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和台湾在中国近代史上莫名有着很多的关联,甲午战争之后的马关条约内容就是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也包括了旅顺口大连湾地区。因为不爽英国暗地支持日本获取在远东的利益,德国沙俄法兰西联手三国干涉还辽,在大清政府又赔偿了巨资之后暂时留存下辽东半岛。
这个转折给台湾和东北包括在这两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带来了不同的命运,比如这位1878年生于台湾竹堑南门的谢介石,如果没有《马关条约》这位神童也许就是会沿着科举道路一路走向仕途,现实就是在1898年他已经在私塾饱读四书五经之后又走进了日本殖民地当局的日语学堂,很快就是熟谙中日双语,开始了在日语学堂教书任教。
此时他已经作为书法名人闻名台湾,如果就这样下去也许会成为台湾文化名人。但是在他担任过伊藤博文的访台期间的翻译后很得赏识就是再次赴日求学于明治大学,毕业于法律专业。
这期间谢介石结识了同时在日本求学的晚清大员张勋的儿子,也是这个阶段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具方向性的变化,他于1915年在天津放弃日本国籍选择了中华民国的国籍。
1917年张勋策动溥仪发动复辟运动,谢介石也参与其中,并得以和溥仪交往。到1927年谢介石已经走近溥仪任外务部右丞与天津行在御前顾问(多么复古清宫大剧风格的台词职位),算是亲近重臣了。
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
1934年随着溥仪宣布复辟伪满洲国,谢介石也成为外交大臣,权倾一时,特别是在这个伪满洲国是跟日本有着那么深的关系,作为在日本有着丰富人脉的谢介石更是极其重要。
1935年谢介石作为伪满洲国代表衣锦还乡,回到台湾参加台湾大博览会。回乡之后谢介石在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敬告台湾同胞》,也是引起轰动。
谢介石在1935年到1937年任职日本作为伪满洲国的外交代表,其后于1937年卸任隐退,也有出任伪满洲国国营企业董事长但是更多地是隐居退休了。
这里就是说到了台湾人到伪满洲国的人们的话题了。
在大连经营医院的孟天成和当时在营口也是经营医院的台湾医学校校友谢唐山是一种当时台湾常见的追随日本势力来到比台湾略晚成为日本殖民地城市的东北等地的,也有很多台湾人是为了求学或者求财而来到了同为日本殖民地的东北闯荡,这个人口流动大致始于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左右。
到了1935年谢介石以伪满洲国皇帝代理的身份回到台湾,当时的日本驻台湾总督也是毕恭毕敬与以接待,谢介石出席在台湾的各种场合包括其儿子和新竹名门的婚礼等等都是给了在日本殖民统治阴影下的台湾本地人以莫名地鼓励,原来作为台湾人也是可以有未来出路的。
那以后从台湾来到中国东北投奔谢介石的台湾人络绎不绝,上面就是谢介石在当初新京长春的住家,据说家里备了几口大锅经常就是流水席不断招待台湾老乡。
多说一句,台湾小英子的父亲也曾经在当时的东北做事,从事飞机维修相关的工作也是为关东军服务。抗战后以在中国东北的积蓄回到台湾再创业。
1937年谢介石虽然也有返回东北长春的短暂经历但是更多的时间都是寓居北京。抗战胜利后谢介石以汉奸身份入狱,但是1948年当时的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应该是因为其三儿子的地下工作的关系得以离开监狱,直到1954年死去。
谢家的子孙花开两枝,在中国沈阳和台湾都有。
谢介石的夫人为台湾著名女诗人王香禅。
生逢乱世,做的事情说是勤王还是汉奸?世说纷纭不见定论。
但是谢氏家族在1945年特别是那以后的台湾并不被主政当局认可,更多地是被认为与殖民地统治者走在一起还有参与伪满洲国复辟等等,不容于世。
一并再分享与谢介石有关的2个资料:
其一是在日本还有儿玉神社,神社内有一块旧时期谢介石献敬的石碑。
这倒是和其夫人曾经在台湾和后藤新平一度和诗的轶事有相同之处。
其二,在1919年当时在东北沈阳任职奉天领事馆的赤冢正助与当时的外务大臣还有关东州厅长官之间协商,要聘请谢介石出任当时的盛京时报总主笔一职,其真实用心在于怀柔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
具体公文如下,已经进行到了有了具体聘书内容的地步,但是最后是否达成,我还没有查阅到准确信息。
聘书内容主要就是一个要顺着张作霖,不要舆论批判。
第二,得顺着日本方面说话。
这个也是和当时的盛京时报的主笔 菊池贞二有关系。
对于盛京时报的认知有2个,公认其为日本外务省的隐藏宣传机构。但是其创始人中岛真雄能在中国东北沈阳创办一份华文报纸长达三十八年,并不仅仅是日本外务省代言人的身份所能解释的。
在上个世纪二十三十年代担任报纸总主笔的菊池贞二以中文功底深厚著称,笔名 傲霜庵,他多次写出来评判张作霖时政的文章,一度导致报纸被封,但是也赢得了张作霖的美誉:
日本军不足惧,应惧傲霜庵。
就是这样一位主笔也导致了日本当局没有办法缓和与张作霖的关系,也就是此时,奉天总领事的赤冢想出来了聘请谢介石来做主笔,把报纸风格改为逢迎张作霖,来达到加强与张作霖的合作。
这个暂时还是个公案,最后是否达成尚未得知。
也请高人指点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