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经常有朋友们说我为什么看书这么快?其实看书我用的是主题阅读的方法。
第一步就是先看目录。
目录就是一个论文或者一本书它的主要框架、骨架,大概扫了一眼就知道它的结构是什么。在这样的一个整体框架下,然后去一章章翻阅。当然每一章翻阅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章节我觉得我非常感兴趣,或者非常薄弱,或者非常有共鸣,不管是缺的,还是说我会的,我擅长的,我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然后重点分配精力去阅读。
还有一些章节,可能写的就比较平淡,或者说我没有那么强的共鸣,我就会跳过或者是简单的略读一下。
这不就省下很多时间了嘛。像这种课外读物一般就10万字左右。10万字左右,大概读1小时到3小时也差不多了。
如果是那种经典的著作,那我就是分摊到每天来进行阅读,因为它的每一句话都很精简,甚至要思考一下的。我还要做笔记呀,做摘抄啊,以及做参考文献的引文注释啊,这种就花时间特别长。这种我也没有在公众号里面分享过,如果以后有机会也可以写一下。
第二个,集中性阅读。
我发现我有这样的一个偏好,就是如果读完一半之后,这本书没那么吸引我,我可能就放下不读了。
所以我通常都是集中性的安排一个时间段来读书。最近我发现我坚持比较好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起床的那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我会集中性的阅读。
如果这本书确实写的很好的话,契合我现下的心境和解决我的问题,我可能一早上都会在读这本书。比如之前推荐的《检索力》,还有昨晚的《从提问到输出》。
而且我读书的时候我会想要留点痕迹。要么划下来,要么就是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子又是一个加深记忆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至于我们读了忘,啥也没留下。在纸质书上我是习惯于拿一支笔,然后在上面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觉得写的非常好的部分。等下次我要重新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只需要去看看这个横线部分就行了。这样不就是把书给读薄了吗?关于电子书方面,很多朋友感兴趣我用的是什么软件?我用的都是微信读书。
充了会员。
充会员这件事情要看自己的选择。我去年就充了会员,但是我去年一整年我都没有看书。是那种断断续续的,但没有形成习惯,亏大了。
今年我可能就是慢慢培养起的习惯了吧,所以说习惯它是一个过程,急不来。今年我肯定是把这个微信读书的会员费我感觉是赚到了。一本书大概最少要30块钱吧,我到现在至少有读了,30本到40本。那至少我赚了900块一年,会员费好像是300多。那也是很划算的,而且今年还没过完,我后面可能还会继续看书。
第三,看书是要驱动力。
驱动力来自于哪里?就我最近一直在找驱动力是什么?不管是写论文啊,看书啊,跟人家分享知识啊。感觉都是需要驱动力的,当你有内生的驱动力,有内生的动力的时候,你做什么事都不累,你做什么事都很开心。我发现我看书的一个很直接的去动力就是我有问题,我很好奇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些大佬是怎么看的?他们的经验方法是什么?有点在书里面找答案的感觉。
而且我在书里面我确实可以找到答案。
如果一本书没办法给我带来答案,那我会看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看非常多的书。
相当于就是在很多前人的基础上,汇聚了人类的智慧共识,我去对这个现象这个过程有一个更直接的认知。同时会跟我自己本身的经历经验有很强的共鸣连接。这样子就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生产的经验中。
所以我最近很喜欢看书,因为我有很强的问题驱动。
然后最近我也在想我写论文或者是我写博论的内生驱动力应该是什么?我也看了一些相关于写博论的一些书。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写博论嘛,写博论这种机会真的不是说每个人都有的,当然也不是说每个人会经历很多次的。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和经历。
对于那些已经写过博论,已经拿到教职的,他们会有更多的想法,见解,新的感受。有些老师就会把这些内容写出来,那我们就可以去学习,然后去看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度过的,会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现在这样的一个环境,现在这样一种心态。
自己收获到的感觉还是很多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分享,就像昨天看的那本书上野千鹤子的知识生产术中讲到的,我们首先要对问题有好奇心,你有好奇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去输出,不能只做知识消费者,还要做知识的生产者。是的,生产它应该是要对我们这个整个的公共的学术的财产它是有价值的。这才能去推动我们的学术的进步,同时也能够让自己的个人价值在学术层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
当我们有个人价值的时候,利益和变现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也不用太担心现在要怎样去加强我们的变现能力。加强我们的知识积累能力,知识分享能力,知识输出能力,写好我们的论文就是一种潜在的变现能力的积累。
当然每个人读每一段话,每一个观点,大家的心得,感悟,体会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还是觉得要多看书,多经历,多体验,多写论文,多思考,多分享。这样子才能推动我们更好的成长,更昂扬,更积极,保持一个向上的精神面貌。
人生嘛短短3万多天,重在体验,重在参与。好好快乐吧。
另外我还想跟大家安利一个我最近在小红书上的一个感受。其实我在小红书上也有分享这个公众号的内容,(因为之前有人搬运我的内容而没有注明来源,而且维权又特别麻烦,所以我干脆就自己搬运了。)
我自己也是一个小红书深度用户,刷手机的时候,会在小红书上做很大量的停留。其实我很早就开始用小红书,大概在我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主要是在做一些旅游攻略啊,还有做一些搜索功能。后来在刷小红书就有点像刷抖音那样子很容易上瘾,因为上面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的,会有一些短视频啊娱乐性的。
再后来呢就是最近我发现在小红书上也可以学东西。今年上半年我就在小红书上学习了打羽毛球,就是那种刚入门的,我的同学还在说我怎么进步飞快,其实我偷偷上了小红书大学哈哈哈哈。
慢慢地,信息刷的多了,我也开始有意识管理自己,我发现我在小红书上也更加有定力,能够去判别,筛选信息和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大家也可以在小红书上长期关注某些博主,然后把他们的内容一篇篇的刷过去。看看他们的一个成长,他的一个观点的输出,他是否是系统化,体系化的?这样子对我们的学习也是好的,如果我们只是在不同个小视频、碎片化视频里面一直的去滑动的话,就很容易造成我们精力和大脑的碎片化和影响专注力。
但是我们就是集中看某几个相似博主,然后对他们的所有的内容然后进行一个分解,其实就是一个主题阅读的一种方式。无外乎也是看了一本书。
当然这个判断他们是不是一个好博主,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好博主,其实这个是关乎自己的一个主观性判断。你觉得他们好他们就是好,他们分享的内容有益于你,他们就是好的。
就举个例子来说。
我最近又在断舍离一波衣服,因为我又想买衣服了,想买衣服我就得把一些衣服清空。那在清空跟这个买进的这个过程中,我就要去思考我到底适合什么衣服。所以我最近看了非常多的这种生活精简类的穿搭博主的。
当然看的多了,你对这个内容的判断能力也就越强。
我就会专门挑几个生活博主他的内容,然后去对照自己的生活。然后进行一些调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长期主义的学习过程。而且性价比高,免费。这还可以作为我们学的很累的时候去换换脑子,换换思路,换换赛道的一种方法。
亲测有效哦。
大概就这些了今天的碎碎念。😁😁😁你们有没有在博士期间用得很棒的APP或者是坚持的一些小习惯让你们幸福感爆棚的?欢迎分享呀!
最后分享一句话。世界越来越美了。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 --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