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一
秉公直言可谓范仲淹人生的底色。自从走上仕途,他针砭时弊,直言劝谏,可迎接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缄默可以保身,甚至可以换来荣华富贵,可他不愿缄默,不愿妥协。“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管结局如何,他始终如一,始终是那个胸怀热忱、心寄苍生的少年。“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无畏的理想主义者甘愿燃烧殆尽、只为驱散黑暗、温暖众生。
语段二
范仲淹的一生,永远饱含热忱,关注民生,鞠躬尽瘁。“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飘摇的一叶小舟从此再也没能从他脑海中抹去,他立志改善人民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他在宦海几经浮沉,仍不坠青云之志,为百姓造福祉。他于秦州修堰、苏州治水、江淮赈灾,他以身示教,设立义庄,拿出自己的俸禄填补工程经费的窟窿,这一切,只因他把百姓的事当作真正重要的事,宁可自己穷苦一生也不忍百姓潦倒。范仲淹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何为“公忠体国”。为官至此,为人至此,实为圣人。“文正”一词,真乃实至名归。
语段三
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写一篇散文。范仲淹读过孟浩然笔下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读过李白写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也读过村甫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回想自己半生戎马,政坛沉浮,他提笔写下了《岳阳楼记》。他从未忘记自已少年时的困苦,也没忘记饥荒灾民的困苦,更没忘记边关将士的困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句感人肺腑、振聋发聩。
语段四
从“士不可以不弘毅”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怀天下从不只是诗词中苍白的文字,更是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范仲淹少时即发出“愿为良相”的夙愿,向来关心“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民生疾苦,三贬三复之后,仍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追求。唯有心怀天下者可成大业,唯有胸纳百川者可称君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呐喊跨越了千百年的历史,仍在时空中久久回荡。
资料来源:
《课本里的宝藏素材》(第一辑)新世界出版社 2024年1月第一版,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