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名言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大禹谟》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无知。——苏格拉底
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卢梭
二、例文
2022深圳二模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让你陷入沉思:为什么许多青年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遇到一点困难又习惯性躺平?如何才能摆脱纠结,奋力前行?
那段时间你正好在读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对其中一段话印象深刻:“在见道者的高瞻远瞩中,‘我’可以缩到无限小,也可以放到无限大。在把‘我’放到无限大时,他们见出人性的尊严;在把‘我’缩到无限小时,他们见出人性在自己身上所实现的仍非常有限……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
你从朱光潜先生的谆谆教诲中找到了答案,举手要求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选范文】
谦达远瞩,尊行无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老师所问引发各位深思,恰巧近日我读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借此所言观点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依我之见,自谦方有远瞩之目,自尊终能行者无疆,二者平衡共生,才能摆脱内心纠结,乘时代之风而破浪远航。
将自我之渺小正视,自谦者登高而博见。
对自我渺小的认知并非自卑,而是正视自己,如此方能有高瞻远瞩之见。见识到了人性在自我身上的有限,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向远方眺望。正如莫言,出身在农村,认识到自我于农村中之渺小,却不以此为卑,反是谦虚向前,潜心创作,笔耕不辍,终成诺奖得主。我们青年更应如此,不妄自菲薄,不骄傲浮躁,谦虚地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登上属于自己的高峰。在新时代的起点,做一个自谦的青年,不问声响,埋头前行,自强不息。自谦者渺小而伟大,相聚便是人类群星闪耀。
将人性之尊严正视,自尊者行远至千里。
自尊不是对自己能力的自满,而是对自我价值的尊重。即使是生存面前,也不能放弃尊严,正如乞人不屑蹴尔之食。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尊不仅是以尊严行至千里,更是对自我原则的遵守。有原则也并非死要面子,是意识到人性的尊严后的一份执着与坚守。吾辈青年更应做有尊严之人,方能承新时代巨浪扬帆起航,行千万里路,不负青春。自尊者坚定而尊重,不断前行,便能以坚定步伐,结下硕果累累。
自谦与自卑还需平衡共生,才能摆脱无意义的纠结。
老师所说的那类时而因一点小成绩自高自大,又时而因一点困难选择躺平的青年,其本质不过是自谦与自卑失衡,才乱了阵脚,迷失了前行方向。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因失衡受阻,自然无法平衡内心不断胀大的落差感。因此,找到一个自尊与自谦的平衡点,才能真正高瞻远瞻,行者无疆。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站在时代为我们建造的高峰上,立在前人为我们推起的巨浪上,更应觉得景色秀丽、长风浩荡。愿我们都能谦达远瞩,尊行无疆,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奔赴那就在不远处的未来!人生何处不青山,自谦自尊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经典论据
1、苏轼:知耻改联
苏轼自幼聪敏好学。七岁知书,十岁能写文章,常受到亲友们的赞扬。
在赞扬声中,少年苏轼逐渐增长了自满情绪。他想,家里的藏书从先秦诸子百家著作,到西汉诗赋、唐代散文,我全都读过了,可以称得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一天,他在书房门口贴上这样一副对联: 识遍灭下字,读尽人间书。
说来也巧,几天后,有位白发苍苍的者人,上门向苏轼求教。老人拿出一本古书请苏轼诵读。苏轼翻开一看,别说从未读过,就是连书上的字竟有许多不认得。苏轼顿时羞愧得满脸通红。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看来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距离“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还差得很远。老人走后,苏轼暗下决心,要从头学起,于是便在原来的对联上面各加上两个字,将对联改为: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2、季羡林:“请辞”三顶桂冠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95岁高龄时,郑重请辞三大桂冠,远离虚名。这个消息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这是季羡林老先生在新出版的《病榻杂记》中写下的文字。这里的三顶桂冠是指:“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这三个称号。这些称谓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终生所追求的荣誉。而季羡林先生说辞掉这些桂冠才会一身轻松。随着病榻杂记的出版, 季羡林请辞的言行,不仅在学术界反响热烈,也引发了许多媒体的强烈关注.有评论说,季羡林的请辞不是虚伪的作秀,而是求实作风的表现,这种谦虚谨慎、不图虚名、实事求是的态度更显其大师风范。
季羡林先生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东方语文系,开创了中国东方学。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的《季羡林文集》多达24卷,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位受人尊重的学者以如此庄重的态度昭告天下,“请辞”所谓“三大桂冠”,有人说季先生“请辞”不是单纯的个人行动,实质上是对学术界贪慕虚荣象的无声抗议,也有人说季先生的行为刺痛了正在弥漫着的学术腐败的麻木神经。
季先生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作为一个潜心作学问的学者,季先生对这些职务带给他的荣誉有不同的看法,他在请辞学术泰斗时写道自己曾担任一段时间的行政职务并被困其中,少了很多作学问的时间,直指学者担任行政职务是对学者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与占有,也直指学者不能潜心学问,浮躁之风泛滥的时弊。
3、杨绛:关上成就之门
2004年,杨绛出版了《杨绛文集》,书中有很多珍贵的照片和文献资料,对于文学界来说意义非凡。
杨绛在自序中谦虚地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
当编辑让她参与新书宣传的研讨会时,杨绛说她已经完成稿子了,怎么卖书与她无关。她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杨绛在文学上的造诣之高,少有人及。但她从不沾沾自喜,总是淡泊名利,将成就清零。然后轻装上阵,在人生路上创造更大的辉煌。
4、梅西:谦逊低调
在2022世界杯开踢前,有一个记者送给了梅西一个避邪红绳,说是自己母亲专门为梅西准备的,母亲很喜欢梅西,当时梅西接受了红绳,开始了自己的世界杯征战之路。
开始的两场比赛,阿根廷并不顺利,直到小组赛第三场,在出局的边缘,梅西终于一举破门,阿根廷顺利晋级16强。
在比赛后,梅西接受采访时,再次遇到了这个记者,记者直接问:“第一场比赛开始前,我送了我妈妈做的护身符给你,你还留着它吗?”
记者事后说他已经做好了梅西找理由回答:“我忘在酒店”的客套话,没想到梅西掀起了自己脚踝的袜子,把红绳露出来给记者看:“你看,我一直都戴着,帮我谢谢你的妈妈。”
巨星如他,可完全没有巨星架子,而是一直把姿态放的很低,真的非常有爱。
如果你看过梅西的视频,会发现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很多疯狂的球迷会冒着被安保驱赶的风险,趁机跑球场跟自己的偶像抱一抱。有一次,一个球迷突破围栏跑到赛场上,安保人员为了防止可能对梅西造成伤害而绑了球迷的双手,梅西超暖,没有走开而是向安保人员求情并走进球迷,双手抱了抱他,拍了拍肩膀说了好久的话。
梅西很迷人,不仅仅是他的球技,还有他从不高昂的头颅。
声明:文字资料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