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检测
长郡中学、杭州二中、南京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五月联考语文试题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4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
一、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检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
春远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6分)
【答案】
15、C(“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错误。“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颈联这两句对仗工整,互文修辞,以点带面突出内忧外患四境不安。“何曾”,什么时候,整句话意思是西南边陲什么时候清净过啊?反问表肯定,剑外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向就没有消停过,也不是乱中求静,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选C项。)
16.借助意象和炼字技巧,使得景物化实为虚、虚实结合,以平凡中见神奇,“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富有意蕴,“唯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虚实结合,妙不可言;“惟”“独”两字将景物写活了。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结构上,照应上文,以哀写哀,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思念家国之情做铺垫。
二、长郡中学、杭州二中、南京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五月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小题。(9分)
游敬亭山
谢朓①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迴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②,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③。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④。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该诗作于宣城太守任上。②纡组:系佩官印。③丹梯:指寻仙访道之路。④睽:违背。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诗开头两句写远眺敬亭山,采用简笔勾勒,总写其貌;随后两句采用虚笔,写神仙灵怪安居于此山,一实景一虚境,笔触多变。
B.谢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敬亭山蔓藤交错、独鹤鸣叫、饥鼠夜啼等自然景象,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
C.李诗写众鸟高飞远去,孤云悠闲自在地飘走,暗示诗人观望敬亭山时间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D.谢诗和李诗写法不同:谢诗对敬亭山作了全方位的“逼真”描写,李诗则并未着力于此,而是将景物拟人化,以抒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16.谢诗末句的“无睽”和李诗末句的“只有”都流露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出理解。(6分)
【答案】
15.B(“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错误)
16.谢诗:(1)诗人认为自己政治上受排挤,皇恩已薄,前途渺茫,选择畅游山水,寻仙访道于理无亏。(2分)(2)“无睽”也流露出失意的怅惘和一丝怨愤。(1分)李诗:(1)鸟飞尽,云飘走,客观上只有敬亭山陪伴自己:(2)深层看,“只有”委婉道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无比孤独;(3)“只有”也流露出诗人对山的喜爱及以山为知己而获得的欣慰之情。(每点1分)
三、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应举早行
缪蟾
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著衣裳。
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针侵剑影光。
路崎岖兮凭竹仗,月朦胧处认梅香。
功名若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半恋”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对家的眷恋和晨起的困倦,表达的感情真实而又生动。
B.“起来”一句写诗人早起穿着颠倒,以调侃的笔写出睡意未足、行程仓促之感。
C.诗歌中间两联充分调动听觉、视觉等,写出凌晨时分特定的声音、光影、景物。
D.这首诗在标题和构思上都有模仿《商山早行》的痕迹,表达的情致也基本相同。
16.此诗为状元缪蟾的自述诗,激励着历代学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具有哪些可贵的求学品质。(6分)
【答案】
15.D(整首诗歌苦中寻乐,含有几分轻松幽默,与温庭筠“客行悲故乡”、悲不见乐的情调不同。)
16.①高度自律。纵然对家和床有深深的眷念,但坚决摆脱舒适,毅然赴举。②不畏艰辛。纵然路途崎岖,光线不明,但仍凭借竹杖,执著向前。③信念坚定。诗人以梅自砺,相信自己终将如梅一般战胜严寒,绽放幽香。
(6分。一点2分,紧扣诗句内容作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四、2024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乔施州①
苏轼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②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③
【注】①乔施州:乔叙,于此前不久以太常博士换左藏知钦州,未成行而改知施州。②黑暗:波斯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传说鸡见犀角则惊骇。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后荐于朝,文帝召以为博士,议以任公卿之位。绛侯周勃等尽害之,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仗工整,“恨”“空”二字极富表现力,诗人强烈的情感跃然纸上。
B.颔联将笔触移至友人赶路途中,与王勃“风烟望五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写施州的生活方式,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人理当勤政的劝勉。
D.本诗虽是送别诗,但并未局限于依依惜别之情,可见诗人旷达的情怀。
16.本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所作,但蕴含着多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C .(“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人理当勤政的劝勉”错误,颈联写友人前往的施州物产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故选C。)
16.①首联写友人生活清贫、书籍众多,表达了对其为官清廉与才学超群的赞扬。②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友人赴任途中道路之艰险,表达了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心。③颈联写友人前往的施州物产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④尾联将友人比为被贬长沙的贾谊,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愤愤不平。
五、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平望①
范成大
寸碧②闯高浪,孤墟明夕阳。
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
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③。
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
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
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
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
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④。
[注]①平望: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南四十里,是运河所经处。本诗为诗人离家赴临安水路经过平望时所作。平望是诗人故乡。②寸碧:远方的景物。③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船舷作声,惊动游鱼,使鱼落网。④唐代徐月英《送人》:“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诗人在船行驶时遥望远景产生的错觉:诗人在船上,远方景物仿佛扑面而来。
B.三、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秋景,水柳病绿,霜蒲新黄,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意境萧瑟。
C.五、六句写渔人在孤屿边举网、在船上鸣榔的场景,透露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
D.全诗扣住“过”字描写水路行经平望的见闻感受,写景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鲜明特点。
16.本诗末尾四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思想情感内涵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C (“透露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错误。五、六句承接上文,也是写行船途中所见的渔民劳作的场景,看不出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心绪。故选C。)
16.①《过平望》末尾四句化用唐人诗句,写水映鸳鸯嬉戏的情景,点出平望是自古以来的离别之地,抒发了诗人眷恋家乡的感情。
②《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说自己在清静、虚静的居所过着悠闲的生活,感觉自己重新回归自然,顺应了本性;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及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喜爱。
声明:文字资料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