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令人沮丧的是:成功的概率很低;被批评和拒绝的概率很高;至于结果,即便成功了,也不总是有回报。

文摘   2024-11-24 11:58   上海  

昨天经历了就业市场的冲击,深刻认识到学术成果、扩充自己的学术影响力有多少重要。当今时代,科学和学术领域发展变化迅速。所以今天看的这本书,至少可以给我们传递一些信念:


避免学术孤立、发展跨学科知识、接受民主化的知识交流。如果感兴趣可以上微信读书阅读原文哦。


书名:《如何最大化你的学术影响力》

作者:帕特里克·邓利维等

推荐值:⭐⭐

1.学术影响力是“可计量的或以其他方式记录的影响事件”,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引。

2.科学家和学者应该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期刊上“发表东西”,然后耐心地等待业内同行和研究员的回应。

3.在人文学科和许多社会科学领域,长期的引用不足是一种具有出奇诱惑力且难以根除的学术自残行为。引用数是衡量学术成果持久性的一个好方法。

4.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引用率远高于社会科学领域。物理科学论文的引用数也是社会科学论文的1.7倍。人文学科的引用率最低。

5.经典文章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年度引用数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提高,可能是10~12年或更长。

6.影响学者和研究员被引累计次数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他们从事学科/分支学科的类别、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长。

7.个人和研究团队的自引在学术界不同领域的学科实践中完全合理且高度相关。在乘数效应下,引用自己早期的作品往往会增加他人的引用。

8.学术写作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展现了数月或数年的研究成果。

9.期刊论文是生产知识的标准单元,是学术交流和认证的主要工具。无论目的好坏,这种学术技巧的产物,除了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大多数研究领域交流和认证的绝对主导工具。


10.【说什么大实话】

撰写文章集合了所有令人沮丧的因素:成功的概率很低;被批评和拒绝的概率很高;至于结果,即便成功了,也不总是有回报。

这不就是读博现状吗?


11.从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学者们就知道每个正式研究项目的开始和结束都是通过撰写论文来完成的。

12.展望可能发表的期刊论文,并进行充分探讨,从研究项目中得出学术成果,这绝不是一个自然而然而是充满挑战的过程。


13.如今,做研究需要广泛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涉及测试方法,还可能涉及设备研发、软件编写、专业数据统计/数学运算、编码、分析能力以及其他形式的数字化专业知识。一个人很难独立掌握以上所有领域的知识,因此大部分研究转向了团队合作模式,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联系的领域。

14.期刊排名变得很重要,作者、读者、编辑、出版商和研究项目经理等人都会参考它。

15.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出名或高效,都无法持续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16.有些想法或结果很快就激发了其他研究员的想象或兴趣,有些(通常是最好的情况)则会带来更多的孵化效应。

17.如果作者放弃逐级投递传统期刊的漫长过程,愿意一开始就把文章投给一个追求现实主义的期刊,那么出版速度往往会更快。

18.合理地组织好论文是应对退稿和修改要求的保证,这是科学和学术出版固有的组成部分。

19.“大众”媒体市场的细分、廉价视频节目的制作、网络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博客等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影响我们如何获得新知识的关键因素,实际上是我们的个人能力,即能否把它与现有信息(如我们在高中所学的科学或我们以前看过的类似主题的电视节目)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能否根据以前掌握的经验通过类比来理解现在不熟悉的东西


21.叙事(按时间顺序讲故事)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无处不在,它们构成了我们所有人理解世界的核心。让明显难以获得的东西更加直观的方法之一,是以叙事的方式重新描述研究。

22.个人外表和公众形象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对专家学术或科学可信度的评价,以及对其研究成果的接受程度。

23.赫希曼指出,“付出与收获的结合,是公众行为最初开展时的特点”。在某些条件下,公共事务参与的表面“成本”可以直接转化为丰厚的利益。

24.学术界参与向广大受众传播科学研究的活动,是知识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概就这些啦。读一些书激活周末的大脑还是很有启发的。

最后分享一句话,

都说年轻是最大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是一直都在的,好好发挥出它的价值。 -- 易烊千玺


加油⛽

大嘴读博历险记
hello,各位朋友大家好呀。我是复旦在读博士生大嘴,社科专业,现在博三。这个公众号创立的初衷就是作为各位的赛博学习搭子共同成长。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心得不一定对,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和进步,祝我们都能顺利毕业,多多发文。共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