,细牛蹲在脚旁。几只鸟在啄食早已熟透的黄梨。多年前,三爹家的这树黄梨总是早早被村里的孩童扫荡干净,很少能长成熟。本来短短的夜变得漫长。
③中秋,孙儿未回。
秋渐凉,有鸥鹭从遥远的北方飞来。三爹整理好屋顶的鸟窝,为晴雨棚换上新棕榈树叶,扎紧。霜降过去,气温日低。湖滩山边,聚居着越冬的大雁、银鸥、白鹭。三爹隔三差五去池塘捞螺蛳,家里积了两大桶了。眼瞅着冬天逼近,仍不见小牛的影踪。三爹螺蛳照捞,出门不时朝杂物房顶瞟瞟。
三爹七十多岁的年纪,睡不踏实,少有做梦,但这一晚清醒与迷糊交织一团,④朦胧恍惚中他似乎听闻屋顶有响动,头侧过去,看到小牛大牛齐齐栖息在屋脊上。听到三爹呼唤的声音,小牛顺势滑下来,落在三爹的怀里。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鹳照例慢条斯理走几步,在地上啄两下,点头回应”,可见白鹳对三爹与之对话的场景已经习以为常。
B.三爹将喂养多年的狸花猫送给别人时,蒙住了猫的双眼,是因为他自觉对不起狸花猫,不敢面对猫的眼睛。
C.“三爹嘟嘟囔囔进了屋”,“嘟嘟囔囔”表现出三爹对小牛的气恼,“进了屋”则写出三爹对小牛的疼爱。
D.整理鸟窝,为晴雨棚换新树叶,经常去池塘捞螺蛳,出门朝杂物房顶瞟瞟,都表明三爹对小牛深切的思念。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运用比拟,写三爹把自己比作“老鸟”,表明他与白鹳的亲密无间。
B.句子②中的细节,含蓄地表明三爹哭了,显示出他对白鹳离去的不舍之情。
C.句子③语义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句子④的描述难分虚实,读者也难辨真假,从而营造出隽永而深长的意味。
8.文中划波浪线句中“心里竟松快许多”一句写出了三爹多重的心理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9.小说以“白鹳”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有三兄并髫龀①而亡。父恐祸及显,三岁便度为沙弥②,居家数年,病笃欲死,因以送还寺,信宿便差,不肯复归。十岁遭父忧。叔父以其母寡独不立,逼使还俗。显曰:“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远尘离俗,故入道耳。”叔父善其言乃止。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以晋隆安三年,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发自长安。西渡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有顷,至葱岭。岭冬夏积雪,山路艰危壁立千仞。昔有人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余所。又蹑悬緪③过河数十余处,皆汉之张骞、甘父④所不至也。次度小雪山,遇寒风暴起。慧景噤战不能前。语显曰:“吾其死矣,卿可前去,勿得俱殒。”言绝而卒。显抚之泣曰:“本图不果,命也奈何!”复自力孤行,遂过山险。凡所经历三十余国。将至天竺。逢一道人,年可九十,容服粗素,而神气俊远。显虽觉其韵高而不悟是神人。后又逢一少僧。显问曰:“向耆年是谁耶?”答云:“头陀迦叶⑤大弟子也。”显方大惋恨,更追至山所,有横石塞于室口,遂不得入。显流涕而去。后至中天竺。显留三年,学梵语梵书。方躬自书写。于是持经像,寄附商客,到师子国⑥。显同旅十余,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常怀悲慨。停二年,附商人大舶循海而还,复随他商东适广州。举帆二十余日,夜忽大风,合舶震惧。众戚议曰:“坐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不可以一人故,令一众俱亡。”共欲推之。法显檀越⑦厉声呵商人曰:“汝若下此沙门亦应下我,不尔便当见杀!”后至荆州,卒于辛寺,春秋八十有六。众咸恸惜。
(选自五代梁释慧皎《高僧传》,有删改)
【注】①髫龀:年幼。髫:音tiáo,龀:音chèn。②沙弥:初出家的男性佛教徒。③緪:粗绳索,音gēng。④甘父:胡人,奉汉武帝命,扈从张骞出使大月氏。⑤头陀迦叶:头陀:僧人。迦叶:指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⑥师子国: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⑦檀越:施主,佛道对布施者的敬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四顾A茫茫B莫测C所之D唯视日E以准东西F望G人骨H以标行路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慨,感慨、叹息,与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的“慨”意思不同。
B.可,大约,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可”意思相同。
C.更,又,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意思不同。
D.见,自己、我,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亲担心法显像他的哥哥一样童年夭亡,就让他三岁时出家做了沙弥;在他居家病重欲死时,又将他送回寺庙,结果他住了一晚上病就好了。
B.法显将自身交付因缘与天命,心中坦荡无所畏惧直穿险阻;他翻越葱岭,踩着悬空的粗绳渡过河流,走了连汉朝张骞、甘父也没有走过的路。
C.法显曾遇到一个身穿朴素衣服的道人,询问其他僧人后才知此人是迦叶;他非常愤恨,追赶迦叶直到被堵住山室入口的大石挡住去路方才离去。
D.法显在中天竺留学三年,学习梵语梵书并亲自将经文写下来;后来带着佛经、佛像,随商人到达师子国,二年后又随商人海船沿海路回了国。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坐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不可以一人故,令一众俱亡。(4分)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分)
14.法显叔父想让法显还俗尽责,但最终作罢。请简要说明其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居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写诗人访友途中所见,所写景物与题目中的“溪居”相切合。
B.本诗第五句直写友人与仙鹤朝夕相伴,突出友人脱俗的世外高人形象。
C.诗人想象奇特,远处五老峰的山影能倒映杯中,写出友人溪居的明净。
D.尾联描述主客开怀畅饮、其乐融融的情景,显示溪居及其主人的可爱。
16.请简要分析此诗前两联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田园风光,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3)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我们的大脑很少撒谎。在重大事情上,我们基本可以信任它。例如,甜食通常被视为美味,这其实是大脑在为我们及其自身谋取福利。
毕竟,糖是至关重要的能量, ① :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2%左右,却要消耗20%的能量。因此,人体中有好几种机制来确保大脑能持续获取糖分也就( 甲 )了。首先是较早的所谓“头期”:我们只需要闻到甚至光是想到甜味,大脑中相应的中枢就会被激活,承诺给予我们奖励。 ② ,所谓的肠—脑轴就会被激活。肠道中的神经受到刺激,①不仅在大脑中释放摄入更多糖分的冲动,②而且还保护我们对糖分的偏爱在中期持续存在。③当糖分抵达大脑时,④通过多巴胺激活“奖赏中枢”,⑤进而带来一种美妙的感觉。
但是,进化忘了告诉我们一件小事:糖分摄取的上限。因为糖分如今几乎无处不在,被添加进各种食品,而消费者往往对此( 乙 )。这在今天成了一个大问题,全世界无数人体重超标,并患有糖尿病等疾病。
不过,从积极角度看,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让大脑逐渐戒掉糖,尽管速度很慢。戒糖的动力并不一定非得源自对长期高糖饮食所造成后果的恐惧, ③ :只要坚持几天低糖饮食,血糖通常会趋于稳定,睡眠质量通常会得到改善,口气通常会变得清新;几周后,肤色通常会更亮,体重通常会开始下降,大脑中的味觉和判断食量的能力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18.下列句子中的“基本”与文中加点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
B.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
C.人民是国家的基本,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D.用词是基本功,无论阅读或是写作都要注意。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请在文中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排比能“增文势”“广文义”,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排比句进行简要分析。(5分)
四、写作(60分)
23.请以“原来你(他/她)是这样的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从题目中的“你”“他”“她”中任选一个,确定写作对象;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却一举成功”错)
2.(3分)C(“都是从作者亲历者的视角来报道的”错)
3.(3分)D(A项“专业性强,语言简练,以致让作者产生疑惑”错;B项“不在于有多么丰硕的科研成果”错;C项“所能产生效益一直不放心”错)
4.①本文用来交代李晴祺开门搞育种的具体行动,表现李晴祺育种的坚定决心;②下文用来表现赵洪璋开放包容、协作互助的精神。(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观点:打破认知局限,创新收获良种。
事实:①缺少种质资源,创造性提出开门搞育种新思路;②为更快选育新品种,创新提出“四边工作法”。
(6分。观点2分;事实4分,每点2分,至少提出两点事实且与所提出的观点相一致;有其他观点,且列出事实与之相一致,亦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自觉对不起狸花猫,不敢面对猫的眼睛”错)
7.(3分)A(“运用比拟”错)
8.①等待孙儿回乡的期待和希冀;②期待落空后的伤心和失落;③只能与白鹳作伴的孤独;
④有白鹳作伴的欣慰。(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①故事围绕三爹救下白鹳,照顾白鹳,白鹳离开展开叙述,“白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始终将白鹳和三爹生活状态、心情紧密相连,展现了空巢老人从孤寂到安慰再到愈发孤独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三爹的人物形象;③“白鹳”寄托了三爹对家庭生活和亲情的渴望,打动人心,凸显了主题。(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 D F(可以断句为: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
11.(3分)B(“意思相同”错)
12.(3分)C(“非常愤恨”“用巨石堵塞其山室门口”错)
13.(1)因为船上载了这个僧人才使我们陷入这种窘境,不能因为他一个人的缘故,让所有人一起丧命。(4分。“坐”“可以”“一众”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宁静安适,受到这人的话的触动,这一晚才有被贬逐的感受。(4分。“出官”“恬然”“感”“始”各1分)
14.①法显认为出家本不为有父亲,而是自己想要远离尘俗;②叔父虽希望法显还俗尽责奉亲,但发现其对佛教信仰坚定,说法在理。(3分。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直写友人与仙鹤朝夕相伴”错)
16.①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
③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④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2)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3)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6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18.(3分)A(文中加点的“基本”是副词,意为“大体上”,与A项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是形容词,意为“主要的”;C项是名词,意为“根本”;D项是形容词,意为“根本的”)
19.①大脑尤其离不开它;
②一旦甜食进入胃肠道;
③还有其他激励因素。(6分。每条2分,意思对且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20.甲:不足为奇;乙:一无所知(2分。一处1分,其他符合语境要求的成语亦可)
21.②句,修改为:而且还确保我们对糖分的偏爱在中期持续存在。
④句,修改为:“奖赏中枢”被多巴胺激活。
(4分。每处错误2分,其中找出错句1分,修改正确1分)
22.①增文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强调了坚持低糖饮食的重要性;②广文义:从血糖、睡眠质量、口气、肤色、体重以及大脑能力,多个层面揭示出低糖饮食对人体的作用,语意丰富。(5分。“增文势”2分,“广文义”3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4年新课标I卷作文阅卷评分标准评阅,建议基准分为44分。
附:参考译文
释法显,姓龚,平阳郡武阳县人,他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时夭亡,其父害怕祸及法显,在他三岁时便让他出家做了沙弥。后来法显被接到家中住了几年,得了重病即将不治,其父因而把他送还回寺庙,回到庙中住了两夜病就好了,于是法显再不肯回家。法显十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叔父见其母寡独无依,遂逼法显还俗,法显道:“我原本也不是因为父亲在世才出家的,而是真心想远离尘俗,所以皈依佛教的。”叔父认为他的话也有道理,也就不再勉强。法显经常感慨经律经典有所错乱缺漏,因而誓愿寻求。在晋隆安三年,法显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出发,往西渡越沙漠。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然无有所见,无法估测自身所在,唯有以看太阳来辨别方向,望死人枯骨以标识道路。法显已将自身交付因缘与天命,心中坦荡无所畏惧直穿险阻。过了不久到达葱岭。葱岭之上终年积雪,山路艰难甚危,峭壁可至千仞。往昔有人在此开凿石壁以通道路,并在其旁建造梯道,像这样的石梯法显一行走过了七百多道。他们又小心翼翼踩着悬空的粗绳渡过河流,像这样的地方也经过数十处,哪怕是汉朝的张骞、甘父也没有走过。接着他们又翻越小雪山,遇到寒风突然吹起,慧景冻得全身战栗无法前行,对法显说:“我大概不行了,你要继续往前,不要一起死在这里。”说罢而亡。法显抚摸着慧景哭道:“你取经的心愿竟不能实现,这是天命,能怎么办呢!”法显于是凭一己之力孤身前行,越过了雪山天险,一共经历了三十多个国家。将要到达天竺国。遇到一位道人,年约九十,仪容服饰简单朴素,但神态气度俊逸不同凡俗。法显虽觉此人风雅绝伦,但他并没有想到这是一位圣人。此后他又遇见了一位少年僧人,法显问道:“刚才那位老者是谁?”少年僧人回答道:“是佛陀大弟子,头陀行第一的迦叶尊者。”法显大感懊悔,又返身追赶回到山中。这时有一块横躺的大石堵住了山室的入口而无法进入,法显只好流泪离去。法显后来到了中天竺。法显在此留学三年,学习了梵语梵书,并亲自将经文写下来。于是带着佛经、佛像,随商人到达了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这时与他一同西行的十余位同伴,有的留在中途,有的已经亡故,法显环顾左右,唯剩独自一人,常常悲痛感慨不已。法显在师子国停留了二年,随商人海船沿海路回国,法显又随同其他商人东去广州。船行二十余日,一天夜里忽遇大风,一船人非常惊惧,大家商议道:“因为船上载了这个僧人才使我们陷入这种窘境,不能因为他一个人的缘故,让所有人一起丧命。”于是众人要把法显推下去。护持法显的施主厉声斥责那些商人:“你们若要抛弃这位僧人,那就把我也扔下去,不然你们就把我杀掉。”后来法显到了荆州,在辛寺圆寂,享年八十六岁。众人对他的死都十分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