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很多朋友对于我每天读的书很感兴趣,这边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使用的APP是微信读书(购买了会员),使用的读书方法是主题阅读和快速阅读。有效的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决定我们要从一本书中得到什么,并有针对性地吸收信息与记录知识。
因为最近我在写小论文,更需要一些写作建议与自我修整。所以近期都会读类似的科研写作书,
今天读的书是,《科研项目完全指南》
作者,朱迪斯·贝尔等
推荐值⭐⭐⭐(很适合科研刚入门的同学)
1.研究包括三个步骤:提出问题;收集用以回答问题的数据;给出问题的答案。
2.研究者需要具备的知识、行为方式和属性。
可以自测一下。
维度的A:知识与智力,包括研究方法、信息搜集能力、学术读写和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思辨能力、评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探索的头脑。
维度的B:个人效能,包括热情、坚持不懈、正直、自信、自省、责任感、准备活动和分清主次、时间管理。
3.量化研究关注事实和分析事实间的关系。量化研究采用结构化策略和预设的研究问题进行概念框架的搭建和研究设计。
4.质性研究关注个体对世界的看法。质性研究通常使用非数值数据,研究的问题通常在研究之初较为宽泛,随后在研究的过程中范围逐步缩小。
5.混合方法通过结合量化数据和质性数据,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研究课题,减少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存在的缺陷。
6.行动研究适用于急需解决一个涉及人、任务和过程的问题。行动研究属于实用性研究,实践者自己发现有改变或改善的需求,在有或没有来自机构以外的支持的情况下开展行动研究。
7.个案研究可以用于跟进调查研究,使得调查研究血肉丰满。个案研究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推广至同类的其他案例,取决于研究的案例在多大程度上与其他的同类个案相似。
8.调查研究的一个例子是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中,研究者向选定的总体提问同样的问题(这里的总体指的是选定的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或类型)。调查能回答的问题包括“什么”(What)、“哪里”(Where)、“什么时候”(When)和“怎么样”(How),但对于“为什么”(Why)这样的问题则并不擅长。
9.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包含对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的追求。
10.通过实验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但如果要控制人类行为中涉及的诸多变量和模糊性,则需要大群体。
11.民族志是这样一种研究:在自然发生的环境,即“田野”里,通过捕捉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日常活动来收集资料。民族志要求研究者本身直接参与到研究环境中,有时也直接参与到这些日常活动中,以此系统性地、不附加外界解读地收集资料。
12.扎根理论是用于质性资料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宗旨在于生成理论,而不预设任何特定的资料类型、研究路线或理论偏好。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所生成的理论有时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异性,即只适用于数量较为有限的情境之中。
13.主题分析并不从资料中生成理论,而是“捕捉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并代表了资料集内部一定程度上的模式化响应或意义”。
14.叙事探究包括收集和发展故事,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对象经常以故事的形式说话,作为研究者,我们倾听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故事的力量在于叙述者运用语言对个人经历进行诠释。叙事探究者的能力则在于组织访谈数据,使其清楚地呈现出具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结构。
15.选择何种研究方法。反问自己。
你的研究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假设开始?或者更加开放,从调查中得出一个理论(扎根理论)?你要在人们原本的环境中研究他们吗(民族志研究)?你的研究会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吗(行动研究)?你的研究会采用个案研究(事件或情况的一个例子)吗?
16.关于研究课题。
有的导师更希望你以问题的形式来写研究课题,我也发现这一做法有助于在Google上搜索你的课题。多试几个和你的问题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作为搜索关键词。
17.想要完成一份深入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事项,时间是永远不够用的。落后于进度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于阅读资料和进行相关研究花费的时间比预期要长。但到了某个阶段,不管此时你对这个主题的阅读还有多不充分,都必须停下阅读和研究,开始写作。
18.在理想状态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确保你拥有一段要求严格但同时有价值且令人愉悦的研究体验。
19.写作应该不间断地进行,从计划和选题时开始,边研究边写作。
20.在研究早期进行广泛阅读,收集资料来支持或反对你的观点。
21.使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手机)或平板电脑来做笔记则灵活得多。EverNote、Google Keep和OneNote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三个软件。这三个软件都有网页版可供使用,也可以下载到移动设备上,还可以在不同设备上实现同步。
22.从研究初期开始,就要保持有序的记录系统。采用哈佛的“作者—日期”样式来引用和标注文献来源。
23.EndNote,ProCite和Reference Manager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为研究者带来诸多好处。你的图书馆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或多个数据库的访问和下载权限。
24.千万不要完全依赖你的电脑硬盘来保存参考文献或任何用于此目的的东西。不管你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有多可靠,都要进行备份。
25.关于数据收集。
在得到分析和评估之前,收集的数据没有太大意义。
26.选择适合你的研究且易于进行分析、解释和呈现的研究方法。
27.【编码】
代码是一种标记或标签,用于为研究过程中汇编的描述性或推断性信息分配意义单位。代码通常附加在不同级别的“组块”(单词、短语、句子或整个段落)上,这些组块连接或不连接到特定的场景。代码被用于组织这些你能快速找到的组块,提取并聚集与特定研究问题相关的片段。
28.【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一种系统的、可复制的技术,用于根据明确的编码规则将文本中的许多单词精简为数量较少的内容类别。内容分析在本质上是一种研究工具,用于分析文献中词语、术语或概念的使用频率和用法,其目的在于评估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
29.框架是一个解释机制或一种用于理解观点的方法,它解释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关键因素、概念或变量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30.模型是一个对过程或概念的视觉上的呈现。
31.可操作性指的是“用来将理论语言(概念)与研究语言(指标)联系起来的一套规则”。
32.参与式观察指研究人员参与个人、团体或社群的日常生活,倾听、观察、询问和尝试理解相关个人、团体或社群的生活。在一些情况下,研究人员可能需要与一个社群接触数月乃至数年之久,才能真正完全融入该社群之中。
33.研究是对人、过程、材料和资料进行系统性调查和探究,其目的在于确定事实,得出新的结论。
34.导师应在合理范围内向学生提供承诺、可行性、专业性、激励、指导、尊重和鼓励。
35.理论被描述为“一组关于人类事务和社交世界的相互关联的抽象命题,用来解释两者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强烈推荐如果对研究方法不了解的可以看看这本书。写的蛮详细的,还挺到位。
最后分享一句话,
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 -- 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