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过百岁吗”

文摘   健康   2023-09-03 13:53   美国  

工作中认识了一位美国同事M女士,她刚过完65岁生日,三年前才应聘到政府这份工作。因为她之前工作的律所老板去世,律所关闭,她62岁那年,失业再求职。

M女士在小镇出生、长大、出去读书又回到家乡,一直在镇上一家律师所工作,担任Paralegal,一干就是40多年。

要知道美国的Paralegal(“律师助理”)可不简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助理”。

根据美国律师协会(ABA)的定义, Paralegal是指有相关教育背景,或者受过资格培训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受雇于私人律师、律师事务所、公司、政府或其他实体,根据律师指定从事专门性法律工作的人

在美国,Paralegal概念可能因各州有差异,但工作任务基本一致,主要是支持律师,包括整理及提交诉讼文书、案件法条查找、对接客户等。其专业性远胜于一般的助理性工作。如果看过美剧《精装律师》,里面梅根饰演的Rachel就是一位出色的paralegal,是律师案件成败的关键助手。难怪有人说,律师职业是一座金字塔,Paralegal是负重前行的庞大塔基。

图片摘自网络

M女士因为工作认真负责,从工作时起就成为了老板的得力助手,在律所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里,所里来的年轻法学院毕业生一茬接一茬,干了一两年都走了,小地方留不住人,在哪儿都一样,都是积累了经验就出去自立门户或者去曼哈顿的大律所,哪里屑于留在乡下地方挣点小钱。

她说有的法学院新毕业生对她很不客气,对她颐指气使地派活。虽然她没有法学院的毕业文凭,可是长期跟在老板的身边,耳濡目染,经验之丰富,工作能力不亚于甚至远远超过于那些刚从法学院毕业的人。

她却从来不生气,觉得对方再怎么不满意自己,也肯定留得时间没自己长。事实证明那些瞧不起她的人,在工作能力上真是没两把刷子,没待多久果然被老板辞退了。

她说,看一个人做人,就知道这个人做事的大概能力。先做人,再做事,在哪个国家都是这个理儿。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一份工作做40多年,做到老板去世那样的忠诚度。

M女士说,因为老板很好,做的事情也是自己喜欢的,自己也没有什么野心,就一直干了下来。如果不是老板身体不好去世,估计她的人生里也不会有第二份职业。

老板总说她很聪明,属于那种有做法律职业天分的人,在她工作十来年后,老板再三鼓动并主动offer她出钱去读法学院,再走考bar然后做正牌律师的路。

她说因为自己当年毕业只是相当于大专水平的文凭,如果要读法学院需要拿到一个本科学历的学位,需要2年,尽管律所工作经验可以折抵一年法学院学年,也一共需要再读4年书。但当时已过不惑之年,家里还有年过八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就不想再逼自己,就还是继续做自己的工作,一直做到老板去世。我问她有没有后悔,她说谈不上后悔,I'm happy with what I have”(我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很满足)。

老板生病弥留之际,还放心不下她,劝她既然已经年过六十,可以退休了,也在离开人世前尽其所能为她的退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安排。但她说自己不想退休,虽然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我并不太明白为什么不想退休,不过没有追问。

干了一辈子的paralegal,忽然不干了,她一时还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她帮老板办完律所关闭的手续后,在家里,有点茫然,打印出自己的简历,上面只有简简单单几行字的从业经历。她说自己这个年纪再求职,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愿意雇佣她。虽然美国就业市场不允许年龄歧视,比如在超市、航空公司看到白发工作人员很普遍。但毕竟她的专业很窄,在乡下小镇这种地方需求度可想而知。

好在她的前老板从人品到专业度,在小镇有很好的口碑,她四十多年兢兢业业地工作也给自己积攒了很好的名声。当知道律所关闭她失业并准备重新求职后,不少她前老板的客户都有意向帮助她,甚至个别打来电话愿意直接雇佣她,包括我现在的领导。

领导说听说她在找工作,二话不说,就直接请人联系她,问“你愿意来我这里上班吗”?就这样,M 女士在62岁那年失业一个月后,就找到了政府这份工作。

事实证明,领导很有眼光。四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加上对领导聘用的感激,M女士不仅很快顺利上手工作,而且给领导的工作带来高效。

领导说,之前所有年轻的paralegal里,没有谁可以向她一样,跟上自己的节奏,让所有案件处理起来事半功倍。他也更加尊敬这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paralegal。

所以,职场机会有时候是自己挣来的,可以自己给自己造一扇门,材料就是职业素养和平日里点滴营造的口碑

M女士至今未婚,和她105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工作三年来,她从未连续休过假。别人都盼着连续休长假好出去度假,而她因为要照顾老母亲,从未外出游过。一般都是把假期拆散来用,休息一两天,方便照顾老母亲之余自己休整一下。

老人家100岁时都还和一般健康老人没两样,可以自理,但两年前摔倒之后开始行动不便,大多数时间只能卧床,不过头脑依然灵活,也能正常对话。M女士平时白天上班,请护工照顾老人家,自己下班回家就接过手来伺候。周末更是全天候照顾。洗衣、做饭、打扫房子、服侍老人,简单重复又枯燥,周而复始。

我笑说,她就好像是我们这些新手妈妈第一年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她笑说差不多,也很不同,只是没说有什么不同。

领导私下和我说,“你知道M女士为什么这个年龄还不退休要来上班吗?”我摇摇头。

“对她来说,每天上班就是她最轻松的时候。照顾一个百岁老母亲,可不是那么容易”。

照顾孩子又想出来上班,这不就和很多全职妈妈的心态一样吗?可仔细想,又似乎不是一回事。

同样是完全不能自理,相比于初生婴儿,百岁婴儿的难度远远超过一般人的了解。

正常情况下,婴儿是在一天天长大,对父母的依赖会越来越少,照料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而百岁老人越来越老,对照料人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多,照料人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何况,朝夕相对一个日渐明亮的新生生命,和见证一个日暮西山的亲人老去,感受之差异,毫无疑问。

幸运的是,M女士的母亲身体硬朗,除了衰老带给身体的羸弱,并无病痛,不用隔三差五去医院。老人甚至逃过新冠,从未感染。M 女士对此很感激。毕竟照顾一个百岁病老太太,只会让她的日子难上加难。

说起老母亲,M女士有时候还真就像说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是她说,见证了母亲的健康和长寿,她和姐姐都表示,“我可不想活过百岁”。连她的母亲自己也说“活太久了”。身边的朋友都去世了,加上行动不便,无法外出,现在活着就是等头顶上的那个靴子掉下来,内心的孤独是虽然女儿孝顺供养她也无法弥补的。

对于母亲,M女士说自己照顾一天是一天,也知道迟早那一天会到来,现在唯一希望的是老人能平静安详地离开。

我看过她未曾谋面的百岁老母亲照片,笑得灿烂,真是像一个孩子。

偶尔说起婚姻,M女士笑说,虽然年轻时没遇到合适的,但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七老八十的还真就遇到一个心仪的人。如果那样,她也会毫不犹豫去拥抱那份迟来的爱情。

M女士的父母当年经营一家度假山庄。除了M女士还有一儿一女。儿子去世较早,大女儿接过了度假山庄生意打理至今。父亲六十多岁就去世了,M女士和老母亲就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和度假山庄相隔不过几分钟车程。平日里,姐姐也会带着外孙辈和曾外孙辈儿来看望。

这样一生未婚,一生几乎只做一份工作,一生几乎就住在一个老房子里,和母亲生活了60多年的人,相比那些我们以为多励志多精彩多丰富的人生,似乎显得过于平淡。

最近体检中M女士查出身体有恙。她脸上却没有愁容,她只笑说,“只要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不用住院就好了,不然谁来照顾她的百岁老母亲”。

M女士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人,总是觉得日子很好,凡事相信,容易满足,对别人友善,做任何事情都靠谱,让她的平淡人生又如此特别。我始终相信,只有有爱的人才能给予爱。

如果羡慕那些励志的人生,那么除了看到那些充满奋斗的人生,我们知道还有一种人生样本,他们的故事并不励志,也没有太多浓墨重彩,但似乎就如同水和空气那样充满了力量。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我在M女士身上看到了一股生命力——让我看见如何和自己好好相处,因为归根到底是和自己过好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好好相处。

最近在读一本书《人间值得》,是一位日本90高龄的医生写的生活哲学,用一句话概况就是“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坦然自在地活着便很好”。虽然听上去很鸡汤,但做起来有多难,谁做谁知道。因为谁的心里没有沟沟壑壑。能像M女士这样,一生没有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不纠结或者内耗,活得如此自洽,未曾不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人生,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


番茄开门
每个故事都值得被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