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恢复工作第一天,来公司路上想一件事,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我花了20分钟列了7件今天比较重要的事情,力求做完。新的一年,养成第一个好习惯。2.前几天在深圳参加了老薛组织的一场活动,聊了挺长时间。不约而同又聊到了一件事:远离抱怨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习惯性抱怨的人容忍度越来越低,与之对应的是,大家更习惯性地和常常感恩的人。想起来最近看大家的年终总结,明显感受到大家的能量越来越强。这种能量体现在,大家更愿意坦诚表达内心的感受,更愿意表达感恩,更愿意帮助别人,也更愿意在受到帮助时,将功劳让给别人。3.被段永平昨天在浙大的分享刷屏。关注比较久的人发现,他大多数观点早在20多年前的分享中就已经提过了。也就是说,这些观点和想法在他身上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已经持续了20年、30年了。他也在其中积累了巨额财富。强烈建议大家逐帧学习。早上有个人问我,觉得自己平时发表的一些内容比较幼稚,朋友劝他可以做成熟一些,分享的越多错的越多,要多分享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上边每一句话都对,连起来就没那么对了,很多人发表了很多很蠢的想法,但是依然大家很喜欢,觉得这个人很真诚,能看透,有一定阅历的人是可以包容一些缺点的。这里最重要的知行合一,即我想的是什么就表达什么,不应该刻意去想着我怎么表达能让别人高看一眼,而是多去想一下自己内核是不是足够强大。甚至再把自己一些缺点,棱角暴露出来,让别人觉得更加真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接触看似完美的人,一些人觉得够不着,另外一些人觉得不可能。必须再次提一下段永平在5号浙大的分享,我去年几乎看完了段永平的分享,在看到浙大的一些切片之后,恍惚间不认为这是最新的分享,因为几乎每一条聊的内容,都是过去公开发表过的内容,加上视频模糊,说是这是20年前的分享也毫不过分。我非常想做一个,在线上线下看到紫菜都是一样的人,努力修行吧。今天原定写一出一份前几天的活动复盘总结,活动的感触很多,但是写的时候非常累,完全写不动。我发现自己对这种能量察觉变强了,比如之前会觉得折腾这两天是不是熬夜体力上透支了,这里边消耗比较大的是谈话,我还挺乐意做这件事的,因为每次跟别人聊都能感受到别人明显的成长。上个阶段我印象当中基本上不过脑子就能跟每个人聊,定计划,就像棋王可以同时跟10个人20个人下棋的感觉,甚至毫无压力,现在每次聊天都要全神贯注,这种感觉既兴奋又疲惫。
1.今天制定了2025年目标,在做的过程中,我想每一条是不是都足够量化,比如今年想学习开车,我觉得这种模糊的目标容易做不到,改成了至少开一段100km的路程。2.答应生财下周做一个关于团队建设的分享,年底没想到事情排的满满当当的,上周活动实在太累了,得赶紧恢复战斗状态。刚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团队活动,这次的主题是“回家过年”。活动规划经历了不少波折,最早计划出国旅行,但因目的地选择迟迟未定而推迟。一开始定了新西兰,但有人签证没过(包括我),于是改为欧洲城市。后来考虑到时间紧张,最终决定在北京举办一次活动。 原定的主题是年终分享纯学习局,后来想到临近春节,在12月初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包饺子营造过年氛围,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虽显仓促,忙中出错不少,但收获满满。
![]()
今天整天被turmp刷屏,自己没有太多fomo的感觉,几个朋友都拿到了大结果,反而为他们感到开心。反思自己,遇到这种大机会的时候该怎么调整好姿,今天我是第一时间看到机会,买了一点就陷入自己做的差不多了的状态。1.直接问这个领域的专家,直接询问一份抄作业的答案。为了保持这个状态日常的交互也不能停,否则有事找人家,自己卡点也会非常大。必要的情况百分之百寻找一次语音求助,以便判断信息。2.反馈要及时,表达感谢要说出来,给别人反馈也是在帮助下一次的自己。3.执行阻力要变得更小,每一个阻力都是可能是影响自己赚钱的点。听到这个评价,每次我的第一反应都是:我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变得更松弛!这似乎是个潜意识的反应,暴露了我的内心。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己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几天在广州出差,我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在慢慢变好。1.最近关于特朗普这个项目,几个朋友赚到钱,我的第一反应是真心祝福,轻舟已过万重山。”没有第一时间感到悔恨或者生出追赶的心情。让自己都觉得惊讶的是,我不仅这样想了,还主动发私信表达了祝福。以前常跟别人说:“光想没用,你要把想法说出来。” 但其实,我自己也总是困在“只想不说”的惯性里。当我真的说出口时,感觉非常爽快。虽然内心或多或少还有点拍大腿式的悔恨,但说出来后,焦虑似乎也跟着减轻了几分。2.这次来广州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参加钟薇薇开业典礼,是一件比较意外的事情,他们主理人私域老六我本来不熟悉,还是卖票时候认识的后来我实在是太喜欢他说话的风格了,我喜欢这种犀利,精准的表达。于是私聊表达喜欢了喜欢,把他放了群响私董会的特别关注(群是屏蔽的,他说话有提醒)我记忆里边应该是自己唯一一次这么主动的链接一个人,前几天就问我有没有时间来参加,很开心,见了一面,感受到了广州的舞狮文化。3.来广州的第二件事是,我送了叨叨一辆特斯拉。这件事也是一个意外,原因是过去两年里,他参与的几个项目帮我赚到了钱,想表达一下感谢。这类行为之前自己是从未有过的。过去我的态度是:“虽然你帮我赚到了钱,但你也得到了属于你的部分吧?”心态上总觉得一切理所应当,谁也不欠谁的。但这次让我改变的,是团队对我的反哺。每个月都会看到大家写的感恩小记,收到了无数礼物。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铁石心肠了,怎么一直不行动,甚至前一段时间,跟教练聊天说,我发现了一个提升心力的好方法,我得学,就是送礼,准备先送个几百份练习一下。教练提醒我这个送礼最重要的那个过程,挑选礼物再送出去,而不是送到的那个结果,如果把送礼仅仅当成一个sop完成的话,那我也没办法通过这件事来得到好的反馈。于是,这次有了送车的想法。在挑选和送出的过程中,自己能清晰地感受到满足感和喜悦。当叨叨一遍遍录视频告诉我坐在车里有多幸福时,我也由衷地感到开心。4.我会内耗会不会把别人预期拉高,但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看法?5.还有一件小事,这次叨叨来广州的接待安排的一塌糊涂,离谱到什么程度呢。我是12点下飞机,原定的行程是去拜妈祖,我还挺期待这个行程,结果走到半路被告知今天的活动是打高尔夫。一下飞机就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打高尔夫了,他说包厢里边可以喝茶,我就问你说的包厢靠谱么,他说包靠谱的结果到了现场,竟然是跟别人拼课,又找场地,磨蹭了半小时协调到了一个单独的安静的包厢。为什么描述这个事情对应的是,我全程都挺开心的,更不要说觉得没安排好责备了,也算是变松弛的具体表现6. 平行时空还有一件事,我推进了北风去深圳老薛团队交流。这件事放在以前是挺让人担心的,因为脱离了我的掌控。我不知道他们会聊什么,老薛团队会问北风什么问题。北风这次还带了五六个人过去,万一有人说错话怎么办?而现在,我松弛到了什么程度呢?交流当天,我甚至都忘了他们在开会,等结束后才想起来。当天大家喝了酒,据说老薛为了招待我们团队,开了两瓶茅台(我自己去都没享受过这种待遇)。事后几个人跟我聊,反馈非常好,事情完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活动结束后,我还给村长封了个“大湾区区长”的称号,负责承包所有大湾区的接待任务。7. 今天下午拜访了生财大师兄涛哥,聊了很多三四年前的细节,让我挺惊讶的。换了一个视角,也学到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关于健身,他提到粥佐罗现在已经练到了非常厉害的境界。他是怎么做到的?很简单,不请私教,只做一件事——随时随地做20个俯卧撑,一天下来能做700个。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让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步骤是错的。原来健身的第一步不是先去立flag,而是把行动落实到具体的小事上。如果非要立flag,那也得来点狠的,比如约定几个月后大家一起发裸照秀肌肉,玩点反差,玩点狠的。8. 来之前我带着一个问题:涛哥一年要见1000多个人,是怎么保持如此强大的心力的?而我为什么见几个人就会感到特别消耗?我总觉得,大家倾诉的负能量太多了,这让我很难应对。但是到了现场,看到上边挂着“生财故事馆”几个字,忽然觉得,自己遇到的这些事都不算什么了。9. 另外一个视角,这次是带李想和雨航一起去的,他们听涛哥的故事会听得津津有味。这让我想起之前北风他们那一波人,听着老薛讲的内容也都很激动。而对我来说,这些资源和交流已经变得稀松平常了。但其实,这些文化的熏陶才是大家真正需要的,它能帮助团队变得更好。这也是除了赚钱之外,特别值得去渗透和传递的一件事。10. 当我把在飞机上写的这些东西串联起来时,突然发现我的价值观在最近的行动中悄然被重塑了。具体的变化是什么,可能还需要再思考一番。就这样,温柔地记录下这一篇碎碎念。回北京的第一个工作日,处理了一些工作。近期有个项目出了结果,原本评级为 B 级的项目,最后结果意外不错,出现了暴击。出现问题的原因是项目评级不高,临近过年,大家又压了不少任务。北风在出差,这个项目让媛媛和树哥独立负责。但因为两人经验不够,最终项目只完成了一半左右。这种情况在团队的历史上很少发生。这里并不是要指责谁,而是想探讨:在大家都很优秀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问题?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自己定好了sop,分给大家完成任务就好了,逻辑没问题,但是实际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呢?1. A 团队反馈:小伙伴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了,实在熬不住通宵了。
2. B 团队反馈:第二天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当前项目优先级较低,需要保留精力。
3. C 团队反馈:在收尾另一个重要项目,个人进度落下太多,想集中精力完成手头的任务。从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如果换作北风来负责项目,这些就不会出现。当目标已经明确时,即便顶着压力,也要完成任务。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即使在一个团队中,也有优先级。媛媛去寻求帮助,与我去寻求帮助,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次项目已经预判到无法按时完成,又因为怕给我添麻烦,结果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烦。再延展一下,比如要怎么顶着压力完成任务呢,总不能像紫菜一样骂人吧。在情商上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媛媛为例,她可以这样去沟通:“卓飞哥哥,这是我第一次作为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项目,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压力很大,担心这次无法向紫菜交代,这次能不能帮个忙,再努力补一下?”一个简单的项目落实起来,往往比想象中要复杂,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对这次该赚到却没赚到的结果感到痛心,但更希望团队能从中吸取教训。
这篇内容原本是昨天分享在生财航海家的内容,跟工作人员确认过可以发布自己的公众号,原文如下: 首先感谢生财,感谢秀儿的数十次邀请,让我在年末这个时刻做航海家最后一次分享。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在生财的出现频率并不高,一直专注于带团队这件事。今天的分享是自己首次公开讲述,内容也是非常接地气且实操性强的。这里面有一个核心思想:所有的内容,只有自己能够做到,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先对自己狠,再对别人狠。这个思路适合那些已经有扎实业务模式的团队,尤其是希望快速扩大规模、筛选合适的项目合伙人或操盘手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