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受害者心态
文摘
2024-10-27 20:00
北京
最近的阅读状态一般,好几本书都是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于是重新翻起了一本老书——《有钱人跟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可以说是“低配版的《纳瓦尔宝典》”,但对财商的启蒙价值不可忽视。书中有个印象深刻的观点:“有钱人相信:我创造我的人生。穷人相信:人生发生在我身上。”穷人经常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一个受害者的典型思维是:“我好可怜。” 根据意念法则,这种思维会带来更多的“可怜”境遇。为什么说他们在“扮演”受害者?因为很多人觉得这种状态会带来某种好处。书中提到,受害者有三个特征:责怪、合理化和抱怨。而当你专注于抱怨时,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生活中的负面问题上,结果是吸引更多的“烂事”进入生活。
选择扮演受害者的好处之一就是吸引他人的注意。人们在潜意识里追求这种关注感,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书中的观点相当绝对,认为习惯扮演受害者的人注定无法获得财富。每一次责怪他人、找借口或抱怨时,都是在切断通往财富的机会。反思自己,也常常陷入受害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却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现在意识到,我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获得关注或寻找话题。这种自我认知不能回避,只有接受了这个事实,才有机会去修正它。同样的,换个角度来看,当别人跟我聊工作时,往往会带着一些主观情绪,甚至负面的事情。有时会有人问我,是不是应该刻意避免聊这些负能量的话题。我会回答说,当然不愿意听这些与我无关、与赚钱无关的内容。这些问题并不是通过刻意回避或不谈论就能解决的。在任何环境中,都必然会有好事和坏事发生,为什么不选择分享一些好事呢?从根本上看,这还是一种受害者心态在作祟。许多人习惯性地认为,受害者作为弱势一方会被给予更多的资源和关怀,但是每次我坐在上帝视角来看,却能清楚地感受到,真正得到更多资源和机会的人,无一例外,都是那些积极向上、散发正能量的人。这个周末过得挺悠闲,睡到自然醒,下午去公园散了会儿步,傍晚又去了新开的北辰荟商场里边书店充充电。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