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篇内容我大概都是一个小时写完的,我似乎找到了一些规律,没有上个月写东西压力那么大了。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一旦写完1000字左右,我就不想再写了。
比如10.7那篇高高手重要的品质,这个素材我攒了几天想好好写,比较新颖又很好延展。结果当我把素材都罗列完了之后,一看800字了完全没心思再继续写下去,写个结尾得了吧。
写日更我养成了两个习惯,一个是随手记录,前一段时间写天赋的时候,我在车上恍惚的看到了路边贴了小广告,赶紧在苹果自带的备忘录中记录了一个我在高中时期的想法,不记录的话大概率下车就忘记了。
因为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所以很真实好用,就算不写赚钱,我写一个回忆高三学画画的记忆也能串起来。
第二个是所有事都往公众号里边套一遍,比如昨天写的销售话术,单纯觉得好玩新颖,写了对周边的一个察觉。我觉得写的很好,如果你换个角度想,原来紫菜是这么思考问题的,收获会更大。
没想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对800字的内容完全不恐惧了,而且对生活工作中的小事情察觉变高,尤其是看到两遍的内容时候尤为明显。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做《思辨力35讲》,里边提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叫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心理学家告诉一群小孩:“面前这个棉花糖,你要是能坚持15分钟不吃,我就会再给你一个。”然后他们发现那些能够忍住不吃的小孩在未来获得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书中提出的观点是:延迟满足与获得成功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它们仅仅有相关性,真实因素是孩子家庭所属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内有钱人家的小孩经常能吃到糖,忍15分钟太轻松了。
昨天看到了一个类似的内容,说的是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区别是这些不停上补课班的孩子未来长大成人的压力会小一些 ,因为能上补课班的孩子家庭会稍微富裕一些。
当我第一遍看到这件事的事情觉得很新鲜,素材不知道怎么用,看到第二遍的时候觉得这件事已经踩中了我的知识点,印象更深刻了。
……
除了这件事之外,因为掌握了写短段落的能力和对事情的察觉更敏感,昨天写完公众号还有时间,写了一些不能聊的,第一次自己的写作量居然能富裕出来。
昨天和今天我都复盘了下当日的交易策略,因为公开写出来的内容不能发具体的数值,比例的话也会比较含糊。另外多少发出来的事情也会美化一些,自己意识不到哪里有漏洞,当我写出来我当日做了什么事情之后,不需要复盘,就知道有的地方是错的了。
给一个tips:可以开一个语雀私密的记录,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这里必须记录下真实的数据和感受,想到什么写什么不需要删减,这个内容只有自己会看。
我从来没有这么赤裸裸的记录我的感受,感觉马上又要变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