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个图片第一个是挂牌在大连商场的文保牌,第二个是截图来自大连中山文旅的官方公众号中。其中提到市场37年建成,38年改名,没有明确说清但是其文脉就是37年建成(叫做欧罗巴市场)然后38年改名。
距离2016年11月16日挂牌官宣已经过去了八年,这块牌子应该还在吧,找寻了各方资料,依然没有能知道“欧罗巴市场”和大连商场的关系。明确的是这个建筑的起因是在旧日本殖民地时期因着连锁街的新设,旁边的秋林商场旧三越百货的建立还有火车站的新设,整个站前区域的大规模再布局开发,把在一路之隔的一个叫做“信浓町市场”做了迁移建设。
曾经写过在三十年代早期当时对于这个市场的规划讨论内容,最早的讨论稿里的市场位置还不是在目前的位置,而且现在的胜利广场的位置。把旧稿再复活,其中有涉及到胜利广场改造的评论做了删节。
之前写过大连商场内部的一个手卷寿司店的店面是否妥当的文字,具体可以点击查看,最近三五天之内的都是类似的旧时期的名称包括道路,桥梁等等旧日语的名称是否可以沿用,怎么改称更准确等等的内容。
说说大连旧日时期的地名由来和分类,以及“浪速町”的名字能用吗?
-------------------------
自己就是个所谓的 ‘ 民科’,单纯的喜欢大连旅顺金州的近代建筑,旧历史的爱好者,所以翻找旧资料也是没有太多主题,随手得到了就是转手介绍给大家。这几天呢看的是日本神户大学的报纸记事文库,不知道这个文库具体有多少内容,比如检索 ‘旅顺’ 大概有1200条以上,检索 ‘大连’ 有10000条左右,因为比如有些文章是连载十几二十几篇被合订在一起,就是总数实际上更多。检索‘金州’ 相对来说少一些,只要不到250篇文摘。这其中有互相有重复,那合计有关大连等的文章数量也就是12000篇以上了。
文摘的内容涉及到当时的大连旅顺金州的方方面面的经济,民生,社会等等,看起来好像涉及经济的更多。报纸的种类有满洲日日新闻,满洲日报,大阪朝日新闻,神户又新日报,中外商业新报,大阪每日新闻,东京朝日新闻,时事新报,京城新闻,福冈日日新闻,国民新闻等等。
如果不是还有要从其中节选有价值,大家喜闻乐见的题材做转载的话,单独阅读这些报摘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当时的殖民地统治之下的中日民间矛盾,日本国内和大连的日商之间对抗,在大连的日商大手和日商小商人之间的矛盾,日商和华商的竞争(由于生活费不一样加上商业价值观不一样,日商天生处于劣势,多少已经放弃竞争啦),向美国商业学习,关于旅顺发展的讨论观点的对立等等。
比如对于‘苦力’ ‘人力车’的话题,有一个文章好像是某个日本人在发宏愿做梦一样,大连的中国人劳动者就是日本人所谓的‘苦力’都和日本人住上了一样的红砖住房,衣服干净整洁,中日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街头一起玩乐游戏等等。另外一篇文章呢,又一个日本人则是直指管理当局对于市区内的‘苦力’ 等中国人从未加以管理,苦力们到处随意走动,在公园在广场占了椅子酣睡,又由于卫生条件不善,身上有味道也和日本人同乘电车,还列举了诸多各种有违社会良俗的实例。在承认这些‘苦力’才是大连,关东州乃至满洲的所有经济活动的主力军之后还是希望管理当局能多少制定些管理规则,限制'苦力们'随意进出,与日本人有所区别对待。这种观点完全相对的报摘读起来,当时的社会之复杂跃然纸上,很有意思。
今天放一个和大连现在眼下正热的话题多少有点关联的旧报摘吧。
(删除的部分是2年前进行的胜利广场地面改造项目,最显著的是把胜利广场的下沉广场的北面打通了,去掉了台阶等等,变成了直接可以看到火车站,我个人是不赞同这个改造的,所以做了点评论,因为和大连商场,欧罗巴市场的主题无关就删了。)
不过呢,这个效果图倒是和80年前的日本人的站前新商业的改造设想很类似了。
这个方案地图出自1935年2月6日的满洲日本,文章标题是
《連鎖街と浪速町を結ぶ商店繁華街 》
副标题是 現在の信濃町市場を利用 変る大連市の相貌大連駅新築で中心街の移動。
文章的时间是1935年,文章中提到的主要内容就是从1934年底由当时的大连都市计画委员会内部对于新建筑的大连火车站周边主要是当时的信浓町批发零售市场和旁边空地的改造设想,其中有基于这个地图表达的道路和分区的设想,又有关于信浓町市场的就地改造还是迁移到何处等等和市政府的沟通等等。这个文摘就是一个阶段性的向一般市民和商户的通报,距离最终方案的形成还有差距。最终从事实上看这个改造没有实现,我们在过去胜利广场建造前看到的这个区域最终还是把信浓町市场迁移走了,留下来的是以市内电车,公交车的中心站点为主的广场,那个漂亮的立体二层就像是舰船上的指挥室一样的调度室令人印象深刻。
上图中的D区块有一个位置留白了,我们知道这大概就是后来的大连海味馆的位置吧,如果我还没记错的话。在1935年讨论当时认为这里会被规划为大型百货店,会造成市内的最高地价,要把这个财源保留给政府以作其他市政工程之用。
对于信浓町市场的改造分成2个部分,其中的批发业务部分是要转移到大连火车站后的新填埋地块上,这倒是和现在的大菜市的位置一样,不知道这其中是有着怎么样的变迁过程。
信浓町市场里还有500店铺,关于设想的转移地目标,市政府不同意,建议原地保留配合新商业街规划改造。这个报摘出现一年以后的大连商场就是他们这500个店铺后来的去处,也就是图片上的G字标记的大概区划。
在我检索“大连 建造” 这个关键词时,出现了几篇文章都是日本国内讨论建造,讨论城市规划和商业街提升改造的文章,看起来跟大连没有关系,仔细阅读下去,才发现都提到了大连,都是作为一个标杆,说是要以大连为榜样,要做到那个程度的城市规划,商业布局和建造风格等等。这说明在当时的大连市区无论从规划还是市政布局还是建筑物还是商业街等等都是领先的,都是在参考学习了欧洲美国的先进经验之后在亚洲的落地成果而且很优秀。
大连连锁街从有了设想到最后建成,经历了十年之久,其中商人们为了达到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商业街区从1921年就是发起了一个共同存款基金,从日常收入里拿出来一部分投入这个基金。后来经历了聘请日本国内的商业策划大师清水正已来规划设计,又和市府,满铁多次交涉沟通寻找合适地块,再聘请建造设计师全盘委托,经过了设计师和主业委员会具体到各个业态,每个商户的使用需要都要逐一对应的方案讨论,才有了这个连锁街,而后又根据清水顾问的要求后续成立了连锁街灯光管理委员会从每个店铺的灯光亮度,色调等等加以后续开业后的管理,等等。
(当时的连锁街,天津街等等商业区还有一个旧资料实物目前也是在大连某位藏家手中,就是具体到每个店铺的灯光,多少亮度,开灯时间等等都是进行了日常的管理,以达到能吸引客户,繁荣商业的目的。)
我重复这以上的话,其实是要表达一个意思,商业街的开发,设计包括后期运营最离不开的是后来要在这里投资经营的商业主题,在早期就导入这个对话讨论机制才会帮助项目的成功。
希望天津街胜利广场的新改造也是这样。
报摘中与这位清水先生相关的有2个长篇连载,有近百篇之多。读都读不过来,,也有涉及到大连当时连锁街等等的内容吧,不知道一再进步的AI能不能帮忙尽快从其中找出来并且翻译啊。
-------------------------------
旧文字配图的当时的讨论稿里在连锁街和新建市场之间的道路上写着:
“ダル二ー河上の新道”
也就是现在胜利广场西侧和连锁街地块之间的道路,当时还是河道,这也是从旧沙俄时代就被清理出来的一个人工河道了。也巧,近期收集到的旧日城市的城建图片的一张就是这个河道被填埋后的样子。
连锁街一侧的道路已经硬化成型,行人和人力车穿行其上。而路东仅有部分路面,其余的还是没有施工填埋的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