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的罪与罚:你认为虚拟人应该承但道德责任吗?

学术   科学   2024-01-04 08:31   北京  

事实证明,虚拟人也会塌房。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虚拟人物(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具有真人特征的数字化形象)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新兴现象。他们不仅拥有真人般的外貌和行为模式,而且在网络世界中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赢得了大量的关注与影响力。

图1  虚拟人物示例 (图源:萌娘百科)

随着虚拟人的不断发展,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也层出不穷。

近期,乐华娱乐旗下的虚拟偶像组合“量子少年”中的成员“慕宇”被曝光一系列丑闻,事件一经曝光,该角色的社交媒体账号即刻停运。

在2022年,bilibili打造的虚拟女团四禧丸子刚一出道,就因为抄袭作品事件陷入舆论风波。同年,国内顶流虚拟偶像女团A-SOUL也被曝塌房,其中一名成员宣布“休眠”。

图2  虚拟女团四禧丸子抄袭报道

在西方国家,虚拟人也会出现不道德行为。虚拟人Bermuda曾非法盗用了一位巴西裔美国网红的Instagram账号并且擅自删除账号内容, 其做法非但没有受到责备, 还获得了外界的认可 (Feller, 2018)。美国著名杂志《连线》的一名资深编辑曾就《第二人生》游戏中发生的虚拟人强奸事件做出评价, 反对了虚拟犯罪的观点(Lynn, 2007)。

图3  虚拟人Bermuda非法盗用社交账号

由此可见,在不同文化下,人们对虚拟人进行不道德行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那么,当虚拟人进行不道德行为后,人们是否会认为他们应该为行为负责?特别地,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如何影响这种判断呢?

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博士生闫霄、嘉兴大学商学院讲师莫田甜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周欣悦教授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虚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

研究人员分别收集了中国和美国的被试数据,将被试随机平均分配到真人组和虚拟人组中。首先,被试会阅读到一个真人博主或虚拟博主Rico的相关介绍。之后,被试会被告知,该博主曝光了一位网民的隐私,导致该网民遭到网络暴力。接着,被试通过两个条目评价了这位博主的道德责任。

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人和美国人在真人博主的道德责任判断上没有显著差异(F(1, 396) = 0.05, = 0.824)但是相比于美国人,中国人会认为虚拟博主需要承担更高的道德责任(M中国= 5.48, SD = 1.07, 95% CI = [5.23, 5.73]; M美国= 4.91, SD = 1.68, 95% CI = [4.66, 5.16]; F(1, 396) = 10.19, = 0.002, ηp2= 0.025)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中西方文化的人们对虚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是不一致的。

图4  不同文化类型下对虚拟人和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评分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文化差异背后的机制,研究人员更换了新的不道德场景进行探索。

同样将中国和美国的被试随机平均分配到真人组和虚拟组,阅读一个真人博主或虚拟博主的相关介绍。之后,被试会被告知,该博主被曝出在直播带货的收入上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现在,她正在接受调查中。接着,被试通过两个条目评价了这位博主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并且从12个题项分别对这位博主的心智能力(包括认知自主力和情绪感知力)进行了评价。

和之前的结果一致,中国人(相比于美国人)认为虚拟博主需要承担更高的道德责任(M中国 = 5.62, SD = 1.27, 95% CI = [5.35, 5.89]; M美国= 4.40, SD = 2.07, 95% CI = [4.13, 4.68]; F(1, 395) = 35.40, < 0.001, ηp2= 0.082)但在真人博主上没有文化差异(F(1, 395) = 1.81, = 0.180)将心智能力划分为认知自主力和情绪感知力,通过平行中介分析,结果表明,比起美国人,中国人认为虚拟人的情绪感知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indirect effect β = 0.35, SE = 0.11, 95% CI = [0.16, 0.60])而认知自主力的解释效果不如情绪感知力(indirect effect β = 0.06,SE = 0.07, 95% CI = [0.20, 0.06])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文化差异能够通过对虚拟人情绪感知力的评价来解释。

图5  有调节的平行中介分析结果

虚拟人的兴起带来了新的法律和道德挑战。在多数情况下,现行的法律体系还未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兴实体的道德责任。因此,我们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理解针对虚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

本研究的发现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处理虚拟人道德责任问题的新视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虚拟空间中的体现愈发凸显,这对于国际法律制度、社交媒体政策以及跨文化交流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未来,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虚拟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愈发重要,可能需要更为精细化的道德和法律框架来适应这个多元化和不断变化的世界。

图6  虚拟人的发展(图源:财经头条)

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社会中“人”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义。虚拟人物作为这一变革的一部分,它们所引发的道德责任问题亟需我们跨文化、跨学科的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不仅是一个科技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文化理解、法律适应和伦理反思的社会问题。


推文源文:

闫霄, 莫田甜, 周欣悦. (2024).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 心理学报, 56(2), 161-178.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PDF)

心理学报
发布《心理学报》文章目录及相关消息,查询审稿流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