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福州高三三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受鲍叔牙举荐而辅佐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B. 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举天下之豪杰”的“豪杰”意思相同。
C. 攻取之数意为攻取敌人的策略,“数”与《六国论》“胜负之数”的“数”字含义相同。
D. 泽命不渝中的“渝”意思是“变更、改变”,与成语“坚贞不渝”中的“渝”含义相同。
【答案】
11、C(A.正确。B.正确,都是“才能出众的人”。句意:选取天下的才能出众的人。/整个天下的才能出众的人。C.错误,含义不同,分别是“策略”和“天数、命运”。句意:攻取敌人的策略。/胜败的命运。D.正确,都“变更、改变”。句意: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坚守节操,决不改变。故选C。)
二、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居注,中国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职官,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
B.“而诚意溢出”中的“诚”字与《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诚”字意思相同。
C.文艺,有“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和“高超的技艺”两个意思,此处是前一个意思。
D.“用法则劳”中的“劳”字与《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的“劳”字意思相同。
【答案】
11. B (“意思相同”错误,“而诚意溢出”的“诚”意为真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意为确实。)
三、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5(五省联考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指命名,与《陈情表》中“辞不赴命”的“命”字意思不相同。
B.引,指举荐,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引”字意思不同。
C.被,意为“穿”,与《屈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的“被”字意思相同。
D.候,指拜访,与《苏武传》中“私候(张)胜曰”的“候”字意思相同。
【答案】
11、C(A.正确,“命”,命名/任命。句意:宗族旁支用他的谥号来为自己家族命名姓氏。/辞谢不接受任命。B.正确,“引”,举荐/端起。句意:举荐彭闳为议郎。/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C.“意思相同”错误。两个“被”字意思不相同。“被”,穿/同“披”,披散。句意:桓荣穿着儒服。/(屈原)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D.正确。句意:元卿来拜访桓荣。/私底下拜访他。故选C。
四、2023届高考全国卷地区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唐初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唐朝后期其势力达到独揽大权的地步。
B.库兵,既可指库藏的兵器,也可指看守仓库的士兵。文中“库兵”指的是库藏的兵器。
C.北还,即还北,“北”的意思是向北行,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字含义相同。
D.乘城的“乘”意思是登上,与《诗经·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的“乘”字含义相同。
【答案】
11、C(A.说法正确。B.说法正确。C.“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字含义相同”错误,“追亡逐北”的“北”指败逃的军队。句意:集合一千多人向北归还/追击败逃的敌军。D.“乘”:登上。句意:登上城楼/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故选C。)
五、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00所名校冲刺卷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婚,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现在“婚姻”指男女结为夫妻关系。
B.“仲堪每抑止之”的“抑”指压制,和《琵琶行并序》中“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抑”含义相同。
C.山陵,指山岳冈陵,或帝王、王后的坟墓,还可指帝王,现指山岳,文中指帝王。
D.“若见与无贰”的“贰”指二心,和《烛之武退秦师》中“且贰于楚也”的“贰”含义相同。
【答案】
11、D(A.正确。B.正确。“抑”:指压制。句意:每次都是殷仲堪竭力阻止。/“抑”:指压制。句意:弦弦相互掩映,凄楚悲切的琴音隐含着沉思。可见,两句的“抑”含义相同。C.正确。D.“含义相同”错误。“贰”:指二心,差别。句意:如果你的看法与我没有差别。/“贰”:数次用着动词,有二心,从属二主。句意: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对晋国有二心。可见,两处的“贰”含义不同。故选D。)
六、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猜题大联考(一)语文试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行礼时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B.文中“上卿”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上卿”都指高级官员。
C.“歇固谢燕人”中“谢”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意思相同。
D.“吾引三军而屠盖邑”与《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中的“引”意思不同。
【答案】
11、C(A.正确。B.正确。C.错误。前一个“谢”是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后一个“谢”的意思是向人认错道歉,意思不同。句意:王歇坚决地谢绝了燕人/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D.正确。第一个“引”意思是率领、带领;第二个“引”意思是援引、引用。句意:我会带领三军屠戮盖邑城/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故选C。)
七、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合从即“合纵”,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政治主张,六国地连南北,故称“合纵”。
B.陈忠的意思是陈述内心忠诚,“陈”与《后汉书·张衡传》“衡因上疏陈事”的“陈”字含义相同。
C.倚秦的意思是依靠秦国,“倚”与《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的“倚”字含义不同。
D.左衽,前襟向左掩,是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与之相对,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服多为右衽。
【答案】
11、C(B.正确。句意:都愿意在您面前接受教诲、陈述内心忠诚,这已经很久了/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C.错误。都是“依靠”的意思。句意:依靠秦国进攻齐国/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就)依靠着柱子笑着。故选C。)
八、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年五月语文试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署敕,按唐制,皇帝的诏书或命令由门下省审核同意签名发出后才真正具有效力。
B.关外,对于秦、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
C.“逋负官物”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两句中“逋”字含义相同。
D.“已役已输者”与《阿房宫赋》中“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句“输”字含义不同。
【答案】
11.C(“逋”在本文中为拖欠之意,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则意为“拖延,推迟”)
九、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奋短兵以击晋军”和《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字含义和用法相同。
B.中军,古代行军作战,部队分为上、中、下或者左、中、右三军,由主帅所居中军发号施令。
C.“虏得风势”和“吾属已为虏矣”两句中的“虏”字含义不同,前者意为敌人,后者意为俘虏。
D.“契丹却数百步”中的“却”意为“后退”,和《六国论》“李牧连却之”中的“却”字含义不同。
【答案】
11. A (A项,“奋短兵以击晋军”意为手拿短兵器袭击后晋军队,其中的“以”为连词,表示修饰,“手拿短兵器”是“袭击后晋军队”的方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省略句,应为“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意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道主,其中的“以”为介词,意为“把”。故二者中的“以”的含义和用法不同。D项,“李牧连却之”中的“却”意为“使⋯⋯后退”。)
十、浙江省诸暨市2023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与此文“进士”的选拔方法相同。
B.蜂起响应,指如蜜蜂成群而起,如回声一样呼应。“响”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响”字的含义用法相同。
C.绳尺,本义是工匠用以较曲直、量长短的工具,这里比喻法度、规矩。《劝学》“木直中绳”的“绳”,用的是本义。
D.丁忧,古代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丁外忧,旧指子遭父丧或者承重孙遭祖父丧,此处指李公遭逢父丧。
【答案】
11.A(《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与此文“进士”的选拔方法不同。前者是科举考试,后者是地方举荐。)
十一、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期,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陈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答案】
11.D(D项文中的“陈”,不是陈列之意,而是通“阵”,指阵列,队列;“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是陈列、拿着之意,两者意思不同。A项“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意为一周年,“期功”指服一周年的丧,与文中的“期”字意思不相同。B项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意为牵扯、招出,与文中的“引”字意思不相同。C项中的两个“绝”字均为断绝,意思相同。)
十二、黄山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王,文中指已逝前代国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先王”意思不同。
B.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四海、六合、八荒”等。
C.凑,在文中是“聚合”之意,与现代汉语“凑合”“凑钱”中的“凑”字意思不同。
D.追北,指追逐溃败的军队,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逐北”中意思相同,
【答案】
11.C ( C 项 “ 凑合 ”“ 凑钱 ” 中的 “ 凑 ” 也是聚合之意,其与文中意思相同。)
声明:文字资料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