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一个很大活动。在短短两小时内见到各类职业人群,政府的,企业的,园区的……
有几个很直接的感受,
第一,高质量的知识分享者永远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做知识的分享者,至少要有2个视野。
一个视野是宏观视野,读懂政策,国家战略,然后进行专业性解读。这一层面往往就很少人能做到,一般专门做这块的就是智库、高校、社科院、党校这种学术研究部门居多。对于基层,大家的注意力和精力有限,对这方面其实是欠缺的,但又是需求最旺盛的。如果能在这个空白点进行补充,对于他人来说,也是体现我们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另一个视野是微观或者中观视野。
站在他人的职业属性、单位属性的视角,为别人去提炼他们可能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绝对是结合对方的个性化属性而非统而化之的内容。
突出亮点,亮点怎么来,和同行业比较,和上下游行业比较,或者和系统内相似单位比较。这就是要有结构化思维。
第二,要快速产出成果。动作要快,姿势要帅。
博导一直和我们强调,有想法要马上写,思路清晰,逻辑正确就赶快写,写完再改。
这句话老师在我入学这几年可能说了不下十遍。真的!!!我想老师也是这么做的。
我的博导是我见过,在同一时间段输入大量信息后快速输出信息最快的。真的是超级大脑。我怀疑博导的大脑有超过2个g的运行内存。绝不是拍马屁!😁😁😁
博导说过,就是熟能生巧。还是得多看,多写,多说,多练。
大概就这样啦。
回学校路上了。
最后分享一句话,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 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