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优化

文摘   2024-10-16 20:01   北京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先想今天怎么找个完美的理由不写日更了,想的理由是,如果不日更我就改成三天更新一次,质量一定会有提升,不过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从上周日开始明显的感觉项目上变忙了,完美写日更的状态就是不能一点项目没有,这样没有合适的素材,也不能像现在这样太忙,上午处理了一堆重要紧急的事情。
最近不断的在重塑关于时间的概念,上午大概处理了三四件比较完整的事情,琐事不断,到了11点左右已经头昏脑涨。不要说日更内容了,上上个电话会议别人说了什么,我已经忘了一半以上了,打完电话又匆匆回复了几个积压的代办事情,这里一定存在着大量无效的沟通。
我在想哪些是自己给出的需求不明确导致返工再来确认的;哪些是因为权力没有下放导致自己已经处理过n遍还要再处理的;哪些是无效社交,甚至有一些已经白嫖了我的宝贵精力。

想到之前一件小事情,我们都很爱看硅谷王川的推特或者公众号,写的非常好看,我时常都会翻出来他七八年前写的东西再看一遍,感慨一个人可以有这么高的知识量储备。
有一次跟一个大哥一起坐高铁,他推荐我进王川老师的群,群人数也非常少不到150人,会聊一些外边看不到的东西质量很高,当即答应说肯定加。晚上拉了群,发了我一下入群要求,一个是1.5w美金的年费,一个是要写一段非常长的入群内容。
如果是钱的话,冲动我就付款了,他要求的内容实在是太长了,准备拖到第二天写。当我准备写的时候,付款的冲动已经没有了,又面对这么长的一段的内容实在无从下手,此事作罢。
前几天在查单删的时候,发现被王川删了。还是有点意外,毕竟我算是朋友介绍的,又表明了明确的付费欲望,咋就删了。很明显,我的存在对他来说是浪费时间,即使自己在另外的领域上算得上是发光发热的吧,没价值就是没价值,也懒得转化。
回到早上的那个疑问,我实在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无效的沟通上。所以我决定在未来工作中的任何场景下,只要投入了时间,就一定要留下一点记录。这个产出的最小单位哪怕是一句话、一条线索,都记录在自己语雀当中的线索库,先整理,再分类。
一些能优化的事情当即就优化掉,归结到素材库的,一部分整理成工作经验投入到未来的工作当中,一部分整理成可以公开表达的内容当做公众号素材。
大概在中午开始执行,下午的时候执行团队一个人问最新的项目有没有合作资金,不完全统计今年这个问题他问了我已经20次了,我回答的答案就只有一个没有。
一样的问题回答了这么多次,也没认真讲过我的需求。不给合作账户的原因是不信任(这个不信任指的是算作一个大概的表述,并非字面意思),非常难讲出口,怕对方误会,因为没人会接受这样一个设定,在团队待了三年了,我嘴里说出来一句对他不信任。
但是我想今天不说清楚的话,大概率还会再回答无数遍,用了半小时想了下标准。产生一个强关系合作的前提是要在3-6个月完成无数个项目,过程中容错率非常低。这里优质的完成合作项目,及时回复已经是最基础的了。更难的是你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回复速度、回复的准确度、甚至过程中一个情绪的不满表述都会前功尽弃。
虽然看着很不合理,但是我内心的要求就是这样的,应该尽早说清楚。否则就好像陷入了时间循环一样,不断的重复基础的事情,实在不应该。
就这样,这件事从发生到记录我差不多用了接近两个小时时间,虽然慢了一点,但是非常划算,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优化一遍整理给大团队+提供了公众号素材。

第二件优化的事情是,一般我写完会让雨航排版一下,会在协作群里说写好了,其实也不浪费时间。但是记录到这一条的时候,我想有什么地方可以优化么。

所以优化了这个步骤,我跟他说的是,每天13:00、18:00两个时间节点,检查一下协作文档是否已经写完了,如果写完的情况排好发个预览,并且提醒我是否需要更改和定时发布,这样每天又省下了一句废话的时间。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创业大佬都是一些程序员了,他们应该很早就学会不断的设定这种IF与AND、OR的工作细节处理,今天开始练习起来,又是充实的一天啊。



我的其他文章:
允许自己花冤枉钱
可以低买高卖么?
碎碎念几则

紫菜同学
解决10w年轻人的副业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