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连旧日时期的地名由来和分类,以及“浪速町”的名字能用吗?

文摘   2024-11-29 12:26   日本  

       昨天文字中分享了一个以前旧文字的链接是

       旧浪速町的几座建筑

       然后这个旧浪速町在旧日本殖民地时期是三四十年间最繁华的商业街道,45年8月以后那里又成了黑市,日本人把各种家用物件,资产等等都是变卖了换钱做生活费。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再度火爆,十几年后的世纪之交的前后几年中以天津街百货为龙头代表更是引导了大连的商业浪潮。

       那么这个旧地名浪速町是怎么由来的,包括当时大连各个街道的名称都是怎么来的呢?各自说法不一,因着收集旧地图的关联也对地名做了一些整理,我说一下我所知道的这些街道名称的由来,其中有不准确的地方还是请各位老师予以纠正。

         

        旧日大连的街道名称在日本殖民地时期是有过两次大规模的集中命名的时期阶段,和在市区扩大过程中逐步分批次命名的。其命名主题的最早的一次是军方,在1904年5月末进占大连以后,就是第一时间把原本沙皇俄国以俄语命名的街道名称改为了日语,特点就是以军队将领和军舰等名字的居多。其后,成立了关东都督府来管理地方,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命名街道,特点是延续了第一次命名的以将领和军舰名字的方式但是有所取舍,部分不够级的人物名字消失了,然后这一次的命名的市区范围大致上延续了十三四年到二十年代以后才有了大规模扩展,具体讲就是南进西扩,解放路沿线的大规模开放和在西岗东关街旧称小岗子区域和西部的沙河口铁路工厂之间的区域的开放再改造,也出现了很多的新地名。

        到三十年代中期大连火车站落成后,原本的主市区边缘的火车站大连商场连锁街也得到了市政和商业的开放,成了新商业中心,使得核心市区的重心也西挪,最终形成了从三十年代末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大连主城区的基本布局。

       在这个基本布局中的街道名字呢主要是分成以下这些:

       以日俄战争期间的日本陆海军主要将领和提督的名字命名的:

大山通  山县通,寺内通,儿玉町,奥町,东乡町等。

(此处仅罗列当时的地名,涉及到的对应于现在的街道,和人物,舰船,公司等等事项以后分门别类再解说,下同。)

      以日俄战争期间的日本海军主要舰船的名字命名的:

三笠,龙田,初濑,浅间,千代田(广场)朝日(广场)春日,吉野等

     从沙俄时期就存在的一些街道即使是后来按照沙俄规划新建的也是以日本旧藩政时代的国名命名的:

武藏,大和,摄津,伊势,近江,越后,纪伊,骏河,淡路,土佐,加贺等。

       靠近满铁住宅区的南山街区也算是当时最新的商业开放,街道名字是以树木名称命名:

枫,柳,樱,桂,楠等等。

       而稍后更为私企性质开放的解放路沿线的住宅区和街道因为其地势关系命名时后缀多为台字,形象地概况了这以在山谷低处配置电车和商业,山丘山腰处以住宅为主的地势布局特点:

樱花台,桃源台,晴明台,文化台,秀月台,卧龙台,平和台,光风台,春阳台等等

      而当初为建筑产业的相关团体为主体的开发组织则是组织了从花园广场人民广场到西部的解放广场兴工街之间的区域的建设,名字中以花草为多:

花园,水仙,堇,菖蒲,桔梗,白菊,千草,若菜,天蓉,藤,葭等等。

       这几个月话题火爆的东关街区域旧时代概称小岗子,其街道名称则是中国属性的:

平和,日新,永乐,福德,得胜,打龙,长安,不老,长生,回春,王阳,永安,泰山等等,

而且其后缀并不是日语的通和町,直接是路,我的理解这基本主题是以中文来做的命名,至于为什么这样,这些命名是谁提出来的,日本殖民地政府怎么允许以中文来命名了?这其实有很深的背景内容需要去挖掘,要知道,以殖民地主权国日本的官方语音来做命名这才是惯例和主流,而做出反常的事儿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之外还有一些则是以日本国内也常见的街道名字做命名的:

日出,若松,惠比须,大黑,弥生,伏见,白金,巴等等。


       熟知旧日大连的旧街道名称的老师,朋友会发现以上这些街道名字里缺了浪速町 、、

  難波/浪速/浪華/浪花  

  日语中写作这几个汉字都是读作 naniwa  ,在日本原本是指代了大阪附近的一个区域,位于旧日的摂津国東成郡・西成郡一帯。

       不知道是不是取自日本大阪地区自古擅长经商的特点来命名这个旧日街道,但是这条街道在当年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用作商业。

      在日本大阪有浪速区,和下面也有浪花町。

    这里呢需要注意的是

      在日本语中,写作 浪速  的街道名字中,据我所知仅仅只有是旧日在大连的这一条,日本国内则是写作了  浪花町。

       在大连商场里有一家日本寿司店,店的名字叫做

      浪速町  前面还加了大阪的日语假名。

      简单看了资料,这可能是注册在甘区的一家日本料理店的名字。

      按照目前的国内一般命名规则,旧日的殖民地时期的路名等等应该是不会被允许使用在正式场合。如果这个店铺是日本的某家叫做大阪浪速町的店铺的大连分店的话也算是被允许范围的吧。

      关于这个店铺名称不妥的事情我在半年前就发现了,也一度写了文字想商榷,但是后来一想,更多的就是无心之意吧,不会是向旧时代的日本殖民地街道名字做致意的。而且要是算作小失误的话,责任更大的是主管审批部门。

       大连市政府以及各个相关部门对于旧时代的名称,乃至旧建筑物的名称,用途,更多的表现是随心情,瞎搞糊弄的为多,原本是政府应该严格考究,认真做事把这些属于负面遗产的名称等名词搞准确,不再使用,但是最近几年在不少建筑物上的二维码标注牌上的名称都或者错误使用或者不当引用,不合理命名。即使和政府热线12345联系沟通后也是陷入了官僚主义扯蛋的循环之中了。

       这种大环境之下又何必苛求一个小微企业手卷寿司的呢。

巧了,大连商场外面的这个牌子主体单位是大连市中山区文体局,哪位体育老师说的这里曾经是“欧罗巴市场”?抱歉啊体育老师,我知道肯定不是体育老师说的。

还是中山区文化体育局的牌子,具体这里到底怎么的来历会被称为达里尼桥呢?

         关于这两块牌子我都是在23年7月到8月间连续写过几篇文字来做了说明,当时还有一个事儿就是那之前的23年4月,某单位要把青泥洼桥车站名字给改了,那可是写入了省级地名保护的名字啊。不知道收了哪个市场的啥心意或者就是一切向“钱”看的本心在驱动吧,这么说改就改,加上这些违背国内政治常识,规则的胡乱命名。

 

        借着说说旧地名的分类也胡说了几句。



  

城记1899
还在学习大连旧城旧事老地图老照片中,不定期分享相关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