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博论了。今天看的书就是与写博论相关的,
书名《滴水不漏: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
作者:迈克·波特瑞等
推荐值⭐⭐⭐⭐⭐
这本书写的超棒。有很多观点比如结构化思维、在写作之中聚焦研究主问题和子问题谋篇布局以及审稿人的思维,都十分让人受益匪浅。强烈推荐博士生朋友们看它!
申博的同学看,可以了解读博的一个基本历程,和导师的关系。
博一的同学看,可以了解选题、研究计划应该怎么通过面谈与老师确定。
博二的同学看,可以确定小论文应该围绕那几个方面去发力、聚焦。
博三的同学看,可以确定博论主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撰写的启发。
博四的同学看,可以优化自己的博论与析出自己的小论文。
强推!
1.面谈有助于你编排博士论文的结构。
2.不同学科的论文要求。这些共性包括:都需要对一个核心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论证,并在论文的最后给出相应的结论;都需要对论文的结构作描述和解释,说明这个结构如何能够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都需要解释并证明该研究如何对本学科做出原创性贡献;都需要简述并评论与其研究相关的文献;都需要对收集论据的方法做出解释和合理性说明,这些方法是为解决核心问题服务的。
3.不同学科对博士论文在思想和应用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会影响结构布局的方式。部分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最常谈论的是“假设”(hypotheses)而非主要的研究问题(Kerlinger,1969, Bryman, 2015)。
4.研究计划是博士论文的“微缩版”,对后续的面试环节也非常有用。研究计划的清晰明了与否,直接影响到你被录取的几率。
5.引言部分的撰写,描述你为何对所要研究的主题、议题或难题感兴趣。勾勒相关问题的基本轮廓。交代你的学术背景及其对拟研究问题的影响,并简述你的“立场”。研究计划剩余部分的结构提要。
6.澄清可能会对你的研究产生影响的主要语境。例如文化、地理、历史、宗教、政治、语言……
7.介绍与拟研究主题相关的概念和文献。没有哪一篇博士论文或研究计划是“横空出世”的,连艾萨克·牛顿都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你需要说明自己已开始查阅与该主题相关的现有研究文献,并指出这些文献与你的研究之间的联系。
8.“方法论”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术语,它包括你对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的看法,包括你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技术或方法的看法,还包括对研究方法实际应用情况的描述和讨论。
9.在研究计划中,在描述你所认为的收集论据的最佳方法之前,你必须先说明你为什么要收集这些论据——也就是说,在描述实现相关目标的方法之前,必须先对目标本身加以说明。
10.暂定标题。用一句不超过两三行的话简单概述一下你想要研究的内容。
11.有了研究计划第一稿之后,接下来就会有一系列练习帮助你修改、完善这份文档。
第一部分:引言,刨根究底之问:研究重点是否明确?第二部分:语境,刨根究底之问:是否需要更明确地界说会对该研究产生影响的一个或多个语境?第三部分:文献中的观点和重要概念,刨根究底之问:你的研究计划是否提炼了相关研究文献中的重要观点和重要概念?第四部分:证据,刨根究底之问:你需要为自己的研究收集哪些证据?第五部分:方法论,刨根究底之问:我对方法论的思考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目前看来,获取研究证据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12.在正式提交研究计划、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之后,你将办理一系列入学手续,然后和你的导师正式见面。在这些前期的讨论中,你应该尽可能清晰地阐明自己的研究思路。
13.研究个人课题的博士生和研究导师获资助项目下子课题的博士生在讨论的侧重点上可能有所不同。
14.博士生们都需要养成交流想法、应对挑战和适时修正的习惯。从最初的面试直到最后的论文评审,这种形成性的讨论和评价始终是博士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15.我们至少要考虑三种不同的时间管理:科研时间管理、社交时间管理和指导时间管理。
16.无论学生喜欢怎样的导师,他们都必须要学会不再依赖导师乃至超越导师。
17.知道应该问什么样的研究问题。与你的导师交流,二是与已毕业的博士交流,三是细读以往的博士论文。
18.导师应该被视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为他们不仅自己拥有博士学位(因而对何谓成功自有体会),而且还可能指导过各式各样的博士生。
19.论文的各个章节不是独立自足的,而是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助于形成对研究主问题(MRQ)的最终解答。
20.导论应该是整篇论文中最后写完的部分!许多老师都如此强调过!
21.导论的作用是向读者介绍自己,包括研究动机、个人经历、兴趣领域,以及描述个人价值观和“理论立场”。导论需要列出并说明回答研究主问题所必需的研究子问题。
22.你最好先写一个能让读者把握全文主旨和结构的导论初稿,但你要明白,这部分内容肯定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发生变化。
23.“文献综述”通常出现在导论之后、方法论讨论之前,也可以构成论文的主体部分。而在一篇理论性的博士论文中,它们可以出现在任何涉及新论域的地方,也可以构成论文的主体部分。
24.“文献综述”需要涉及概念、学科和语境的要素。
25.“文献综述”需要按照定义问题、学科问题、语境问题的顺序来安排各个章节。放在最前面的一般是定义问题,因为它们有助于澄清研究的内容。
26.博士论文与小论文的区别。博士论文更像是学习掌握登山的技巧,学术文章则更像是为某本特定的杂志写短篇小说。
27.学会写文章本质上就是学会为某本特定的杂志写短篇小说。
28.对文章写作而言,以下四个特质至关重要:吸引眼球(hook)、有所取舍(selection)、有的放矢(focus)、措辞精简(parsimony)。
29.现如今,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困难”:
其中一个极端是写作时看似毫不费力,初稿基本就是终稿,但遗憾的是这种人往往屈指可数;
另一个极端则是写作时非常焦虑不安,觉得持续写作的痛苦程度与根管手术相当。但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定位仍然在这两极之间——他们有时候会觉得很难,但通常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写出一个完整的初稿,然后对自己的这份作品颇感满意。
30.在《写作这回事》(On Writing)中提议,只要你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足够好了,就该把它搁置一段时间,直到记不清其中的细节为止——然后再用全新的眼光重读一遍。这样的话,你保证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那么这时候的校改就能大幅提升文章的质量。
31.期刊编辑部不太可能给你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主要是因为没空)。
32.先做容易的事,能让你更有信心地去处理更难的事。如果20处修改意见中只有4处是比较难办的,那么解决完16个相对容易的问题就像是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33.你要时刻牢记:只要能按要求进行修改,你的文章就可以发表。
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做到彬彬有礼、头脑清晰,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可以让步,在哪些地方不能让步——清晰、有理的好言好语,总要胜过清晰、有理的刻薄之辞。
34.你的学位论文,以及由之衍生的文章,都只是你人生某一阶段的成果,是你这一阶段学术思考和学术研究的总结。
35.在现阶段,请牢记一件简单却又重要的事:不要急于求成。请给自己和导师留出充足的时间。
36.尽管你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导师比你更有经验,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到某一阶段之后你就该“反客为主”了——因为到最后,博士学位是你的而不是你导师的,论文的内容和质量也都由你自己负责,不论好坏皆文责自负。
37.要想知道一个人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论文,一个绝佳的方法就是让他试着解释给别人听。
38.当你讲第一遍课的时候,会有25%的学生明白你在说什么;
当你讲第二遍课的时候,会有50%的学生明白你在说什么;
而当你讲第三遍课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自己在说什么了。
39.那请你更进一步,让提问者从以下问题中选择几个来提问:
·你需要研究哪些概念问题/文献/语境才能回答你的MRQ(研究主问题)?
·为什么需要研究你提到的这些概念问题/文献/语境?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你需要收集哪几种论据才能回答你的MRQ?
·为什么需要收集这几种论据?
·你认为研究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你认为你打算用的这些方法是最好的?
40.如果一个章节的标题包含与内容相对应的RSQ(研究子问题),那么就能确保该章节主旨恰当、目标明确。这不仅有利于具体章节的写作——在用RSQ明确各章写作目标的同时,你也确保了这一目标与整篇论文的结构相契合,从而使所有的RSQ合起来就能回答MRQ(研究主问题)。
41.对于重要概念的讨论通常会放在其他内容之前,这样就能在讨论既有研究之前明确论文所用术语的含义,因为其中一些术语可能会有多种含义,如果不先进行概念辨析就容易发生混淆。
42.如何确定论文章节。归根结底,你应该依据以下四点来确定章节的数量:(i)需要涵盖的内容总量;(ii)内容的丰富程度;(iii)所在学科的章节格式规范;(iv)导师的意见。
43.我们认为论文中一章的篇幅最多就是8000至10000词,因为这是普通人能集中注意力阅读的字数上限。
44.很多博士生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个从一开始就要问一问的好问题,因为提前想明白这个问题能给你一个关于论文每一部分该“分配”多少字的指标,因而也提供了另一种看待论文各部分结构的有益视角。最重要的是,这样做能防止博士生们在某一部分“长篇大论”而在另一些部分“文思枯竭”。
45.把所有的材料(文献、研究手段、结果、分析)都准备好之后才开始动笔不是一个好办法。
46.博士生们需要使用一系列不同的写作“挡速”,所以最好尽早开始练习:“低速挡”的写作要求我们能对读过的内容进行描述、改述和总结;
“中速挡”的写作要求我们具备一些更高层次的能力,比如对不同的材料进行解释、比较和联系;
而“高速挡”的写作要求我们掌握综合、分类、批判以及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
47.论文写作的“反复性”:你的论文或许是精心构思的,但从开始写第一页到写完最后一页的这段时间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对一个很可能从未做过研究、写过论文的博士生来说,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意外状况的心理准备。事实上,整篇论文中最后写完的部分总是导论的终稿。
48.要想写出一篇观点有力、论述合理、无懈可击的论文,反复修改和自我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做不到这两点的人往往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过于死板和固执,因而其论文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49.对一名博士生来说,分析文献的能力至关重要:你要明白,如果你能证明自己的选择和评述是合理的,那么你就有权决定什么可以保留、什么必须剔除以及该如何描述它们。
50.对于实证性论文和非实证性论文来说,关键的问题都是如何组织呈现研究结果,你需要问问自己:我该如何把这一章写得连贯而有条理?这是个让很多博士生不知所措的头疼问题。
51.你是否区分了文献/语境/概念类 RSQ、方法类RSQ、结果类 RSQ?所有这些对谋篇布局而言都必不可少,如果没有作出区分,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结构问题。
这本书强推。很适合在准备申博、对读博感兴趣但是不清楚应该怎么读博,以及马上要撰写博士论文的朋友们看。
最后分享一句话,他人的目光是囚笼,我们没有被它禁闭的理由。 -- 梁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