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语言文字运用(1)

文摘   2024-09-28 23:33   辽宁  

目录

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9月联考试题

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9月联考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 小题,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深夜从宾馆到南天门时,眼前是黑暗的深潭,深潭的彼岸,是彻夜不熄的市区灯火,呈半月形环抱着黑黢黢的山影,也像一尊巨型的烧烤架,街衢的每一根线条都被炭火烤红,明明灭灭地闪烁。深潭之中光影游动,①从最深的潭底,缓慢、艰难地上浮,经历过许多次的停顿,继续上浮,光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②然后听见,登山杖有力的撞击声,看见晃动的人影和手电光。每个跨进南天门的人,都有种从黑暗之中泅渡上岸的欣喜感,即便光线昏暗,也忍不住与门楼合照留念。我有点失落,我是跟着团队坐缆车上来的,省去了十八盘上的艰难,也省去了登山者抵达南天门时的成就感。我跟着步行登山者粗重的喘息声,往上攀登,就像一个赝品混在真品当中,自己都觉得不自然。

18.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逗号,起到了增强表现力的作用,请简要说明。(4)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我跟着喘息声粗重的步行登山者往上攀登,自己都觉得就像一个不自然的混在真品当中的赝品”,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


【答案】

18.①逗号让“最深的潭底”独立出来,写出山下距离南天门的遥远,强调起始艰难;②逗号将声音的出现独立出来,突出对登山者的关心、期盼;③逗号造成停顿,形成断续节奏,表现了前行的艰难。(①②每点1 分,第③点 2 分,共 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9.①原句“跟着”的宾语是“喘息声”,更符合在暗夜中登山,看不清人影只听见声音的情形;②原文后两句的中心是“不自然”,与前文的心理陈述一致;③原文是短句,更活泼自然,与材料整体表述一致。(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每年67月份,我国江淮流域会出现一段连阴雨天气,气象学家称之为“梅雨”。梅雨,   A    ,就是在梅子成熟的季节出现的连续降雨。梅雨也被人们称作“霉雨”,因为这一时期,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云雾多,日照时间少,致使空气湿度大,(     ),故而得名。东亚地区的季风气候是梅雨季节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两个因素促成了梅雨的形成。(  ),长江流域地势平坦、河流众多,当这些地形条件与季风气候相结合时,很容易形成持续较长时间的多雨天气。从大气环流来看,6月前后,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致使雨带移动至长江流域。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因地理位置、季节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此造成各地的梅雨现象也    B    。梅雨有利也有弊。①长时间高强度的持续性降雨,②可以为干旱地区提供必要的水分,③增强植物生长;④也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⑤不仅导致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受灾,⑥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可能受到威胁。因此,我们要学会    C    ,以便顺利度过梅雨季节。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

22.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答案】

20.A.顾名思义 B.不尽相同 C.趋利避害(每空 1 分,共 3 分,其他答案符合成语条件,语义通顺也可)

21.甲:物品极易受潮发霉 乙:从地形条件上来看(4 分。每空 2 分)22.③促进植物生长;⑥而且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每处 2 分,共 4 分)

二、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需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生活。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生活的指南,为各地域、各族人民所共享, A ,比如遍布全国的立春鞭春牛,还有湖南湘西的赶秋节等,这些节令风俗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创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都与节气有关。 B ,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文创产品中,甚至养生食谱里,看到它的身影。 事实上,确定每一个节气的准确时间,都需要运用复杂的天文学知识进行精确的数学计算。古人不仅要观察太阳的位置和角度,还要观察气候的微妙变化。只有这样, C 。所以,如果知道节气判定之难,我们也就能想象出先民的智慧与付出是多么的可以,多么的难能可贵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①我们一定要传承好、发展好节气文化,②二十四节气并不是摆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的老古董,相反,她风华正茂,③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④都会对人类文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19. “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民俗风尚。”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0. 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

A. 小明真够可以的,去游乐园也不叫我!

B. 现在家里规矩究竟松多了,就是于五妹也算可以。

C.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D. 他的球技真的可以,每次都能帮助球队赢得胜利。


【答案】

18. 示例:A、还衍生出很多节令风俗 B、人们除了在诗歌中 C、才能确定节气的具体时间(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19. B 解析:①处前面只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世界地位,并没有对“让世界感受到……”的具体领起。②处紧承“我们一定要……”,与“让世界感受到……”构成条件和目的关系。③处前面的语境强调的是二十四节气自身的状态,而不是已有的影响。放在④处会割裂前后文语意,使得后文“都会”意思不明确。

20. D 解析:D项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都为形容词,表示厉害。A项,为反语,表示不怎么样;B项,为形容词,表示过得去;C项,为能愿动词,表示能够。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风来了。先是一阵轻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轻轻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树上的枯枝发出“咔嚓咔嚓”声,A似乎随时要断落。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过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冲破了乌云的重重包围,从西北方向滚动过来。暴风雨来了。大雨像一幅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耳欲聋。闪电B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时而明亮如白昼,时而暗淡如薄暮,仿佛在夜空中上演着一场快速变幻的灯光秀,让人C看到这些复杂纷繁的情境,一时无法辨清。闪电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的庄稼,庄稼狂乱地摇摆着,照出了在闪电中鞭打着大地的雨线,在大雨中的行人吃力地迈动着脚步。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D广大而看不到边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声响,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声……

21. 请用四个成语分别替换文中画横线的内容。(4)A        B        C        D       

2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答案】

21. 示例:A摇摇欲坠 B瞬息万变 C眼花缭乱 D无边无际

22. 闪电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庄稼,照出了在闪电中鞭打着大地的雨线,照出了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行人。(每个短句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如改成对偶句不给分)

三、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或慷慨豪侠的青年、冷酷或血气旺盛的成人、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秒一秒地、一分一分地、一时一时地、一日一日地、一月一月地、一年一年地渐进,犹如丛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述,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渐”维持的。

18.文中红字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且语意连贯、句式整齐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点一点地渐进,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


【答案】

18.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每改对一个句子给1分,句意通顺合理给1分)

19.①原句由“一秒一秒地”到“一年一年地”连续用了六个表时间的短语,形成排比,句式工整,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时光渐进式的流逝。② 原句“犹如……走下来”运用比喻,将时光“圆滑进行” 比作“(人)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流逝的缓慢、渐变、无声无息、难以察觉的特点。③改句的表达,虽然简短概括,但略显平淡,难以让读者开象地感知时光流逝的特点,缺乏感染力。(前两点各给2分,其中答对修辞给1分,解释及效果给1分;第三点给1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短视頻沉速早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不过,相比短视频作为新事物异军突起时的大众恐慌和忧虑,现在人们谈起短视频沉迷,可能更多的是麻木和无可奈何,人们当然知道长时间沉迷短视频所带来的隐性和显性的伤害,。很多人刷短视频的场景可能是这样的:结束一天的工作,终于可以放松休闲,但理想中的读书或者看电影这些文化活动,怎么也无法发动足够的心力资源来进行,于是隻能將“退而求其次”付诸于行动,选择了打开短视频;不是不想看书或不知看书的重要性,而是当前的“低电量”只能刷短视频。这种状态被形象地描述为文化体力不足,所谓文化体力,是相对于生理体力来说的,是指没有体力参与较为深度的文化、艺术等活动。文化体力不足,不足以支撑严肃而有深度的文化活动,而不怎么需要动脑动心的短视頻就成为了那个理想中的“平替”,只是,可能适得其反,刷短视频不仅不会緩解文化体力不足的焦虑,,加速消耗文化体力及其“存储性能”。

20.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A.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

B.这是什么鞋!一只大,一只小的。

C.他们声音低低的,好像在谈论什么重要的事情。

D.你说呀!装什么哑巴。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

2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答案】

20.C【解析】C项表示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事物,与文中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任指,用在“都”前面,表示所说 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B项表示惊讶或不满;D项表示 责难。

21.①但无法抵制它的诱惑(但奈何无法成功戒断) (2分)②反而会在懊悔中进一步加剧焦虑(2分)

22①“发动”与“资源”搭配不当,应改为“调动”;(2分)② 成分赘余。将“付诸于”的“于”珊掉。(2分)

声明:文字资料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

星光不问赶考人
这是一个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