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次3分钟总结
文摘
2024-09-28 20:01
北京
昨天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做了一个结束晚宴,之前在准备rundown的时候每次都重点过爬泰山之前的内容,这个环节就漏掉了。我内心中会设定一个大家吃口饭,每个人聊两句,快速的2小时内搞定,就在这个氛围中结束四天的学习。但是现场发现了一个灾难性的问题,因为没准备,这个环节崩了。先是开始的人准备不足,上台还要再想想,后边是准备过于充足,有些人讲了快十分钟,又过于雷同。这个场景我内心是复杂的,作为参与者,听台上的发言内心会觉得浪费时间,想着赶紧结束;作为组织者,不希望最后的活动在这种不及格的氛围中结束;作为团队负责人,我又希望每个人充分的表达,毕竟这种机会很少思路再三,最后我选择了后者,中间我做了下调控。反正时长已经控制不住了,那就让大家聊开心吧,最后用了三个小时才结束活动。这次活动结束了,那下次呢?如何做到上台三分钟,做一个有效的分享呢?框架部分用4F法则,1.事实(Facts)、2.感受(Feelings)、3.发现(Findings)、4.将来(Futures)。字面意思,快速总结里边不要聊这四点以外的部分,就像写作文一样,这是模版,比如聊我看到的事实和我将来要做的改变或者只来聊自己的感受,这肯定不会出错。那现在框架有了,这么多人的活动怎么有效发言,是需要小技巧的:底层逻辑是这种活动当中没人会记得你到底收获了什么,只能记得一个感觉,感觉就是卷面分。我记得什么感觉呢,昨天有两个女生哭了,无论说了什么,感情到位了。人最无法抵抗的就是真感情,如果你发现没人鼓掌共鸣,那就不够real。要有大局观,如果我不是组织者的话,我会严格按照时长发言。因为假设总时长固定,每多说1分钟,留给其他人的就少一分钟,真正有优质能延展的内容机会就少一分钟。对自己的发言是没有绝对信心的,做不到出彩,要做到不添麻烦。当你践行这一条的时候,一定要删掉内容中的糟粕,质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不要对强者打光,因为这次请了嘉宾,实际上我在开始的时候说没有嘉宾,只有兄弟团队,他们过来交流学习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同维度下交流的事情,况且他们也有很多问题问我。但是由于有着高手的身份,也或者每个人都要感谢一圈,到后边成了跟风,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更不要忽略身边的人。虽然说的是事实,也要挑小到真的不能再小的点说,好处就是这很不容易重复,都玩过逛三园,水果园我里边必备番石榴、红毛丹、燕窝果,常见水果说完了,不至于没库存。昨天爬泰山,大家都在说看到了什么,再说看到的事实(Facts),比如看到了挑山工不容易、下至几岁的小孩,上到八十岁的老人都在努力的爬,这些都能看到的,就会过于普通,排在后边的话大概率会重复。什么是小事,有人说看到了三只大肥猫,有人说看到一个外国人主动上去聊天,这些事情听起来就有点意思。以感谢为例,这是在说感受(Feelings),这个环节很有必要。每个人都会说感谢,内容就会很雷同,但都这样说的话,一是有点浪费时间,二是别人也难以记住你。
换个角度思考,既然我一定要说,那怎样才能不落俗套呢?那就得具体,哪怕是羞耻的话也要具体。因为在内蒙时大家都在感谢筹备组,每个人都说一遍这句话,一场活动就浪费了不少毫无营养的时间。优化的方案是具体到筹备组里边的谁做了哪些事情令你感谢。当发言到自己的情况,经常会出现自己准备的内容被他人提及的情况。但其实参考上述小技巧,很难出现完全相同的内容,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不会那么巧合。如果准备的内容与他人相似,那就更具体一些,颗粒度再小一些,实在无法更好的话就放弃这条内容。回京路上粗略想到一些总结,希望下次类似的情况大家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