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东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金太阳江苏省2024百校联考高三语文考试
名校联盟(河南郑州)2024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
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东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类从未停止过模仿,人模仿动物发明了飞机、潜水艇、雷达等先进的机械设备,人模仿人却也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而今出现的AI机器人可以说是在用机器模仿人。
②近日,北京一所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位经常“咬笔头”的学生写出了一篇出色的作文。然而,让老师没想到的是,这篇作文原来是他借助AI改写鲁迅文章而成的。
③机器的思考是编程形成的,而人类的思考靠的是自主意识。——艾伦·图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强调了模仿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指出了盲目模仿的局限性。从最早的模仿动物行为到现代科技产品的发明,模仿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帮助人类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实现文明的进步。然而,当模仿变成一种简单的复制或者失去自我思考的过程时,就可能陷入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困境。这提醒我们,在模仿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模仿的本质和目的,避免陷入机械复制的误区。
材料二通过小学生借助AI改写鲁迅文章的案例,揭示了AI技术在模仿人类思考方面的潜力和挑战。AI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机器可以模仿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然而,这也引发了对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担忧。AI的模仿可能导致人类失去对原创思想的追求,甚至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逐渐丧失自我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在利用AI技术的同时,保持对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和尊重。
材料三通过艾伦·图灵的观点,强调了人类思考与机器思考的本质区别。机器的思考是基于编程和数据处理的,而人类的思考则依赖于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这意味着,尽管AI技术在模仿人类思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过程。人类思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是机器无法复制的,这也是我们在面对AI技术挑战时需要坚守的底线。
多则材料审题立意,要能够找出材料的共同点或者关联点。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模仿与创新、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当前科技进步背景下的人类思考方式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综合以上,我们可以从模仿与创新的关系、科技的双刃剑特性以及机器思考与人类思考的差异与互补等角度对材料进行立意。我们可以看出模仿与创新、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模仿的本质和目的,同时尊重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们需要在利用AI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人类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部分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如在开头提出“我们应反思何以运用科技,才能使人类文明立于科技洪流中而巍然不倒”的观点,然后论述,面对新科技应保持自主思考,此乃“道”也。纵使强大的人工智能可以撰写近乎完美的学术论文,但自主思考是人类拥有的最美好的能力,苏格拉底曾言“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怎能弃之。接着论述,面对新科技应守住道德底线,此亦是“道”。新科技扩大了人的能力、亦扩大了人的欲望,正如网友所言“科技把世界缩小了,却把人类的欲望放大了”,若立起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底线,就为过度的欲望设置了有效的刹车机制,故怎能不立之。最后总结,升华观点,做事的王道,永远是守住根本,守住“道”。面对新科技的冲击,我们若也能守住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便可求“术”、用“术”驭“术”。
【立意】
1.尊重模仿的同时,更要培养创新思维。
2.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对人类智慧的尊重和培养。
3.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科技的双刃剑特性。
【例文】
模仿为基 创新为魂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模仿与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大动力。诚如达·芬奇所言:“最初的模仿,是走向创新的第一步。”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我们愈发意识到,单纯的模仿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模仿,乃初学之径,起步之基。王羲之曾临池学书,摹古帖之精妙,终成书法大家;毕加索初涉画坛,摹绘大师之作,终创立体派之新风。这两位艺术巨匠通过模仿,汲取了前人的智慧与精华,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创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模仿虽为入门之途,却非终极目标。若一味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不知变通与创新,便如邯郸学步,难以走出自己的道路。历史上的邯郸学步者,因为过于拘泥于模仿,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步伐。AI机器人创作,尽管能够模仿人类的作品,但这种模仿往往是基于编程和模式的复制,无法像人类艺术家那样,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与思考融入其中,缺乏真正的灵魂与创新。
创新,是模仿的升华,是超越前贤的必由之路。它并非仅是对旧有事物的简单摒弃,更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与无畏挑战。爱因斯坦通过深入研究物理学的内核,不畏权威,敢于挑战经典,最终提出了相对论这一具有颠覆性的理论,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打开了全新的大门。乔布斯凭借对科技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独到见解,颠覆传统思维,创造出了引领潮流的苹果产品,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创新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突破旧有的限制,积极探寻新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对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和对旧有观念的勇敢挑战,才使得他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然而,从模仿到创新的跨越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同时,这一过程的实现,还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时,面对的是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和重重困难。但他坚信改革的必要性,力排众议,最终成功推行了这一改革,使赵国在战国时期崭露头角。
毕加索说:“模仿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找到自我,形成自己的风格。”模仿只是起点,创新才是终点。我们应以模仿为基,创新为魂,在模仿中学习,汲取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同时更要在创新中超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如此,我们方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独领风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
二、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里谈到了“气节与才智”,请你以“气节与才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类话题作文题。
材料要求围绕“气节与才智”这个话题写作。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它决定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否坚守原则,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智指才能和智慧,它是一个人能力的展现,它决定了一个人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时能否游刃有余,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才华。气节是才智发挥时坚守的底线。只有特殊情况面前坚守住气节人品,才智的发挥才会起到积极作用。否则越有才智,危害越大。而才智是气节坚守的前提。没有才能和智慧作支撑,一个人很难在特殊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做出合理的行动,也就很难真正坚守气节。这两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一不可。
写作时可以主要谈气节或才智对人生的作用,另外一个要素为辅,也可以扣住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谈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章结构上,我们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比如开头部分,我们可以对气节与才智进行简要的定义和阐述,明确它们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体部分我们可以分别论述气节与才智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论述气节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从道德、人格、原则等方面入手,强调气节在塑造人品、树立榜样方面的作用;在论述才智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从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强调才智在推动个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人物或现实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论证。最后,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气节与才智的共同作用,并呼吁人们在追求才智的同时,不忘气节的修养,以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立意】
1.气节与才智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人生。
2.气节是才智的基石。
3.才智是气节的保证。
三、金太阳江苏省2024百校联考高三语文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作家卡里·纪伯伦在《贪心的紫罗兰》一文中讲述了一则故事:
玫瑰花听到邻居紫罗兰的哀叹,便笑着摇了摇头说:“在百花群里,你最糊涂。你身在福中不知福。大自然赋予了你其他花草都不具备的芳香、文雅和美貌。”
但也有人认为永不满足应是人生追求,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追求应永无止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材料首先引用作家卡里·纪伯伦的《贪心的紫罗兰》,讲述了一则故事,玫瑰花批评了邻居紫罗兰的哀叹,指出紫罗兰身在福中不知福,贪心而不满足。材料然后指出也有人认为永不满足应是人生追求,人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追求应永无止境。材料阐述了人生追求永无止境的道理,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拼搏进取,永不满足,不断前行;如从“学会知足”“不要贪心”等角度立意也可。
【立意】
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②追求永无止境;③正确认识自己,永不满足;④学会知足,不要贪心。⑤拒绝哀叹,知足常乐。
四、名校联盟(河南郑州)2024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行语是集体感受的风向标、大众情绪的喷涌口。“情绪价值”是《咬文嚼字》评选出来的2023年流行语之一,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当我们选择流行语的时候,不仅在投射自己的情绪,也在塑造自己的情绪。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介绍了流行语的价值,流行语是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它们往往能够迅速捕捉到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和情绪。因此,流行语可以被视为集体感受的风向标,通过它们可以窥见社会的热点和人们的普遍心态。其次,流行语也是大众情绪的喷涌口。当某种情绪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这种情绪就会通过流行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接着提到2023年的流行语之一“情绪价值”,它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情感交流和情绪管理,因此情绪价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后,材料指出,当我们选择使用流行语的时候,我们不仅通过流行语投射自己的情绪,也在借助流行语塑造自己的情绪。这意味着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和心态。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流行语背后的深层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综上,这段材料强调了流行语与大众情绪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醒我们在使用流行语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背后的社会现象和心理需求。流行语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情绪状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情绪。根据材料的核心信息,可以提取出两个关键词:“流行语”和“情绪价值”。材料提供的第一个关键信息是“流行语是集体感受的风向标、大众情绪的喷涌口”,它可以“投射自己的情绪,也在塑造自己的情绪”。第二个关键信息是“流行语”的情绪价值,既反映自己的情绪又能影响他人情绪。第三个关键信息是核心,也就是需要关注反映社会主流价值的、具有正能量的流行语。在开放包容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理解每个人合乎社会需求的正当的诉求,让每一个理想开花,我们的世界才会五彩斑斓。在作文时,需要将这些关键信息糅合起来,凸显当代青年积极向上,引领社会的精神风貌。
写作时,可以从“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写作。首先阐述为什么这个时代,人们对情绪价值如此渴求?我们被太多的负面情绪所裹挟,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困挠着人们,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破坏了人际关系,损害了社会和谐,许多人觉得幸福的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远。然后重点阐述怎么样做,才能才能提高情绪价值:要做一个丰富的人,有力量的人。他应当慷慨、仁慈,常怀悲悯之心,以牺牲奉献助人为乐;他应当勇敢有智慧,见义勇为,豁达乐观,善解人意,表达暖心;他应当见识广博,心胸广博,常怀感恩,克己为人,懂得换位思考,具有同理心。最后总结全文,提升自身素养,完善自我人格,是提升情绪价值的必经之路,让我们用正向的情绪影响自己,也让自己的情绪带给他人正向的影响。
【立意】
1.选好流行语,塑造自我好情绪。
2.让正向的情绪影响自己,让自己的情绪带给他人正向的影响。
3.流行语乃心里话,情绪价值乃人之所需。
4.提升自我价值,正确投放情绪
【例文】
受人遗花生活香 心中有花来日长
如今“情绪价值”一词点爆网络,是否是“高情绪价值”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密码。诚然,“情绪价值”是一朵馥郁的花,赠之于人手留余香,受人遗之则生活明朗。
情绪是一剂生活必需的强心针,是人心底强有力的内驱力,然而,单靠社交获取好情绪未免一叶蔽目。是矣,唯有以“情绪价值”为花,受人遗花生活香,心中种花方能来日长。
受人遗花生活香,而若仅受赠予,心灵早有一日会枯竭而亡。近日一条新闻冲上热搜,抚州一女子甘当“恋爱脑”,被家暴多次仍不离不弃,自我情绪的供给缺失,进而导致了女子过度的依赖,进而导致其身在囚牢却无法自拔。反观2020年,钟芳蓉以高分选择北大最冷门专业考古,她如是说,向外的热度自然重要,向内的沉淀也必不可少。心中有花,无惧无人问津,而正是她心中的花,吸引了天数人为之着迷,反倒收获一片万紫千红。心中有花是受人遗花的基础,心中盈满便不会成为他人手中“情绪的傀儡”,才能正确看待他人赠予的那些“情绪价值”,使生活缤纷有香。
心中有花来日长,但若无人遗花心理需求便会被忽视以至消亡。常言有道,人是社会性动物,无可避免处在他人的评价体系中。而《吸引力法则》中也提到,与高情绪价值的人相处,会使我们的性格更开朗,陶渊明凭心中之花隐退南山,却最终被无人遗花之郁与饥饿了结此生。反观牛津数学系年级第一名朱雯琪,与高能量同学融洽相处,这份“情绪价值”被她内化于心,才使她心中搞数学研究的花亭亭玉立。受人遗花是心中有花的架构,喜从外部获取能量便可为心中之花施肥浇水,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被“情绪价值”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揆诸当下,“情绪价值”的爆火,究其根本是信息爆炸时代的自救呐喊。庞大的数据库促使了虚无主义的重燃,燎青少年的心田为荒原,然而应知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论是受人遗花还是心中有花,均会转为少年内心的种子,摒弃虚无主义的土壤,开出理想主义之花。
泰戈尔说,“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心理需求的膨胀,但我华夏青年决不会被欲望裹挟而逐流。他们会将“情绪价值”之花在中国人民间互遗“鲜花”的美德传扬下去,将花夏儿女心有“鲜花”的精神传承下去。
五、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如今,说起屏幕,人们已太过熟悉:无论是随身携带的手机等“小屏”,或是家中配备的电视、电脑等“中屏”,还是户外共享的影院银幕、展示投影等“大屏”……屏幕无处不在。人们进入了屏幕媒介时代。“屏幕媒介”是指利用现代数字成像技术与显示技术,为实现视像传载、信息交互等目的,被大众所广泛使用的现代化媒介。在“屏幕媒介”时代,人们在感受到便利的同时,又不免产生担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层。第一、二句话是第一层指出屏幕无处不在,人们进入屏幕媒介时代的的社会现实;第三句话是第二层阐述了“屏幕媒介”的含义;第四句话是第三层强调了“屏幕媒介”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忧虑。综合来看,材料由屏幕引出“屏幕媒介”,并指出“屏幕媒介”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人们的担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重在引导考生着眼于“屏幕媒介”时代,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屏幕媒介”带来的便利和人们产生的担忧。
“屏幕媒介”广泛运用,已成为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利用各种“屏幕媒介”高效获取资讯广受欢迎,借助“屏幕媒介”开展学习活动深受喜爱,通过“屏幕媒介”传播热点事件备受关注。“屏幕媒介”在学习工作、沟通交流、传播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和便捷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利用‘屏幕媒介’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如何利用‘屏幕媒介’获取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要意识到,在信息时代,各种乱象时有存在,‘屏幕媒介’在给人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担忧,比如“如何运用‘屏幕媒介’,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涵养良好的个人素养,恪守公序良俗,更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理性看待“屏幕媒介”,拒绝做屏幕奴隶。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介绍屏幕媒介的含义,指出我们已经进入屏媒时代;分析屏幕媒介带来的好处和造成的危害。然后阐述如何正确使用屏幕媒介的对策。最后总结,强化观点。
【立意】
1.理性看待“屏幕媒介”。
2.“屏幕媒介”时代需要端正思维。
3.吸收“屏幕媒介”精华,去其糟粕。
4.正视“屏幕媒介”,规范审美理念。
声明:文字资料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