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名言
孟郊《劝学》: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雨果: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北岛: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
木心:那种吃苦也像享乐似的岁月,便叫青春。
余秋雨:青春的力量无可压抑,即使是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兰多:谁勇敢地接受过青春之火的洗化,谁就毫不畏惧晚年的严寒冰雪。
巴金: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
朗费罗:青春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幻想,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
二、例文
“少年感”,是网络流行词。对于什么是“少年感”,网上也有很多看法。有人说“少年感”不仅仅是少年清澈的眼神和阳光的笑脸,也是历经人世沧桑的中年人、老年人依然拥有的珍贵特质。有人说所谓“少年感”,不是无知而无畏,而是有知而无畏。有人说“少年感”就是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有人说,“少年感”很难保持,因为人生难免陷入困境,陷入困境之时人们可能会选择屈服,而从屈服了的那一刻起,“少年感”便消失了,所以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保持永不放弃的心,这也是一种“少年感”。
作为复兴中学“校友大讲堂”邀请到的优秀校友,你将给高三的学弟学妹做一次以“ 少年感”为主题的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与他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世殊事异,少年不移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早上好!
曾几何时,我也如你们一样,如新露,如朝阳,怀惴着青春梦想,拥有着清澈目光。
时序流转,我已不再年轻。但看着你们,我仿佛还是可以看见自己。我想,岁月无法抹去,我与你们共享的少年气质。
少年感,不只是年龄其表,更在于气质其里。少年感,是一份有知而无畏的气概,是一颗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是一种永不放弃的信念。
少年感,鲜活于“有知而无畏”。常人言“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一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慨更有如划破暗夜的流星,照亮人类精神长空。哪怕预知结果,仍保持少年无畏。在中华民族面临庚续危机之时,正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血肉之躯献身革命,才激发千万国人奋发进步。他知道菜市决狱之结果,但他拒绝苟且逃亡,保持革命无畏勇气,保持青年一往无前的勇毅。在如今百年大变局语境下,时代也在呼唤“谭嗣同们”,秉持有知而无畏的精气神,开拓进取,以少年感为桨,渡发展破局之舟。
少年感,流转于“保持独立自我”。少年感者,当如顾城笔下“白昼的月亮”,不慕炫目的荣华,不淆世俗的浊浪,拒绝随波浊浪流,坚守独立之自我。人云亦云者,湮没于乌合之众;保持自我者,不失少年尖锐锋芒。毛姆《月亮与六便土》中的主人公,便是“视他人目光如盏盏鬼火”,去往无人小岛,才保持少年般旺盛的想象力、创造力,绘出一片天马行空的世界。在如今,网络使“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分流意见”。身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也应坚守独立思考立场,保持少年锐气,不淌党同伐异的浑水,以少年感为帆,渡独立真我之舟。
少年感,寄寓于“永不放弃”。志之所趋,虽远弗界;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人的一生,难免遇上岛屿与暗礁,但若不经过黑暗之径,难以抵达光明。正如卢梭所言,“大雨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无法阻止我们前进”,荆棘仍在,但我们仍然“追风赶月不停留”,选择向理想之地进发,步履不停。夺冠的女排队员,坚持数十年寻药方的屠呦呦,不断攻坚克艰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他们都以“永不放弃”为笔,为少年感写下生动注脚,如少年般纯粹于理想,执著于当下。你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乃至人类的未来,需要这份不放弃的少年感,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少年感为锚,航向心之所向,驶往理想方向。
我所理解之少年感,有知无畏,保持自我,永不放弃,人的心灵如浩瀚百川,唯有不断接受少年感的百川,才能够风华长存。
愿同学们保持少年,愿此间的少年,是永远的少年。祝愿同学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三、经典论据
(1)关于青春的经典美文
青春
作者:塞缪尔.厄尔曼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2)《青春无悔》
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办,复旦大学与台湾大学的最后一场对决被奉若“经典”,决赛辩题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最后反方复旦大学获胜,最佳辩手是复旦大学蒋昌建。
下面摘录的是当时复旦大学一辩姜丰的文章《青春无悔》:
一直相信人生的某种机缘。
一直相信有一个又一个既定的驿站,在远方召唤命运的列车。
一直相信青春应该做点什么,好让平淡如水的生活里,有一点激动与喝彩,好让如梭的岁月无声流逝以后,总还有点什么值得回忆和纪念。
因为年轻,便总会在隐约之间期待着辉煌。
而舞台往往就在瞬间展现。
……
从报名参加选拔到成为复旦辩论队的队员,从训练到出国,从场上舌战群儒到将冠军的奖杯高高擎起,所有的日子也不过是白驹过隙的一瞬,而青春,本来就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不仅仅因为那座圆梦的奖杯,不仅仅因为虹桥机场的鲜花、掌声、人潮和镁光灯,还因为今生曾有过这样一段难忘的经历,结识过这样一群出类拔萃的人,还因为确定了一个目标之后,对它尽到了全部的努力,并最终如愿以偿。
终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青春无怨无悔。
(3)下面这段文字摘自一位高考作文58分同学的一篇日常习作:
在我的概念中,青春与年龄本没有什么必不可分的联系。有些人正值年少,却已垂垂老矣,行将就木。有些人白发苍苍,却仍青春鲜活,何谓青春?此处引用塞缪尔·厄尔曼的几句话最为痛快——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恋爱;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绝不仅仅是肆意张扬,也不完全是疯狂和迷茫。敢于为爱情奋不顾身,为梦想擐甲挥戈,为信仰肝脑涂地的每个熠熠生辉的日子,都叫青春。
(4)青年时代的袁隆平
1949年,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其父母均希望其学习理工或者医学,但心意已决的袁隆平则坚持要学农,并最终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重庆北碚私立的相辉学院(1950年相辉学院与四川大学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即现在的西南大学的前身)学农。
袁隆平的大学成绩一般,根据西南大学校史馆陈列的他大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农场实习67分;稍好一点的是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最好的是英文93分。
但是袁隆平的特长不是考试,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当时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偏向苏联,大学教科书也采用了大量苏联教材。在遗传育种学上教的是苏联的米丘林、李森科那一套,而把孟德尔、摩尔根的学说定为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说。袁隆平认为孟德尔和摩尔根的更符合科学,便在农学老师管相桓的指导下,自学了孟德尔和摩尔根的理论。正是这样,才有了日后的杂交水稻。
1953年7月,袁隆平大学毕业,面临分配。
最后他被分配去的,是一个名叫“安江”的小地方。
母亲华静陪着袁隆平,用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群山之中的那个小点。
华静叹了口气,对袁隆平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袁隆平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见袁隆平《妈妈,稻子熟了》)
1953年秋,袁隆平一肩背着行李,一肩背着小提琴,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安江农校。
一代传奇,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袁隆平寄语青年的几句话: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年轻人是今后我们建设的后备力量,今天是桃李芬芳,今后就成长起来,就是国家社会的栋梁。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
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
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
(5)青年时代的樊锦诗
樊锦诗祖籍杭州,上海长大。她爱逛博物馆,高考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1963年,樊锦诗大学毕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也如此。“敦煌石窟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25岁的她来到大漠戈壁中的莫高窟。
风沙漫天,住土屋、喝咸水、点油灯……“条件很苦,但我没想离开。” 樊锦诗说,打动她的是延续千年、魅力独特的莫高窟,更是坚守敦煌文物事业的众多前辈。
(6)北大数学老师韦东奕
一瓶矿泉水,三个馒头,就是一餐,一条90后北大数学老师的视频爆红网络。他就是韦东奕,15岁拿下IMO国际数学竞赛金奖,18岁保送北大,哈佛还为争取他不惜打破百年校规。
他,「横扫」各种数学竞赛『金奖』。网友称其为超脱外物的「韦神」。
韦东奕对数学是一种单纯的喜欢,单纯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简单。
韦东奕说过一句话:“孤单的路上,只有影子陪伴我。”一箪食,一瓢饮,痴迷于数学,沉浸在自己浩瀚的精神世界。
他不仅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天赋,同时又有别人无法达到的努力,他基本每天保证12个小时以上的研究,完全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
对于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和游戏,韦东奕一样不沾。偶尔上网就是去找题目来做,或者看一下新闻。
有人被采访时提到:韦东奕一年的奖学金预计超过十万,而他每月生活费不超过300元,没有微信,不看微博,不爱接电话,不爱社交……
他朴实、简单、不迎合……
他觉得杀生是不对的,所以不吃肉;他觉得纯净水的制作过程污染环境,所以常常步行10多分钟至理教接开水;他觉得空凋浪费电,所以将遥控器束之高阁;甚至他觉得开灯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晚上时常躺在宿舍的床上,在黑暗中思考数学。
曾有老师将一个获赠的保温杯送给他。韦东奕收下后没多久又用回了矿泉水瓶。因为他觉得保温杯太贵,还是矿泉水瓶好用。
有一次去西班牙参加比赛,因成绩优异,领队给他放了两天假让他好好玩玩。但韦东奕拒绝了:“我不喜欢旅游,从早到晚在外面,时间长,太累了。”
别人问他问题,不管是难的,还是简单的,他都很耐心的给别人讲解。从来不生气,不发脾气。
他很正直,就连玩狼人杀这样的游戏,他也从不撒谎。
声明:文字资料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