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团队活动,这次的主题是“回家过年”。活动规划经历了不少波折,最早计划出国旅行,但因目的地选择迟迟未定而推迟。一开始定了新西兰,但有人签证没过(包括我),于是改为欧洲城市。后来考虑到时间紧张,最终决定在北京举办一次活动。
原定的主题是年终分享纯学习局, 后来想到临近春节 ,在12月初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包饺子营造过年氛围,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虽显仓促,忙中出错不少,但收获满满。
这次活动,我发现自己有几个地方有所提升:
3. 因为关注自己的感受,也让我逐渐看到每个人的正向变化,无论大小,都能感受到细微的变化。
关于自己这次的迭代实在是太微小了,放在之前不值一提,我总痴迷于快速的成长,却每次都忽略了团队很多人的点滴进步,所以这次感觉非常好。
准备与活动氛围
活动布置
活动前,我们对办公室进行了彻底布置。从之前的简单陈设,到现在贴满春联、窗花、摆上绿植和小饰品,办公室瞬间充满了家的感觉。同时把近几年团建照片都打印了出来,贴在了各处,我提前拍了照片发朋友圈,欢迎大家“回家过年”。
小熊是第一个到北京的,早早在6号就到了。我打趣他:“你来这么早干什么?也没准备什么问题,跟你聊天聊几分钟就聊不下去了。”他笑嘻嘻地赖在这里多待了两天。
与之对应的就是他这种性格足够纯粹,一说就嘻嘻,他问到对于他年终总结的ppt有什么建议么, 我说:“最近几个月,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不是项目,也不是扩大办公室,而是有一次你发了一张和团队人一起吃海底捞的照片。那是你第一次请团队成员过生日,还把人家感动哭了。这个主题太好了,一定要在分享时重点讲一下。”
可以想象的到,一个最不爱说话的人,作为公司领导,这种场合还是要说几句的,不知道他能说出来什么,想到这个场景还是挺滑稽的。这就是我之前不会关注的细节,但这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事。
后边他年终总结分享,在ppt里边自己设计了一个笑点,结果还没说出来,自己先笑了三分钟,看着他笑了,所有人也都笑了, 整个场面既轻松又温暖。
我们正式活动安排在9号开始,但要求大家提前一天2点之前到场。这是因为我们之前有过一个经验:如果活动安排在9号,许多人会选择8号晚上甚至9号早上匆匆到场,这种匆忙的状态很难迅速融入活动氛围。因此,这次特意提前安排时间,为活动预热破冰,事实证明这也非常关键。
当天下午,大家陆续到齐后,聊了一个话题:“最近三个月每个人有什么变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家这次聊的内容越来越少涉及工作,更多是生活上的改变。这也让我看到了团队的进步,其中有三个记忆犹新的瞬间:
有人问fit, “在招人过程中,有什么好的话术可以推荐?”
听到这个问题,我心里顿时觉得不妙,这是个“陷阱题”,因为只要顺着问题回答,就容易陷入误区。 结果fit张口就答,“最重要的不是话术,而是面试人的数量。自己三个月内面试了近100个人,最终才筛选出合适的员工,做到了量变引起质变。”
我听完后激动地带头鼓掌,说这是正确答案, 大家不再追求什么奇技淫巧,而是会更加面对本质来处理问题。
第二个是怪蜀黍分享做冒险岛,他说准备这个项目兼职的时候,在boss引流到微信上400个人,描述的过程中,每一个词都是那么准确到位。
虽然从结果来看,这段时间的努力还没有直接带来实际收益,但对方法论的掌握和态度的踏实让我一下子觉得“大事已成”。这种踏实来源于大家想清楚了做事的本质是什么,相比于之前的聚会总是会散发着无形的焦虑。
第三个是晕猪的准备。她说,为了避免和某些人无话可聊,她在来活动之前就做了功课,准备了和每个人至少沟通10分钟的话题。这份努力和用心真的让我感慨。
相比于卓飞何夕这些多次提到的人,这几位的名字并不常被提起,但他们展现的这种成长和付出让人印象深刻。就这样,大家席地而坐,分享了彼此的改变和思考。晚上,我们开了几瓶酒,小酌微醺,整个活动的破冰环节顺利完成。
回头想想,这种氛围的轻松、彼此的坦诚,可能并不只是大家状态变好了——也许是因为我的状态变好了,才真正看到了这些积极的变化。
day2
今天的主题是模拟过年。从设计上看,这次活动的组织,虽然流程简单——上午采购食材、下午包饺子、晚上吃饭聊天,但把这些日常小事放大到30人一起做时,难度瞬间翻倍。
随便说几个细节, 比如包饺子,从馅料的选择开始推演。我们定了芹菜牛肉馅,比例是4斤肉、3斤芹菜,大致按照100个饺子的量来准备。看似安排得很细致,开会的时候我又提出问题肉馅要买什么部位的,在哪买?芹菜呢?在哪能买到品质比较好的芹菜?最后找了牛上脑和高级超市的马蹄沟芹菜。
为防止翻车,我们在许多食材上做了“双保险”。比如玉米,既买了鲜玉米,也备了玉米粒替补;饺子皮提前买好,甚至连速冻饺子都备好了兜底。但即便如此,问题还是难免。
比如凉菜。一开始计划做16道凉菜,我觉得不够,便提议加些卤味和海鲜。结果指令不够具体,执行起来乱了套,最后凉菜竟然摆了50盘。烧烤环节也没能幸免,本打算请烧烤师傅,后来想着自己动手更有年味,结果当天太冷,没人愿意分心烤串,最后干脆被取消了。
虽然翻车的细节不少,但这些“可爱的bug”让我觉得一切都还挺自洽的。
有一个瞬间让我特别有过年的感觉:户外几个人在忙着烧烤,室内有人切菜、包饺子,另一些人围坐嗑瓜子聊天,这个画面瞬间让我觉得所有的安排都值得了。
这一刻的含金量有多高,只有在现场的人才能体会到。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的设计:我们尽可能将所有环节还原到能力范围内最初的状态。比如,虽然食材可以提前备好,但我们还是特意安排了采购组,让大家在亲自分批采购的过程中增进感情。
这种设计得益于以往活动的经验。甚至连采购过程,我们都安排了全程跟拍,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留下了宝贵的回忆。这不仅为活动增添了更多的互动环节,也让每个人都对整个流程更加投入和有参与感。
(采购组大采购)
(钻石在开生蚝的壳不断的说自己要找突破口)
到了晚上6点准时开餐,原定流程是让每个人轮流分享一下感受。结果聊了几个人后发现,大家想说的都太多了,一个个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聊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于是临时调整规则,改成每个人分享完后接力问下一个人一个问题,既能控制时间,又让讨论更有趣。整个环节限定在两小时内完成,伴随着大家的笑声和交流,圆满结束了一天的活动。
day3
今天的活动邀请了团队内部的10位小伙伴做年终总结分享。对这个环节,我的预期并没有很高,因为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分享。那么为什么要设置这个环节呢?
主要原因是这个过程是无可替代的,我成长到现在,很多随机发生的事情看似无关,但是却给了自己一些正确的指引,比如我最早在18年写的年终总结,现在再看,简直是一场灾难,通篇大词,很多地方不知所云。所以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创造一个能让大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场域,才有了今天这个分享环节。
我认为这个活动更像是播种。现在看起来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五年、十年之后,大家再回头看今天的开始,或许会觉得非常有价值。
很多人因为做这次ppt,就像是过电影一样回顾了近几年的历程。叨叨说刚认识我的时候,自己工作中犯了错,紫菜在旁边安慰他说:“犯错了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
我想,我不太可能说出这么温柔的话,大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被美化了吧。
阿欣分享了自己创业十年的经历。虽然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已经三年,但许多人对她过去的经历还是非常模糊的。聊完之后,大家对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原来是这样的人。
怪蜀黍分享自己恢复运动的经历,自己测试2013跑5km是21分04秒,现在是19分54秒,比十年前更强了。
钻石分享了自己搞定kyc的方式,他既谈到了对这件事的正确理解,也讲到通过一顿又一顿的饭局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带着反差感的实用主义让人印象深刻。
就不一一详细介绍每个人的分享了,有时间的话,我会再慢慢把团队里的每个人介绍给大家。
另外,关于大家对我的评价,虽然已经习惯了,但这次的分享还是让自己有些压力。因为我知道,紫菜这个名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了,更多的是凝聚了团队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大家的感恩背后,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团队的深深敬意。
day3+
原定的活动在晚上6点就结束了,后续没有安排具体的环节,原本就是自由聊天。但大家似乎对前两天的小酌仍然意犹未尽,一开始是谁忘记了,两个人准备小酌一杯,结果越凑越热闹。
自己当时还在楼上和别人聊一些规划,就听到楼下传来起哄声和欢呼声。下楼一看,原本只有两个人的局,已经变成了一桌热热闹闹的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高涨,几个人喝多后的表现颇为有趣,一行和涛子哥喝多后,提议要发公众号感谢我,原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真的发了100条公众号消息。我笑着说这是自己第一次被这种方式“网暴”,也是第一次以这样特别的形式收获感谢。
酒桌上,大家还指着未结婚的小伙伴,一个个开始排“婚期”,一直排期到了2030年,笑声和玩笑不断。这场即兴聚会一直持续到了凌晨三点多,这场原本没有安排,意外的进行了一次收尾。
end
这次活动结束感到异常疲惫,后来细想,或许是因为大家的进步远超我的预期。这种进步让我既感慨又倍感压力,意识到自己也必须有所突破,继续进步。
我也能感受到自己在这种活动中的迭代。有人曾问过:“你们的活动这么好,为什么团队里还是有人会选择离开呢?”我想,这是因为过去的活动其实并没有现在这么好。以前,自己对活动的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加上不善言辞,很多时候只能硬着头皮将活动“尬”过去。
这些年,我在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安排全程摄影和跟拍,便于记录和总结;比如学会在活动中多留意细节,为复盘提供素材;再比如,我慢慢进化出一种足够坦诚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勇敢和直接,不再羞于表达感情。
(24年活动安排)
比如这次叨叨分享了一个话题,面对一件事的分歧,紫菜说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就永远不要联系了。他说完,我当场眼眶湿润。后来给大家坦言道,每次说出类似‘删好友’这样的话时,其实都是在赌博。因为这是自己最后的筹码了,我心里也很害怕,担心真的会不再联系。
还有,我分享了上次怪蜀黍见面说到债务还清之后,他说握个手吧,我说 :“拥抱一次吧。”我好像第一次这么性情。
这次李荣浩离开时也对我说:“抱一下吧”。深刻感受到,当你足够坦诚的时候,能够给人一股巨大的力量。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近5000字。在写这篇复盘的过程中,我也在重新梳理和回顾这次活动。每一段文字都是一份记录,也是一种成长,期待下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