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1
> > > > 11.2
踏实是赚钱的第一步,发了朋友圈,40块钱的羽绒服能赚10块钱,微信满好友的状态随便发一下应该起码几千块钱。“什么人设不人设的,人设能当饭吃么?赚钱不寒掺”这是当年我反复给自己洗脑的话。
与其扭扭捏捏维护着没人在意的大佬人设,不如把这万把块钱赚了再说。学赚钱这件事务必跟实操型选手学习,就是这种做了就赚钱,一旦对钱这件事产生兴趣和敏感,走对路了,钱自然而然流进来了。
2.今天开始健身,目标100节课,今天第一节课练了减脂的项目(1/100)
3.前两天时间把团队所有人的公众号内容全部看完了,看到大家的记录的内容我也非常有收获,这种一起进步成长的感觉真好。
> > > > 11.3
> > > > 11.4
回顾段永平的职业生涯,不得不说他的商业成就几乎具有“穿越”意味。上世纪90年代他创立了步步高品牌,拆分后形成的OPPO、VIVO、步步高,前两者至今稳居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而步步高则有了小天才电话手表这种现象级产品。
这意味着他的业务接班人或多或少延续了他的思维模式,把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而这些成就已是他退居幕后20多年后的事情。此外,他对拼多多黄峥的影响巨大,黄峥几乎复刻了段永平的成长路径,少有公开采访,年轻时41岁达到事业巅峰后,隐退转向投资。
我不得不相信思维方式的传承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才会有段体系下大家都这么成功。
而对我而言,段永平的雪球语录足以成为学习投资的核心材料——他相当于把巴菲特那套体系“嚼碎”后,用更符合国情的方式呈现出来。顺带一提,创业方面我认为完全可以参考张一鸣,他在2010-2015年间发了2286条微博,几乎是一种公开的思维记录。
直接从这些成功者的思考中学习,无异于抄满分答案。
2.关于eth/btc 我一共准备定抛20份,但是由于行情太差,每次都会比预想的多抛一份,也就是预计15份左右,达成的两个条件是汇率每跌0.001抛一份,或者每半个月主动卖出一份。
并不是最终全部卖完,第一阶段先卖到btc大于eth的仓位,由于我是一次卖u一次卖btc,比如刚好遇到暴跌的情况可能会多卖出几份btc的部分。
大家卡点比较大的可以把分数拆成20-30份来操作。
另外大选简单版解读是,特朗普赢,涨,哈里斯赢,跌。
实际上推演一下就会发现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eth的问题是叙事级别的问题,而且大家的仓位普遍过重,这是减仓的原因,和大选没有关系。
我们不会担心谁当选了 ,就会对我们的账户进行什么影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算特朗普当选了 ,btc只要没破新高,大概率还是不会卖的,即使破新高了,我们btc持有比例不多,回归策略上还是卖出一份eth/usdt而已。
如果哈里斯当选,也不见得会暴跌,因为这几天情绪已经吃的差不多了,退一万步讲暴跌了,eth/btc的汇率不还是没变化么,你只是账面的资产少了一些而已,回归策略,多卖出一份eth/btc。
> > > > 11.6
2. 花时间思考每件事的本质原因,尤其是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会难以释怀,同时问自己是否在客观地看待这些事情,通过多次正面反面的思考。
3.做事情都有动机。
4.对于更复杂的问题,毫无逻辑的问题,不妨尝试从玄学、因果的角度去思考,或许能找到不同的理解方式。
> > > > 11.7
如何减少这些无用且令人焦虑的信息输入,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用最通俗的话应该做到眼不见心不烦,首要做到的眼不见。
2.今天早上,村长打电话聊到一个问题,觉得团队的合伙人感受不到他的关注。我问他:“你每周去老薛办公室开周会,学到很多新东西,还会分享给我。那你有跟你的合伙人分享这些吗?”
他回答没有。关注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
3.我发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会长期存在。比如,Vendy关于和合伙人一些问题几乎见一面聊一次,所以昨天跟他聊的时候并不是用标准答案解决的,希望快速切断这种浪费时间的话题。
像村长的问题也聊了差不多两年了。
4.昨天跟教练聊天时有一点很有启发: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意愿度。如果一个人想赚钱,且意愿度足够高,那么他自然能找到方法赚到钱。成功并非加入了紫菜团队,而是因为自己有足够强烈的意愿。
同样,自己想解决内心焦虑问题,意愿足够强自然会去行动,并不是教练能给多少支持(虽然支持很重要)。我能成为教练体系里边的”明星学员”,上边提到的两位,自己经常提到,也算是团队里的“明星学员”,他们遇到问题并不是我用了多巧妙的方式去解决,而是他们用半年、两年的时间一直寻求解决答案才逐渐清晰。
反之则是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语言,多去观察对方的实际行动,判断他们是否真正投入,因为语言是会撒谎的。对这个问题我释然了些,通过不断练习,应该能逐步解决类似的困扰。
> > > > 11.8
之前听过一个说法:牌桌上遇到陌生牌手如果身材管理得很好,通常会被默认为高手;反之,身材臃肿、穿着夸张的则多半是娱乐玩家。
想起之前在济州岛遇见2022年WSOP冠军Espen Jorstad,我在蓝鼎赌场很喜欢吃泡菜猪肉饭和啤酒,但是每次看到他都在“吃草”。最近关注传奇扑克蒙特卡洛站的直播,发现真正高手的身材管理确实很到位。想到这些,今天加练了一个小时,完成了跑步机和力量训练,总计运动2小时,超额完成。
2.把时间花在哪,我想重要是思考,包括我在内的普遍状态是工作越多-思考越少-导致赚钱越少。反过来说,减少工作量并不等于增加思考,所以要主动去寻找那些能激发思考的事情做。这周开始健身,发现运动时大脑会活跃起来,也算是为思考创造了空间。
3.昨天跟朋友聊自己花1.7w刀加入王川的社群,他觉得不值,因为信息大部分是公开的。对我而言,付费的关键不是因为某个社群“值”多少钱,而是“我值”多少钱。
无论是王川社群还是心力教练,关键在于我自己够值钱,能够通过这些机会解决一些细小但重要的问题。比如这个社群,是亦仁推荐进的,他认为值得,我也因此更信任他的判断。这是跟他的一次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后续合作交流。
我发现一些朋友也在群里,原来你也这么有眼光,逆向筛选了未来潜在的合作的标准,也是价值的一种。这些都是无形资产,高客单的东西太非标了,当用”值不值”的思考逻辑放在他身上,这个选择已经对你来说“不值”了。
> > > > 11.9
> > > > 11.11
如果只给一条迎接牛市的建议,那就是:不要用力过猛。行情的节奏不可预测,可能一个月来个大项目,也可能三个月、半年,甚至就在这周出现。这是一件完全随机的事情。
正因为无法预判,且人的精力有限,最怕的就是现在开始猛冲,使出平时多几倍的力气。然后把宝贵精力浪费在那些廉价的项目上去,开始每天跟我打语音汇报工作,隔一段时间没赚到钱又了无音讯了。接着就是经典的“倒在黎明前”,和真正的大项目擦肩而过。这三年来,这个剧本在我身边一次次重演。
赚钱这件事,节奏太关键了。很多人写过日更、练过健身,大家都知道,一旦断更、停练超过一周,这段旅程大概率就结束了。人到了年纪就知道很多事情的基本原理,比如说健身,在11月日更公众号结束之后,选择先挑战一个健身100天的目标。我选择了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执行:离家近+运动量最小单位+公开说进度。我知道这件事稳了,无论多困难自己都会咬牙坚持下去的。
回到赚钱这件事来,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节奏,耐心等待机会到来。
> > > > 11.15
非常认可这个思路,对应的比较简单我未来坚定的定抛卖出,今天刚好执行半月定抛一份,已执行。
2.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经常开玩笑说这个我们这个版本太强了,现在这一轮牛市主叙事是meme的话,我们这个版本就太差了,完全没有适合的参与机会。
说不焦虑是假的,但也只能等适合自己的机会。
> > > > 11.16-17
> > > > 11.21
> > > > 11.24
这两天去杭州参加生财新的一期活动,这次是最近几次中收获比较大的一次,所以回北京第一时间先把复盘写了,这里的一个tips是如果你想写复盘的话,最晚也就是活动结束一两天就要写完,否则很可能就不了了之了。此次收获大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已知框架的升级 深度参与 王紫菜,公众号:紫菜同学四年之后,我还在
> > > > 11.27
这一篇复盘写得挺久的,因为素材基本忘光了,又去要了音频,把内容重新听了一遍。磨磨蹭蹭写了十几个小时才完成。
即便写得有点慢,好像还是第一个把复盘发出来的。有些人说自己写不出来,但其实我的方法靠逼出来的。
2. 团队里有人定下了一个具体赚钱目标,我作为旁观者和监督者,看到目标一步步推进,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希望尽全力帮助他实现。
3. “具体”这件事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早上看到一个做 IP 的账号,点开视频看了下,发现文案几百字全是模糊的大词。这让我想起黄执中的一句话:“用大词的人会变笨,会给人一种在思考的假象。”
以前不懂这个道理,看这类视频没流量,只觉得奇怪,却说不出问题在哪。现在明白了,问题就在于内容空洞,缺乏具体的支撑。
生活和工作中同样适用。有些事情明明可以用关键数据概括,却偏要绕来绕去、说半天。这样的表现通常有两种可能:
二是纯笨蛋,不知道重点在哪。
无论哪种情况,这样的人都不值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