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菜

文摘   2024-10-24 20:02   北京  
上一次在公众号写了一篇《男生怎么买衣服》,文章的内容居然还火了,很多人收藏,也留言说按照文章推荐的方式买衣服。这一类生活上看似足够常识的问题,我们好像找不到一个学习的方法,因为这个事情它太小了,也没有人去讲或者不值得学习,但是它又足够的重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想沿着上一次的结构写自己另外的一个生活经验,就是如何点菜。


几年前,我就发现自己不会点菜,尤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发生过多次糗事。比如,点一堆我爱吃的家常菜、荤素搭配不合理、冷菜热菜搭配不合理、没有照顾全桌人的忌口等等。
这个现象在我参加饭局时候更为明显,大家经验都不是很多。有两次近期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有次在上海上课的时候,朋友们提前过去吃了烤肉,等我忙完又叫我去对付一口。我来的时候他们觉得菜不够又点了一桌子菜,以至于在吃他们剩菜都快吃饱的情况,又上了三四个主菜,最坑的是,这顿饭还是我来买单的。
今年4月份有一次出差,山东的团队招待,非常热情好客,搞了很多海鲜。这一次是真正体会到了浪费是什么感觉,一桌子菜整体浪费了应该有5倍以上的量,什么概念?就是大家都已经完全吃饱的情况下,又重新上了两桌子的菜。
到了后边我已经明显的开始生气了,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在一个热热闹闹的饭局上因为这种原因会直接黑脸。
这个事情对我的伤害太大,以至于那次吃完饭之后,逢人见面就一定要说一下吃饭千万不要浪费这个事情。所有团队内部的聚餐秉承一个原则:“宁可吃不饱也不要浪费。”
结合这些经历,我总结了一些点菜的心得,帮助大家在不同场合下都能合理的点菜。
1.确认吃饭目的和框定预算
约饭吃口味,以喜好和性价比为主,比如湘菜、川菜、东北菜、重庆火锅、潮汕火锅等普遍不容易踩雷的菜系,明确自己想吃口味的餐厅,人均100左右就吃的很好了。
约会吃氛围,以装修和特色为主,比如主题餐厅、私房菜馆、西餐、日料等,人均200-500左右的标准。
宴请吃档次,以格调和环境安静为主,最好有包厢,菜品均价视餐厅档次而定,有的包厢会有包厢费或者低消。


2.提前打电话预约
避免在高峰期出现等位或者是没有包厢的情况,有目的聚餐尽量做充足准备,虽然可能都很熟悉,但是一堆人在饭店门口等位这个行为也很蠢,谁都希望跟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的人相处。


3.询问忌口和推荐菜
选餐厅的时候已经预设了菜单的价格,心理上应该对这个档位的餐厅有个大概的定位。先询问大家有什么忌口,比如吃不吃辣、有没有对某种食物过敏等等,自己假装扫一眼菜单,转头问服务员有什么特色菜。


4.点菜
两个人可以先让服务员推荐一道特色菜,再让对方选一道,根据对方的选择补充其他类型的菜。三四个人的情况类似,可酌情添加凉菜或者甜品。
一般大家多余五人就对点菜这件事完全没概念了,如果是多人的情况,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热菜的数量=人数+0~2

凉菜数量=人数/2,取整数

鱼和汤(8个人以上必点)


套用这个模板点菜,比如说一共是6个人,那我可以点7道热菜,3道凉菜,这样的话就有效控制了上限。自己点完之后再找服务员复述一遍,先有个体感觉得多还是少,并询问服务员,你觉得点这些多还是少?最后听服务员的建议这顿饭就成了!


5.结账
朋友间的饭局,谁组织谁买单,吃差不多感觉不会加菜的时候在上厕所、接电话的空隙把单买了。没人的情况可以光明正大的询问有没有优惠的买单方式,比如常见的用美团买券,或者招商掌上生活和交行买单吧这种信用卡优惠。
以上就是完整的一套从寻找餐厅到点菜到结账的流程。

接下来再给大家几条关于出门吃饭的小tips:
1.在非旅游城市可以去看榜单
比如大众点评热门榜、好评榜、必吃榜、黑珍珠榜等等。首先,这些榜单是肯定都可以刷的,但是在刷的基础上,商家会把口味水平拉到至少及格线以上,避免了踩坑。另外通过这些榜单,可以找到各个价位的餐食,替大家节省了决策时间。
2.在旅游城市可以多找连锁店
因为旅游城市会出现一个问题,很多店是不去做回头客生意的,但是开连锁店的,说明还是有一定的回头客。有这种品牌效应在,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踩坑的风险。
3.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比如说小红书上可以搜一下地名+美食,可以再精确到某个区域+菜系,比如北苑火锅,或者搜地名+本地人去的餐厅,就能出来很多推荐,然后根据自己的风格喜好挑选具体的餐厅。
预制菜也是同理,都能搜得到的。比如餐厅名字+预制菜,我对于预制菜的态度就是,我可以吃,也觉得挺好吃的,但是我吃之前一定是要知道它是预制菜的。
4.百度地图看收录时间
地图软件里点周边美食,可以看到每个餐厅的收录年限,找收录5年以上的,能在一个地方长期营业的味道都不会太差。
5.遇事不决,海底捞
实在是对这件事太困扰的话再给一个绝招,选不出就海底捞保底,肯定不会错。
以前别人说点菜是一道学问我嗤之以鼻,现在我逐帧学习,愈发觉得点菜还真是门学问,中国人喜欢在饭局上谈东西,虽然大家不会通过是否会点菜去评判一个人,但你点的每一道菜里都有着为他人考虑的温暖与体贴。
某种程度上讲,因为不会、不敢而拒绝点菜,其实也在把问题抛给别人,希望下次吃饭可以用“我来点”代替“我随便”。

我的其他文章:
保持好奇心
写作、生活与爱的平衡
熟人怎么分配利润

紫菜同学
解决10w年轻人的副业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