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带娃去医院诊断了ADHD伴随智力发育迟缓,吃了一学期药,没有啥副作用,但成绩也没提高,期末又考砸了,全班倒数第五,昨天放假,带了孩子再次去医院,想确诊一下,候诊室一个孩子在闹腾,看上去精神有问题,对家长拳打脚踢,妈妈却只能仅仅地搂着孩子,不停安抚孩子的情绪,看到这一幕,我脑海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想带我儿子回家,不再确诊了……”
看到这位妈妈的留言,我非常理解妈妈的心情,原本觉得自己的孩子很糟糕,但是看到那些特殊的孩子,又释然了,我的儿子是如此幸运,何必焦虑呢?
为什么我能感同身受,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去特教机构,看老师如何艰难教学,看家长何等大爱,再想想自己女儿,ADHD又算什么呢?
我觉得这位家长带孩子重新确诊一下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吃了一学期药,也应该重新评估一下各项指标,同时要和医生反馈一下用药一年来的变化,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也不是评价药物效果的唯一依据。
妈妈之前也谈到了孩子之前的智力测试结果不佳,那么在心理上应该有准备,这个孩子在学习这条路上可能比其他孩子艰难,妈妈也谈到儿子只是学习成绩差,其他方面挺好的,很善良,也很懂事,对于这样的孩子自己内心非常矛盾,看到他总是考不及格,就忍不住要揍他,但每次揍完又很想哭,因为又能想到他平时种种的“美好”。
目前,我还没有接到妈妈的反馈,医生再次诊断是什么结论,但我个人觉得孩子不太像A娃,很可能是智力发育迟缓,倘若真是如此,妈妈就要换一种育儿思路。
接纳孩子智力发育迟缓,首先需要家长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意味着要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去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挑战。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在智力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慢一些。
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孩子。他们或许在拼图游戏中比其他孩子慢半拍,但在专注地观察一只蚂蚁时,却能发现你未曾注意到的细节;他们可能在学习新词汇时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在重复听到一首儿歌时,会用稚嫩的声音跟着哼唱,那认真的模样足以打动你的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都是孩子独特的闪光点,是他们努力成长的证明。
接纳只是第一步,积极地帮助孩子进步才是关键。这需要家长具备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
家长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智力评估。专业的医生和心理专家能够准确地判断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源,如是否存在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早期脑损伤等情况,并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多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孩子的智力发育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家长的耐心陪伴和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关键。在孩子学习新知识或技能时,不要急于求成。即使孩子失败了多次,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努力的认可。
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进步,无论是学会了新的词汇,还是能够自己完成简单的任务,都值得家长大声地表扬。可以为孩子制作一个成长记录本,将他们的进步用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当孩子偶尔出现退步或者情绪低落时,翻开这本记录本,让他们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成果,重新点燃他们前进的希望。
帮助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进步,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这条道路上,家长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社会的偏见、他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在孩子长时间没有明显进步时的自我怀疑,都可能成为阻碍家长前行的绊脚石。但请记住,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孩子和家长的心血。
接纳孩子智力发育迟缓,是爱的开始;帮助孩子进步,是爱的延续;坚持陪伴孩子成长,是爱的升华。每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都像一颗迟缓绽放的智慧之花,他们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爱和更坚定的信念。家长要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在这片天空下自由地成长,慢慢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