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女博士生一天的学习作息时间。可以一天学习11个小时,也可以一天都在休息。

文摘   2024-11-26 12:53   上海  

后台还有朋友们很好奇我的作息,以及我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之前一直没有分享,是因为我觉得我的这些时间都是来变去的。就每天的固定的起床时间,睡觉时间以及每天的有效时间,它都是有一点波动的,相对来说比较弹性。


我曾经有一天可以学11个小时,也可以一天一个小时都不学。我也可以晚上疯狂学习,昼夜颠倒,白天在睡觉。也可以早上5点起床,学习4个小时之后,10点去开会。我也可以一整天都不学习,就躺在宿舍玩手机。

当然学习肯定是要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形成习惯的。还好,我在11月末逐步的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适合冬天的,适合现在写博论的一个学习的节奏。

这是我一点自己的感受,不一定对,欢迎大家交流。


第一,学习肯定要睡够。

这一定要写在第一点。大家肯定也有类似感受,当你十分困倦,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个有创造性的博论的工作,或者写小论文。更不用说去读书,那些晦涩难懂的工具书,学术书完全看不进去啊。人坐在图书馆如坐针毡,有效时间可能为零。


而且很容易内耗,觉得我都来图书馆了,怎么也没学进去。这样就是体力,精力还有情绪都跟不上。那还不如不学,所以一定要注意,我们要睡够。体力是做学问的基础。当然我觉得体力是做所有工作的基础。


我每天,现在基本是晚上11点~12点中间睡。10点我肯定回到宿舍了,并且做好洗漱工作,有的时候刷刷手机,有时候看看书。

11点的话睡觉,我早上可能8点就醒了。但是因为最近感冒,所以我都是8点~12点中间醒。我也无所谓,反正因为最近也没有什么deadline,时间都是可控的。

再加上感冒嘛,本来就是要多睡觉,多休息,才能更好的康复。因为我一直都感觉读博就是一个很好的错峰睡懒觉的时间,因为以后工作就真的没什么时间睡懒觉了。现在又是冬天,外面那么冷,早起的话,我感觉我可以做得到,但是我不想早起。所以自己可能就算9点,10点,11点任何一个时间段起床,我都不会怪自己,她爱睡到几点睡到几点。睡醒之后我就会马上打开手机的微信读书,然后看一本书。也做好摘录工作,作为每天早上的一个起床唤醒时间。

我是这么想的,就算我不看书,我可能也会刷手机,那我还不如就直接看书,用知识撬动大脑更好一些。反正都是玩手机。


看完之后我可能会打开dive health,然后一边冥想一边洗漱。洗漱完了,冥想也好了,然后如果在宿舍学习的话,我就可能洗把脸,我也不化妆,不打扮,我就可能会打开电脑学一会儿。


最近还有一个想分享给大家,

早上起来喝一杯红枣茶。经肠,热热的,而且对女生也好。然后再用油刮一下脸。在冥想的时候刮一下,刮几分钟感觉精神更好了。既对皮肤好,而且冬天的话也可以做保湿工作。



第二个关于这个学习。我每天给自己制定的就是只要完成一件事,只要有关于推进博论的就行。

这也是从一位复旦师兄身上学的。一天只要能有推进博士论文的一点点工作,都会为自己鼓掌。


结合我的博论进度,我最近正在做数据的转录和分析工作,其实就是资料的分析。我用是progresson思维导图和百度网盘。作为我的工作盘。


特别强烈推荐,如果要做实证分析的朋友们。因为我们有大量的这种调研数据,我之前都是存在我的电脑,但是电脑也很容易满。再加上我们本来就要做这个信息的备存,所以我的主要的这个数据,我后来从这个放在电脑桌面转换到放在百度网盘作为工作台进行分析。

再买一个百度网盘的会员嘛,就非常的方便,放多少东西都不觉得卡。很顺畅,很丝滑。


现在的话就基本一天我要做一个数据的转录。只要做完这个转录,我觉得我这一天的工作量就完成了。当然这个转录朋友们也推荐说用讯飞呀,或者是各种录音转录文件,其实我都有用过。但是我个人体验下来最好的就是这两种相结合。因为数据的转录要么一种就是你当下马上去转入它,然后当下马上输出,马上写论文。要不你隔一段时间转录后,你去看他的文件,其实就丧失了很多当时的语境环境以及那种感觉。然后你现在直接去听录音的话,你会更加直观的就是回到当时的情境下。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回忆。有点回到现场的感觉。这应该说身体的在场性吧。


所以我现在就是重新听一遍录音,重新转录,重新做思维导图,我就按照问题,还有我需要的内容,做半结构化的这种数据的分析。自己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蛮有收获的,有很多我之前在转录文件上忽略的点。这都被我重新又挖掘出来了。


所以总结一下,因为我最近是在做数据分析的工作,所以在输出方面主要是以这个数据的输出为主。论文的输出可能会放在下一个阶段。


第三个,作息的第三块,还有的就是运动以及休息,娱乐。

这一块真的很重要。

当然这一块的比例占多少?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互相尊重吧,不要指责别人。别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文化,生活情境那是别人的事情。只有当别人向你求助的时候,你再去和别人去分享,这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没必要用自己的生活去框定别人的生活。没有必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束缚别人的价值观。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可能要非常专注,非常努力,非常认真,非常用功,才能达到那一个极致的目的。是有些人他可能目标就不需要那么极致,加上他的节奏可能就不需要那么紧绷,紧绷的状态下可能反而会影响他的其他的能力的发挥,所以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生活习惯,性格,需求去选择博士生活状态。


以我为例,我相比较以前那种随时随地休息或者是要么一股脑干活不休息,现在做了很大的改变。

因为最近这个阶段我没有什么外出调研的任务,主要是集中性在宿舍。所以我现在在宿舍学习也可以节省很多外出的这种精力的耗散。晚上睡得还可以,然后也睡了懒觉,白天有的时候还会午睡。所以每天的休息量是足够的。

加上我如果工作量达到之后,我也会奖励自己出去吃好吃的,打羽毛球等等。

我每周六日都会开始休息。😁😁😁拿着相机出去拍照。📸拍照会让我心情更好。也会让我对我的科研工作有更深入的体悟。


就是整个心态更加松弛了吧?更加明白知道自己要去哪,自己的对生活的控制能力也更强了,时间更多是自己的,不是别人可以占据的。且自己对于个人的精力管理也有更加科学的认识和规划。我觉得这是我这几个月以来,虽然从前面的内耗极端的焦虑,再到现在我觉得是非常大的一个成长与进步。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一下我9月份疯狂输出的那一些公众号的记录。


说到这里我也挺感谢我自己的人格类型的,虽然我是INFP,自己感觉这是最不适合干学术的一类。因为太p了,太随意了,前一秒可能还在学习,后一秒就出发出去玩了。虽然这类人格有很强的创造力,但是我们有很弱的自我监督能力和时间控制感。

但是现在我又觉得我慢慢的已经在做转变。所以说这个人格类型它就是一个流动的状态。

我既可以很随意,我也可以很有规划性,我既可以很内向,很专注在自己的论文层面的输出,可以在工作场合很外向的去输出自己的观点,信息和成果。


所以综合而言,感谢INFP,也感谢自己曾放弃自己一直都在努力,上进,积极。


同时,也很感谢公众号的朋友们。

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在这个公众号里面,我从去年到今年的变化应该是天差地别的。当然本质肯定是不会变化的,只是说调动了更深层次的这种与社会化对接的能力,即可能有这种更强的分享欲望和输出能力。


感谢大家一直对我的包容支持,也感谢大家很愿意能够在评论区无私的奉献,贡献自己的观点,思考和想法。


也希望大家后面也可以多多的分享哦。


最后分享一句话,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 史铁生


大嘴读博历险记
哈喽,大家好。我是复旦在读博士,社科专业,现在三年级,正在艰难写博论中😑。这个公众号创立的初衷就是作为各位的赛博学习搭子共同成长👻🥳。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心得不一定对,欢迎大家共同交流,祝我们都能顺利毕业,多多发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