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1月的日复盘

文摘   2025-01-31 14:44   辽宁  
> > > > 1.1
两边父母一起跨年新年快乐!
> > > > 1.6
1.恢复工作第一天,来公司路上想一件事,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我花了20分钟列了7件今天比较重要的事情,力求做完。新的一年,养成第一个好习惯。
2.前几天在深圳参加了老薛组织的一场活动,聊了挺长时间。
不约而同又聊到了一件事:远离抱怨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习惯性抱怨的人容忍度越来越低,与之对应的是,大家更习惯性地和常常感恩的人。
想起来最近看大家的年终总结,明显感受到大家的能量越来越强。这种能量体现在,大家更愿意坦诚表达内心的感受,更愿意表达感恩,更愿意帮助别人,也更愿意在受到帮助时,将功劳让给别人。
3.被段永平昨天在浙大的分享刷屏。关注比较久的人发现,他大多数观点早在20多年前的分享中就已经提过了。也就是说,这些观点和想法在他身上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已经持续了20年、30年了。他也在其中积累了巨额财富。强烈建议大家逐帧学习。

> > > > 1.8
早上有个人问我,觉得自己平时发表的一些内容比较幼稚,朋友劝他可以做成熟一些,分享的越多错的越多,要多分享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
上边每一句话都对,连起来就没那么对了,很多人发表了很多很蠢的想法,但是依然大家很喜欢,觉得这个人很真诚,能看透,有一定阅历的人是可以包容一些缺点的。
这里最重要的知行合一,即我想的是什么就表达什么,不应该刻意去想着我怎么表达能让别人高看一眼,而是多去想一下自己内核是不是足够强大。甚至再把自己一些缺点,棱角暴露出来,让别人觉得更加真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接触看似完美的人,一些人觉得够不着,另外一些人觉得不可能。
必须再次提一下段永平在5号浙大的分享,我去年几乎看完了段永平的分享,在看到浙大的一些切片之后,恍惚间不认为这是最新的分享,因为几乎每一条聊的内容,都是过去公开发表过的内容,加上视频模糊,说是这是20年前的分享也毫不过分。
我非常想做一个,在线上线下看到紫菜都是一样的人,努力修行吧。

> > > > 1.9
看春晚、包饺子、小烧烤。
提前和大家过年了,开心!

> > > > 1.12
今天原定写一出一份前几天的活动复盘总结,活动的感触很多,但是写的时候非常累,完全写不动。
我发现自己对这种能量察觉变强了,比如之前会觉得折腾这两天是不是熬夜体力上透支了,这里边消耗比较大的是谈话,我还挺乐意做这件事的,因为每次跟别人聊都能感受到别人明显的成长。
上个阶段我印象当中基本上不过脑子就能跟每个人聊,定计划,就像棋王可以同时跟10个人20个人下棋的感觉,甚至毫无压力,现在每次聊天都要全神贯注,这种感觉既兴奋又疲惫。
这种疲惫算是一次放电吧,说明自己又要进步了。


> > > > 1.13
1.今天制定了2025年目标,在做的过程中,我想每一条是不是都足够量化,比如今年想学习开车,我觉得这种模糊的目标容易做不到,改成了至少开一段100km的路程。
2.答应生财下周做一个关于团队建设的分享,年底没想到事情排的满满当当的,上周活动实在太累了,得赶紧恢复战斗状态。

> > > > 1.14
发表了一篇文章:
刚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团队活动,这次的主题是“回家过年”。活动规划经历了不少波折,最早计划出国旅行,但因目的地选择迟迟未定而推迟。一开始定了新西兰,但有人签证没过(包括我),于是改为欧洲城市。后来考虑到时间紧张,最终决定在北京举办一次活动。   

原定的主题是年终分享纯学习局,后来想到临近春节,在12月初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包饺子营造过年氛围,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虽显仓促,忙中出错不少,但收获满满。
王紫菜,公众号:紫菜同学过年

> > > > 1.18
今天整天被turmp刷屏,自己没有太多fomo的感觉,几个朋友都拿到了大结果,反而为他们感到开心。
反思自己,遇到这种大机会的时候该怎么调整好姿,今天我是第一时间看到机会,买了一点就陷入自己做的差不多了的状态。
我想了怎么能做的更好:
1.直接问这个领域的专家,直接询问一份抄作业的答案。为了保持这个状态日常的交互也不能停,否则有事找人家,自己卡点也会非常大。
必要的情况百分之百寻找一次语音求助,以便判断信息。
2.反馈要及时,表达感谢要说出来,给别人反馈也是在帮助下一次的自己。
3.执行阻力要变得更小,每一个阻力都是可能是影响自己赚钱的点。
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吧。

> > > > 1.19-1.21
最近见面聊得比较多的话题是:
紫菜变柔软了,变松弛了。
听到这个评价,每次我的第一反应都是:我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变得更松弛!
这似乎是个潜意识的反应,暴露了我的内心。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己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几天在广州出差,我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在慢慢变好。
1.最近关于特朗普这个项目,几个朋友赚到钱,我的第一反应是真心祝福,轻舟已过万重山。”没有第一时间感到悔恨或者生出追赶的心情。
让自己都觉得惊讶的是,我不仅这样想了,还主动发私信表达了祝福。以前常跟别人说:“光想没用,你要把想法说出来。” 但其实,我自己也总是困在“只想不说”的惯性里。
当我真的说出口时,感觉非常爽快。虽然内心或多或少还有点拍大腿式的悔恨,但说出来后,焦虑似乎也跟着减轻了几分。
2.这次来广州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参加钟薇薇开业典礼,是一件比较意外的事情,他们主理人私域老六我本来不熟悉,还是卖票时候认识的
后来我实在是太喜欢他说话的风格了,我喜欢这种犀利,精准的表达。于是私聊表达喜欢了喜欢,把他放了群响私董会的特别关注(群是屏蔽的,他说话有提醒)
我记忆里边应该是自己唯一一次这么主动的链接一个人,前几天就问我有没有时间来参加,很开心,见了一面,感受到了广州的舞狮文化。
回想起来真是一次外向,换来终身外向。
3.来广州的第二件事是,我送了叨叨一辆特斯拉。这件事也是一个意外,原因是过去两年里,他参与的几个项目帮我赚到了钱,想表达一下感谢。
这类行为之前自己是从未有过的。过去我的态度是:“虽然你帮我赚到了钱,但你也得到了属于你的部分吧?”心态上总觉得一切理所应当,谁也不欠谁的。
但这次让我改变的,是团队对我的反哺。每个月都会看到大家写的感恩小记,收到了无数礼物。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铁石心肠了,怎么一直不行动,
甚至前一段时间,跟教练聊天说,我发现了一个提升心力的好方法,我得学,就是送礼,准备先送个几百份练习一下。
教练提醒我这个送礼最重要的那个过程,挑选礼物再送出去,而不是送到的那个结果,如果把送礼仅仅当成一个sop完成的话,那我也没办法通过这件事来得到好的反馈。
于是,这次有了送车的想法。在挑选和送出的过程中,自己能清晰地感受到满足感和喜悦。当叨叨一遍遍录视频告诉我坐在车里有多幸福时,我也由衷地感到开心。
4.我会内耗会不会把别人预期拉高,但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看法?
5.还有一件小事,这次叨叨来广州的接待安排的一塌糊涂,离谱到什么程度呢。
我是12点下飞机,原定的行程是去拜妈祖,我还挺期待这个行程,结果走到半路被告知今天的活动是打高尔夫。
一下飞机就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打高尔夫了,他说包厢里边可以喝茶,我就问你说的包厢靠谱么,他说包靠谱的
结果到了现场,竟然是跟别人拼课,又找场地,磨蹭了半小时协调到了一个单独的安静的包厢。
为什么描述这个事情对应的是,我全程都挺开心的,更不要说觉得没安排好责备了,也算是变松弛的具体表现
6. 平行时空还有一件事,我推进了北风去深圳老薛团队交流。
这件事放在以前是挺让人担心的,因为脱离了我的掌控。我不知道他们会聊什么,老薛团队会问北风什么问题。北风这次还带了五六个人过去,万一有人说错话怎么办?
而现在,我松弛到了什么程度呢?交流当天,我甚至都忘了他们在开会,等结束后才想起来。
当天大家喝了酒,据说老薛为了招待我们团队,开了两瓶茅台(我自己去都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事后几个人跟我聊,反馈非常好,事情完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活动结束后,我还给村长封了个“大湾区区长”的称号,负责承包所有大湾区的接待任务。
7. 今天下午拜访了生财大师兄涛哥,聊了很多三四年前的细节,让我挺惊讶的。
换了一个视角,也学到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关于健身,他提到粥佐罗现在已经练到了非常厉害的境界。
他是怎么做到的?很简单,不请私教,只做一件事——随时随地做20个俯卧撑,一天下来能做700个。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让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步骤是错的。原来健身的第一步不是先去立flag,而是把行动落实到具体的小事上。
如果非要立flag,那也得来点狠的,比如约定几个月后大家一起发裸照秀肌肉,玩点反差,玩点狠的。
8. 来之前我带着一个问题:涛哥一年要见1000多个人,是怎么保持如此强大的心力的?而我为什么见几个人就会感到特别消耗?
我总觉得,大家倾诉的负能量太多了,这让我很难应对。但是到了现场,看到上边挂着“生财故事馆”几个字,忽然觉得,自己遇到的这些事都不算什么了。
我问他你有遇到垃圾事么,他说没有遇到过。
转念一想,那我也没有。
9. 另外一个视角,这次是带李想和雨航一起去的,他们听涛哥的故事会听得津津有味。
这让我想起之前北风他们那一波人,听着老薛讲的内容也都很激动。而对我来说,这些资源和交流已经变得稀松平常了。
但其实,这些文化的熏陶才是大家真正需要的,它能帮助团队变得更好。这也是除了赚钱之外,特别值得去渗透和传递的一件事。
10. 当我把在飞机上写的这些东西串联起来时,突然发现我的价值观在最近的行动中悄然被重塑了。
具体的变化是什么,可能还需要再思考一番。就这样,温柔地记录下这一篇碎碎念。
> > > > 1.22
回北京的第一个工作日,处理了一些工作。近期有个项目出了结果,原本评级为 B 级的项目,最后结果意外不错,出现了暴击。
但这次的执行并不算好,原本计划的量没有完成。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项目评级不高,临近过年,大家又压了不少任务。北风在出差,这个项目让媛媛和树哥独立负责。但因为两人经验不够,最终项目只完成了一半左右。
这种情况在团队的历史上很少发生。这里并不是要指责谁,而是想探讨:在大家都很优秀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问题?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
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自己定好了sop,分给大家完成任务就好了,逻辑没问题,但是实际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1. A 团队反馈:小伙伴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了,实在熬不住通宵了。

2. B 团队反馈:第二天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当前项目优先级较低,需要保留精力。

3. C 团队反馈:在收尾另一个重要项目,个人进度落下太多,想集中精力完成手头的任务。
从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如果换作北风来负责项目,这些就不会出现。
两个关键点:
1. 结果导向
当目标已经明确时,即便顶着压力,也要完成任务。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即使在一个团队中,也有优先级。
2. 寻求外援
媛媛去寻求帮助,与我去寻求帮助,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次项目已经预判到无法按时完成,又因为怕给我添麻烦,结果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烦。
再延展一下,比如要怎么顶着压力完成任务呢,总不能像紫菜一样骂人吧。在情商上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媛媛为例,她可以这样去沟通:
“卓飞哥哥,这是我第一次作为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项目,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压力很大,担心这次无法向紫菜交代,这次能不能帮个忙,再努力补一下?”
用这种方式沟通,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帮助。
一个简单的项目落实起来,往往比想象中要复杂,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对这次该赚到却没赚到的结果感到痛心,但更希望团队能从中吸取教训。


> > > > 1.24
发表了一篇文章:
这篇内容原本是昨天分享在生财航海家的内容,跟工作人员确认过可以发布自己的公众号,原文如下: 

首先感谢生财,感谢秀儿的数十次邀请,让我在年末这个时刻做航海家最后一次分享。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在生财的出现频率并不高,一直专注于带团队这件事。今天的分享是自己首次公开讲述,内容也是非常接地气且实操性强的。

这里面有一个核心思想:所有的内容,只有自己能够做到,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先对自己狠,再对别人狠。这个思路适合那些已经有扎实业务模式的团队,尤其是希望快速扩大规模、筛选合适的项目合伙人或操盘手的朋友们。
王紫菜,公众号:紫菜同学紫菜:没有大词,能听懂的团队搭建方法

> > > > 1.27
回东北过大年。



延展阅读
2024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3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2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紫菜同学
解决10w年轻人的副业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