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源文
柳武妹, 王璐. (2024). 流浪动物慈善救助中的“远狗近猫”效应及其机制探析. 心理学报, 56(6), 777-798.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会看到或者接触到小猫小狗呢?事实上,猫和狗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
图源网络
除了人们在家中饲养的宠物猫和宠物狗外,还有另一个庞大的小猫小狗群体值得我们关注——流浪猫和流浪狗。据不完全统计, 2021 年全国流浪猫数量达 5300 万只, 流浪狗数量达 4000 万只(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2022)。
图源网络
救助“小流浪”们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公益救助渠道开始关注如何增加人们对流浪动物的救助:京东、淘宝、支付宝等平台上开展的流浪动物公益救助计划; 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为全国各地流浪动物收容所和救助基地提供的募捐信息。
现实世界中各个平台开展的流浪动物救助计划 (图源平台截图)
仔细观察上述平台的救助信息后会发现:这些流浪动物救助信息的一个共同点是既包含流浪动物信息也包含空间距离信息。究竟如何呈现流浪动物的救助信息才能增加人们对流浪动物的救助意愿?如果是你的话,流浪猫离你空间距离近还是远时更愿意救助呢?流浪狗呢?
来自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柳武妹教授和硕博连读生王璐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一篇文章基于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之间的联结来探讨二者对流浪动物救助意愿的影响, 以及其中的机制和边界条件。
研究认为,猫与近空间距离相关联, 狗与远空间距离相关联。也就是说,在空间距离上, 人看到狗会联想到远空间距离, 看到猫会联想到近空间距离。这个联想是人们在过去与小猫和小狗接触中形成的:人习惯与猫在空间距离上靠得更近, 而与狗在空间距离上离得更远。例如, 人们更愿意抚摸猫(Menchetti et al., 2018)并且与猫待在空间距离小的室内(Heidenberger, 1997)。相反, 人们更愿意和狗一起待在户外(González Ramírez & Landero-Hernández, 2021; Heidenberger, 1997), 并且由于狗的攻击性人们会用长绳牵着狗(Izaguirre & Montiel, 2021; Kidd & Kidds, 1980)。一些现实世界的现象也会促使人们形成“远狗近猫的联想”:媒体对于狗的攻击性行为的报道、国家对于狂犬病疫苗的普及、“世界狂犬病日”的设立等。
进一步地,研究认为流浪动物慈善救助领域存在“远狗近猫”效应。也即, 在近空间距离的情况下, 呈现流浪猫(vs.流浪狗)会引发人们更高的救助意愿; 在远空间距离的情况下, 呈现流浪狗(vs.流浪猫)会引发人们更高的救助意愿。“远狗近猫”效应的心理机制是加工流畅性。也就是说,因为人们存在“远狗近猫”的联想,所以在同时呈现流浪猫和近空间距离的信息、流浪狗和远空间距离的信息时,人们会觉得此时呈现的救助信息加工很流畅,在心中形成正确的感觉。这种对“远狗近猫”救助信息加工的高度流畅性,促使人们做出救助决定。
当然,不是任何情况人们都会因为对“远狗近猫”的救助信息加工流畅,从而做出救助决定。研究认为,“远狗近猫”效应在基于情感的思维模式下存在但在基于理性的思维模式下消失。这是因为,流浪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的救助信息属于外部线索。如果人们仔细分析和思考救助流浪动物的信息,就不会只依靠这两个外部信息就做出救助决定。由此可见, 当个体启动基于理性的思维模式时, 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的匹配不会引发高加工流畅性, “远狗近猫”效应会消失。
研究开展9个实验检验了上述观点。实验1a为内隐联想测试,考察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之间的内在关联。实验1b为线上实验,采用被试自我报告的方式再次验证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之间的内在关联。实验2为田野实验,初步验证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的匹配对流浪动物救助意愿的影响。剩余的6个实验包括1个线下实验室实验、4个国内被试的线上实验和1个国外被试的线上实验。其中, 实验3在实验2田野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更换实验情景和因变量测量方式重复验证了流浪动物救助中的“远狗近猫”效应。实验3S作为实验3的补充实验,将“远狗近猫”效应扩展至流浪动物领养范畴。实验4 ~ 5探究了“远狗近猫”效应背后的机制—加工流畅性,并排除了调节定向(实验4S)、心理距离(实验5)以及心理距离—加工流畅性(实验5)的顺序中介替代中介解释。实验6则从阻断加工流畅性的角度,探究了思维模式是否是“远狗近猫”效应的边界条件。
回到刚开始的问题:究竟如何呈现流浪动物的救助信息才能增加人们对流浪动物的救助意愿?我想大家已经知晓这个问题的答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能够缓解“小流浪”的救助问题。研究的发现可以指导组织、机构和个人根据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合理呈现救助信息、提高消费者对流浪动物的救助意愿。第一,在呈现流浪动物救助信息时,流浪动物距离救助者所在地较远时,可以呈现流浪狗救助信息;流浪动物距离救助者所在地较近时,可以呈现流浪猫救助信息,以提高消费者对流浪动物的救助意愿。第二,研究中发现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可以影响“远狗近猫”效应。在实践中,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与本文提出的“远狗近猫”符合时,可以借鉴文章中实验6的思维模式启动材料,提倡消费者根据心中直觉和感觉对流浪动物做出救助决定;如果因为现实原因无法满足“远狗近猫”的条件时,可以提倡消费者仔细思考,根据深思熟虑做出救助决定。
最后,希望“小流浪”们能够在救助信息的合理呈现下,都能得到救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