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源文
王彪, 王珍珍, 刘兴华. (2024). 融合中国诗词的线上自助正念干预的可行性及对参与者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学报, 56(8), 1110-1124.
诗词一直被誉为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是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同时诗词本身也兼具调理情志的功能和作用。而正念干预疗法作为现代临床心理学中非常经典的干预手段,对于减缓压力、减轻抑郁和焦虑都具有显著的效果(Khoury et al., 2015; Hofmann et al., 2010; Khoury
et al., 2013),那么将中国诗词和正念干预相结合,这将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线上自助正念干预正在快速发展,凭借其易于获取、时间灵活、保护隐私、减少了对治疗师的依赖、成本更低等特点,相较传统地面形式来说更具优势。但是其劣势也非常明显,其中较低的依从性一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Sieverink et al., 2017)。考虑到中国诗词本身具有的文化性和趣味性,将中国诗词和正念进行结合,是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参与者的依从性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基于上述问题,来自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王彪、王珍珍,在刘兴华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展了两项研究:研究一基于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和诗歌疗法,设计开发了一项融合中国诗词的线上自助正念干预方案,并评估了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二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探索比较了有无中国诗词的线上正念干预对参与者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融合中国诗词的线上自助正念干预在改善参与者正念水平、知觉压力、总体幸福感水平的同时,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参与者的参与积极性和项目完成度。
为什么正念诗词能够提升参与者的依从性呢?首先一个原因可能与诗词本身具有一定吸引力有关。这从理论上来说包括人们对艺术的泛文化熟悉(Zaidel, 2014)和它们本身的内在回报(Dissanayake, 2019),即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诗词并不陌生,普遍认为诗词是一项有趣且令人愉快的艺术形式,或者对诗词有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其次,正念诗词环节的融入,比如诗词的解读聆听,可以作为唤起和沟通的手段,让参与者与自己、他人、社会建立最广泛的联系,通过诗词中包含的画面或思想唤起参与者的情绪情感,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我的连接。最后,诗词的正念书写、朗读可以引发人们对想法、情感和感官更多的觉察,可能会带来更多美好体验,从而达到一定疗愈身心的效果。
最后,在新时代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理论实践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这也是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天然的文化属性,融合中国诗词的正念干预无疑是在现代心理治疗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和实践。目前放眼全球,各种线上正念干预项目和应用实践都在蓬勃开展,将中国诗词和正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更广范围的传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