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时选择让座,看到同班同学因为一道难题而苦恼时热情帮助,又或者你遇到校园里组织募捐活动时的主动捐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微小善举,而这些行为都属于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但是,青少年有关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由哪些维度构成,这些不同维度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前期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它们分别是:遵规-公益、利他、关系和特质。具体而言,遵规-公益维度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并关心公众利益的行为,例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班级集体做贡献等;利他维度则包括为了他人利益而进行的行为,比如帮助生病的同学、公交车主动让座等;关系维度则关注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行为,如主动与新同学打招呼、与发生矛盾的朋友和好如初等;而特质维度则涉及显示个人良好品质的行为,如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善良友好等。
但是前期研究并未探讨这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而如果我们不知道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哪个维度是核心维度的话,在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培养过程中就会很难把握重点。本研究对中国青少年大型样本(含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共 9,160人)进行了亲社会行为的网络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四个维度以及各维度的具体题项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复杂网络结构(见图1),这为理解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并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图1 整体样本亲社会行为维度关系(左图)和题项关系(右图)的可视化网络
研究结果表明,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四个维度构成的网络中,遵规-公益维度的预期影响指数最高,说明该维度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中占据核心地位。紧随其后的是利他维度和关系维度,特质维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结果表明,遵规-公益行为在青少年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是促进青少年整体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
此外,网络比较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的维度网络结构和题项网络结构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不同学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网络的整体强度明显弱于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这意味着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网络结构要比初中生和小学生的更为松散;而结构最紧密的是初中生的,且初中生对遵规-公益行为最为敏感;高中生更在意的是利他行为;小学生相对更重视的是特质类行为和关系类行为。
基于这些结果,对于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促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从遵规-公益入手,尤其应在初中阶段着重培育青少年的遵规-公益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青少年发展早期,要鼓励他们保持诚实、守信、善良等良好的个人品质。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内在道德感。与此同时,教会他们如何与同伴和谐相处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和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可以大大提升青少年早期个体的社交能力。
第三,随着青少年逐渐成长,尤其到了高中阶段,通过榜样示范和实际行动来激发他们的利他动机就尤为重要了。此时家长和老师的言传就不如身教了。因此成年人通过自己的助人为乐行为,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让他们从积极的示范中学习的效果会更佳。
当然,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学段,遵规-公益性的亲社会行为始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提醒教育者,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一个关键的抓手是促进青少年阶段的遵规-公益行为。强调遵守社会规范和关心公众利益的重要性,鼓励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在促进他们亲社会行为整体发展的构成中非常重要。
推文源文
林靓, 徐博雅, 杨莹, 张庆鹏, 寇彧. (2024).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网络分析及核心维度. 心理学报, 56(9), 1252−1265.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