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古代诗歌阅读(3)

文摘   2024-12-25 22:44   辽宁  

目录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镇江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

湖州、丽水、衢州2024年11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华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镇江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①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邓攸:西晋人。《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潘岳:西晋人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首联“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C.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已,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报答”其“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

16.诗歌以一个“悲”字贯穿始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解析: “无意于人间 ”错)

16.诗歌起笔由悲妻子而自悲,想到人寿有限而悲,;再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对无法预知天命的绝望,表达了深沉的悲哀;接着诗人虽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这个愿望“更难期”,诗人陷入更大的悲哀中。诗歌尾篇诗人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更显哀痛欲绝。(答满三点的满分)

二、湖北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阎典史

[清]王家枚

斗大孤城扼暨阳,留将遗发见高皇。

惨罗雀鼠充军食,尽化沙虫吊围殇。

此日冠裳新俎豆,当年竹木旧戈枪。

阴风萧飒栖霞寺,毅魄常存振大纲。

题阎典史祠(节选)

[清]赵  

明季虽多殉节臣,乙酉之变殊少人。

将帅降幡蚤竖垒,公卿款表先趋尘。

高门王谢献城亟,盛名粟由拜路频。

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史。

【注】①阎典史:阎应元,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1645年,任江阴典史,离任后返城率10万义民,面对24万清军铁骑,困守孤城81天。②暨阳:江阴市古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开篇以夸张的笔法描摹出阎典史率义军坚守的孤弱无援的江阴小城,守城将士们遗发明志,以死捍卫家园。

B赵诗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开篇,讲述了明朝末年乙酉之变,清兵南下之际,阎典史抗击清军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C王诗借冠裳”“俎豆表现了百姓告祭英烈的场景,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片神鸦社鼓的立意一致。

D赵诗结句采用反问手法加强抒情,诗人表面质疑阎典史此类节烈非凡的英勇将领的出现,实则对其充满赞叹与敬佩。

16两首诗均展现了对历史英雄阎典史的敬仰与怀念,但描写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

15C (“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片神鸦社鼓的立意一致错误,王诗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将不同时空的情景组合,更突出百姓在几百年后依然纪念和传颂着阎典史及其部下英勇抗敌的事迹。辛词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是为了表达对百姓忘却历史、安于现状的忧虑,两者完全不同。故选C。)

16王诗从作战的角度切入,侧重于正面描写阎典史率领义军抗击外侮的英勇事迹。诗的首联、颔联着重描绘阎典史及其部下坚守孤城、誓死不屈的英勇形象,并通过战争期间的艰难生活进一步强化为国捐躯的悲壮场景。颈联和尾联中则侧重抒情,阎典史的英勇精神永存,激励着后人坚守正义、誓死报国。

赵诗更侧重于将其置于历史背景中,通过对比更突显阎典史的节烈精神。诗歌开篇即对比明朝末年众多殉节之臣与乙酉之变中屈指可数的真正坚守节操之士,为后文突出阎典史的节烈精神作了铺垫。接着,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列举将帅、公卿、高门贵族等人在关键时刻的背叛行为,与阎典史的坚守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其精神的可贵与难得。

三、湖州、丽水、衢州2024年11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李伯时《阳关图》二首(其一)

黄庭坚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其一)

谢薖

坐对丹青伤别离,泪和朝雨想频挥。道边垂柳年年在,看尽行人长不归。

【注释】《阳关图》,北宋画家李公麟所画,为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图。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诗首句对画面场景的想象性还原,在悲痛欲绝的歌声中,行者身影慢慢消失在远方。

B.谢诗首句写诗人观画时的感受,侧面烘托画作水平之高,“丹青”为借代,指代画作。

C.黄诗两个“断肠”,所指并不相同,前者指的是离人的心境,后者指的是作者的观感。

D.通读两首诗,据诗意可推知画中垂柳依依、离人出关以及草低现牛羊,观之如临其境。

16.两首诗都抒写了别离之情,三四句的写法及效果有何不同?(6分)



【答案】

15D(牛羊为作者想象之景)

16.黄诗从“离别”的角度来写,想象游子西出阳关之后所见的塞外之景,渲染了离别之悲。(3分)谢诗从“盼归”的角度写,由道边垂柳年年等待离人归来,表达了盼归而不得之怨。(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四、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田家三首(其二)(节选)

柳宗元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注】①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秋季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岁:时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经过看似轻描淡写,却正好说明了里胥们在夜里对农民的骚扰。

B各言二字说明来的里胥不止一人,而是一大批人,表明人多势众,农民难以承受。

C.东乡只因车子陷入泥潭出不来,影响了后面的人交税就被官府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

D.本诗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语言质朴无华,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6.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封建官吏对农民的威胁敲诈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5C (“影响了后面的人交税错误,东乡后租期指东乡延误了交税的期限。故选C。)

16通过事筵席的侧面描写,说明了里胥们平日作威作福,农民对他们又恨又怕。通过里胥对农民的训话,表现他们的狰狞面目。假借官长的威风,用暴力威胁农民赶快准备好秋税。官吏肆意鞭打农民,真实表现了官吏威胁恫吓、残忍迫害农民的罪行。通过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表现官吏的凶残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压力。

五、河南省华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荔枝楼

陆游

平羌江水接天流,凉入帘栊已似秋。

唤作主人“元”是客,知非吾土强登楼。

闲凭曲槛常忘去,欲下危梯更小留。

公事无多厨酿美,此身不负负嘉州。

【注】①平羌江:岷江支流,流经嘉州(今四川乐山)。②主人:陆游当时摄嘉州知州事。③元:同“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描写水天相接之景,凸显平羌江的辽阔,暗含诗人对嘉州的喜爱。

B.首联中的“凉”字与辛弃疾《丑奴儿》“天凉好个秋”中的“凉”一样意蕴丰富

C.颔联和颈联句法老练流畅,第三、四、六句皆是转折句,一往一复,回旋生姿。

D.这首诗写了诗人登荔枝楼的所见所感,景美,厨酿也美,情调是悠游闲适的。

16.诗人为什么说“此身不负负嘉州”?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5. D (“情调是悠游闲适的”错。综合全诗及注释可知,此时诗人客居他乡。“知非吾土”出自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是王粲登荆州城楼时感慨战乱、思念故土之作。诗人化用此句也表达了此意。全诗笼罩着一层惆怅、忧郁和无奈的情绪。故选D。)   

16.“此身不负”是因为嘉州景色迷人且“公事无多厨酿美”,既可以欣赏美景,又可以享用美酒佳肴,所以说没有亏待自己;“负嘉州”是因为自己酒足饭饱,无所事事,虚度光阴,作为嘉州地方主政官员之一,自然是辜负了嘉州;“不负”与“负”的矛盾凸显了诗人时光虚度、功业无成的感慨。

声明:文字资料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

星光不问赶考人
这是一个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