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孩

文摘   情感   2023-06-12 21:04   美国  

最近有机会去公司别的部门学习,认识了同事M。

有着德国血统的她身材高大,一头大波浪的金发,一双湛蓝的眼睛,笑起来还有梨涡。

没认识她之前,我收到过她给我所在部门发送的一封工作邮件,由于我不大了解相关业务,不顾冒昧发邮件询问,对我这样的陌生询问,她不仅详细解答,还附了相关教程PPT,让我对这个名字印象深刻。

等我见到本人,并一起学习一段时间后,更多了好感,觉得这个美国大妞真是热心又诚恳。老实说,在美国见识过很多美国年轻人的那种“假热情”(没有“喷”的意思),就是让人感觉到好像很热情,但只是好像。

讨论工作之余,我也有机会渐渐走近这个看上去有点高冷其实真诚热情又内心细腻柔软的美国姑娘。

我不太记得我们的话题从哪里开始,让她打开了话匣子,和我分享了她听了觉得心酸、让人心疼又给人力量的人生故事。

M从出生起,就因为被母亲嫌弃是女孩,出生没多久被丢给姥姥姥爷抚养长大。我第一次听说,原来美国也有重男轻女。

后来父母有了弟弟,母亲更加不待见她,干脆一直没有接她回家团聚的意思。直到姥姥姥爷先后去世,她已经上中学了,才回到母亲身边。

虽然从小就没有享受过母爱,幸运的是外祖父母那里尤其是姥爷对她的疼爱给她打下了一生的底色。姥姥给她做好吃的,姥爷带她到处玩。没有父母的日子对她来说,除了父母的缺席,爱没有缺位,似乎也没有太多不同。

母亲偶尔来接她团聚一下,她总是很抵触,觉得父母在的那个家陌生又冰冷。在那里,弟弟永远是那个得到所有好吃、好玩的人,永远是那个被母亲捧在手心的人。父亲相对而言对她和善一些,但因为惧内,也不敢给女儿太多关爱。所以每次去父母家住两天,她就执意要回姥姥姥爷家。母亲因此更不喜欢她。

外祖父母去世后,她不得不搬回父母家。经常和母亲有冲突,几次被迫离家出走,因年龄小,几次被警察发现,带到警局收留,通知她母亲来领人,被领回去又要受母亲更多责骂,认为女儿去警局让她没有颜面。以致于她后来在流浪街头被警察发现时,就会主动和警察说,“我可以自己回家,请不要通知我妈妈来领我”。

说起这些童年往事,她的眼眶红润。我听得匪夷所思,又觉得心疼,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五岁那年,姥姥去世,M和姥爷相依为命,也从此对姥爷更加依恋。

因为长期没有父母在身边,她从上学起,就经常被嘲笑、被霸凌,甚至身体受伤。她常常哭着不想去上学。姥爷总是那个拥抱她、安慰她、开导她的人。

在姥爷的鼓励下,M不仅没有厌学,反而学校成绩优异。遗憾的是,成绩优异并没有让她免于被欺负。她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嫌弃,想起学校的霸凌,觉得所有人都不喜欢她,“只因为我是女孩吗“,她变得更加敏感和自卑。

姥爷发现了她的变化,难过又心疼,也更加倍地去爱她,满足她的要求,自己不高的退休工资几乎全部花在栽培外孙女身上。常常告诉她要多看到自己闪亮的地方——有艺术天赋,一双善做手工的巧手,优异的学习成绩,对小动物的善心,邻居们对她的喜欢和赞美。

后来,姥爷遇到支票诈骗,无缘无故地被骗去一大笔钱,因此被气得一病不起。她一边照顾姥爷,一边读书,放学后还会做babysitter(帮人看孩子)、麦当劳打工、自己做手工装饰品、织毛衣赚钱交给姥爷。

那段拮据的日子里,母亲完全置身事外,并没有主动提出贴补女儿生活。祖孙俩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M却和我说,那些和姥爷相依为命、彼此依靠的时光很幸福。

M十三岁那年,姥爷去世,把自己剩下为数不多的钱全部留给了外孙女作为她未来大学的一点费用。他似乎早已知道,自己的女儿未必会支持外孙女完成她想要的学业。

果然,高中毕业时,颇具艺术天赋的M选择读艺术学院,母亲嫌贵并不支持。M没有强求,就靠着自己打工的收入和姥爷留的一点积蓄,读了两年。因无法负担得起后面的学费和生活费,只能辍学,改为全职工作,攒够了学费后再重返学校。

给我看过自己设计的首饰、家居用品、手作等,有美感,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我甚至觉得,如果她有经济条件深造,也许她可以在艺术领域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M后来没有走上专业艺术道路,做过店员、收银员、餐厅服务员、银行出纳和其他职业,但她一直保留着艺术爱好。平时会把自己做的手作拿到网上去卖。她说,她可以连续几个小时就坐在那里做她的手工、画她的画,就觉得愉悦、幸福和满足,完全忘记生活里的烦恼。我说“那就是心流”。

M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识别欺诈支票,她总是能比常人快速和准确地发现有问题的支票。

她说可能在餐厅做服务员时,亲手摸过很多支票,对真支票有真实的触感。加上她的艺术天赋,非常擅长观察细节,总是能识别出假支票里不容易被他人发现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由于她对姥爷因为被支票欺诈气病的事耿耿于怀,她怀着一个小小甚至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可以有一天,认出那个当年欺诈她姥爷的人的笔迹。虽然听上去天方夜谭,完全不可能,但仿佛是她可以为姥爷做的事情,让她对工作充满了使命感。

M成年以后,随着母亲的老去,和母亲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她在内心深处,还是无法理解和接受母亲对自己不接纳的态度。后来,她又忤逆母亲让她找个有钱人嫁的意思,嫁给一个自己爱却没什么钱的男人J,和母亲关系再度紧张。

她说当年在CAPE COD 遇到J的时候,因为对方有着类似的原生家庭伤害,两个人从认识起就彼此吸引。她那时急于搬出母亲家里,很快就和J在一起了。两个同样饱受原生家庭伤害的人,相互取暖生活了十几年,却因为原生家庭成长下的性格弱点,有各种摩擦,迟迟不敢走进婚姻。

直到五年前,J提出带她去加勒比岛屿上度假,在去程邮轮上向她求婚了。两个人在爱情长跑十多年后,终于决定走进婚姻,婚后竟然少了很多冲突,多了更多的彼此理解和相互珍惜。她的办公桌墙上就一直挂着CAPE COD 的地图。

按照美国习俗,婚礼花费主要由女方承担。但不满意女儿没有嫁个有钱人的母亲果然不肯出钱办婚礼。M说她也没指望。倒是很意外母亲提出送她婚纱。估计是希望她穿体面一点。还主动要求准备宴席上的酒水,因为她的娘家人都爱喝酒,如果不准备,肯定让自己没面子。

小两口用不多的积蓄办了一场简单又不失体面的婚礼仪式。M的办公桌上,放着几张五年前他们的婚礼照片。和我说起婚礼的细节,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婚后不久,她母亲手上的一套公寓租户搬走刚好空出,提出可以租给女儿女婿。因为离着自己工作单位近,开价比外面便宜一些,M就答应了。一年下来母女二人倒是相安无事。直到有一次母亲提出现金支付房租,M交了房租后,母亲却声称自己没收到,让两个人再次爆发冲突,M和丈夫气得一度想搬走。

考虑到母亲的房租确实比外面便宜一些,小两口可以多省一点钱存起来早日买房,M劝服丈夫,忍耐了下来。但是从此,她专门从银行购买支票本,只用支票向母亲支付房租,便于留下记录。后来有一次支票用完,订购的支票本还没到,母亲声称说可以现金支付,她严词拒绝,就去柜台通过电汇给母亲付款,因为有凭证。

2020年,夫妻俩已经攒到一定首付,本想看看合适的房产,结果疫情来临。再之后,纽约房价飙升,加上通货膨胀、房贷利率飙升,让他们辛苦攒了几年的首付变得杯水车薪,买房也变得遥遥无期。

说起这里,M后悔地说自己要是在疫情前坚决一点,咬牙付了首付,也许两个人就不用继续寄人篱下,看她母亲的脸色。不过好在房租便宜,他们相互安慰对方,继续省钱储蓄买房。

我们这周又见面时,她似乎有点不开心,我知道她马上就要和先生去加勒比海岛度假了。对,就是五年前他先生求婚的那段旅程。她从认识我起,就不止一次和我兴奋地谈论这个度假计划。

她说,为了这个五周年,他们小两口每个月固定拿出一点钱,存了五年。而且是同一家邮轮公司,当时邮轮的船长听说她先生的求婚,就协助安排了一个特别仪式。不知道今年,知道是他们的五周年,会不会也有什么特别惊喜。

图片来自网络

这眼看周末就要出发了,我以为她应该更兴奋,还纳闷她怎么看着看着不开心。一问才知道,她母亲昨天打电话给她先生突然提出要加房租。她先生告诉她时,她没当回事,说现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母亲加一点房租也不算过分。结果先生说她母亲这次狮子大开口,居然要求房租翻倍。

她吃惊之余更多的是气愤。她说,凭什么她弟弟三十岁的人了,还在家里啃老免费住房。之前为了帮儿子找女朋友,母亲还把名下的一套公寓给她去住,说是给儿子增加谈女朋友的资本。自己作为女儿,不仅要付房租(她能接受),如今涨房租还是翻倍地涨。别说是自己母亲,就是普通房东也一般不会这么涨价。

她后来才想到,这次突然提升房租,很有可能是因为前几天她请母亲帮忙照看一下她的狗(付费),被问起原因,就告诉了她自己要去加勒比海度假两周。母亲估计以为女儿现在收入很高,可以好好敲一笔,所以才有这样突如其来的决定。

她母亲这种对待女儿的方式简直超出常人理喻,我虽见识过重男轻女,但也实在看不懂。M说,也许母亲是出于嫉妒,嫉妒女儿比自己有才华,像自己的母亲M的祖母)一样有艺术天赋。可是,真的会有母亲会见不得自己女儿好吗?这也是颠覆了我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认知。

"我妈今天早上还给我发短信约谈一下房租的事情,我说等我们回来再说,我只想先好好度个假期,这是我们五年的期盼”。M苦笑着说。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那么面对亲生母亲三十多年来对自己的残忍,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才能化解那份不满、埋怨、愤怒甚至可以是憎恶。说实话,我觉得她有权有这样的情绪。

可是,从我认识M起,我没有感受到任何对生活不公的愤怒。相反,我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她的办公桌布置地很温馨,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每天的日历会贴一个不同的小贴纸,随身包的个人物品也都用好看的袋子分类,给我看她的网店也很有美感。她总说“还好我还是个艺术家”。

在她看来,生活就是艺术。那些我们以为值得抱怨的事情和人,在她那里,她都化作了对生活的热爱,把所有的痛苦都放手

林语堂先生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M就是这样的践行者。她所受的痛苦让她彻悟到不去计较那些匪夷所思的伤害,让她只选择铭记爱过自己的人给自己打下的爱的底色。

M 告诉我,每次她情绪低落或者在被霸凌的时候,她总是想起姥爷,也会想起Ohpa在去世前(她对“姥爷”的昵称)对自己说的,look for the good in the darkness,是姥爷提醒她,要记得在黑暗中寻找好的一面,因为他坚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值得感激的好事。她就凭这个念想和信念熬过了人生里一个又一个至暗时刻。

她真的是让我看到了人在逆境中的强大生命力,让我对她由衷的敬佩和欣赏。

M说,部门人都觉得她这个人有点古怪,谢谢我不但不觉得她奇怪,还和她走得这么近。我说,“我是真心喜欢你”。

这几年生活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纽约乡村,就是这样普通美国人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带给我对生活的领悟,也带给我很多勇气和力量。他们和我写过的中国故事主人公一样,都是珍贵的普通人。

庆幸和M的相识相知相熟,她身上彰显了最好的女性力量,坚韧而美丽。也让我对养育女儿有了新的体会。

我提醒自己要永远记得她姥爷说的那句话: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值得感激的好事


番茄开门
如果某一刻觉得:“我的故事是否值得被记住?”请推开门,我们在听。荣耀属于每个讲述的普通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