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抑郁?

文摘   健康   2022-08-12 22:59   英国  


       怎样的思维常见于抑郁易感人群?情绪低落的我们真的有抑郁症吗?

       本期思悦心理将为您介绍抑郁的认知偏差以及真性与假性抑郁的区别。


抑郁的认知偏差


两种认知偏差常见于抑郁易感人群——歪曲的自动思维和想法以及“适应不良型假设”。在歪曲的自动思维中,又以贴标签、二分法、算命术和个人化这四种较为常见。


1

Part.1

  歪曲的自动思维和想法

1

贴标签(下定义)

“我是个失败者”

 “我不正常”

“我有病”

2

二分法(全有或全无)

 “我做的一点用都没有”

“我从来没有开心过”

“没有人关心我”

“我没有做过一件对的事”

3

算命术(对未来的负面预测)

 “我不会再好起来了” 

“这件事不会有好结果”

“我做的这些努力是不会有效果的”

“我的未来将黯淡无光”

4

个人化(向内负面归因)

 “抑郁都是我的错”

● “我的能力很差”

● “别人对我不好,都是因为我做错了”

● “ta们没有及时关心我,因为我不值得被爱”

● “ta今天见到我没有上次热情,我一定做了什么惹ta不开心的事情”


2

Part.2

“适应不良型假设”

“适应不良性假设”,常见于抑郁症易感人群。


“适应不良性假设”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引爆点”(Trigger),易感人群在没有处于发作期时,这个Trigger没有被激活;但在遇到某些特定情况Trigger被激活时,这些认知偏差就容易表现出来。


这种认知偏差常常是通过“如果......就.......”思维模式展现出来的。例如:


“如果没有拿到A,我就是个失败者(我没有能力)”


“如果我现在抑郁了,将来就会一直抑郁(我没有能力管理我的未来)”


“如果我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就会觉得我是个神经病(我不正常)”


“如果ta没有及时回复我信息,就说明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我的坏情绪来了,就不会有人关心我了(我不受欢迎)”


“如果今天没有人主动联系我,就说明我被这个世界抛弃了(我不值得被爱)”


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把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完全建立在某件孤立的事情上,使得这件事成为了引爆抑郁心情的Trigger。而且,这种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内在的”、“稳定的”因素,例如不值得、不受欢迎、不正常、无能为力。这便使得患者更容易走进死胡同无法自拔而陷入抑郁的泥潭。


真性与假性抑郁

虽然“不开心”的情绪几乎人人都经历过,但我们真的有抑郁症吗?如何判断短暂的低落状态和真性抑郁呢?

最近睡眠不好,情绪低落,注意力不能集中。我是不是得抑郁症了?

对心理问题的过度夸大容易给大家带来关于心理问题的焦虑。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只是一时的“不开心”、自然周期性的情绪低落、还是抑郁症呢?思悦心理给你介绍判断抑郁的“1+5准则”——

这些症状应该出现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而且已经持续出现了两周。这个时候我们通常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帮助我们缓解抑郁情绪。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但也出现了情绪低落或焦虑等症状,我们称之为“抑郁状态”。



PSYWELL 思愈心理
逐之所“思”,神“悦”心怡。伦敦思悦心理,守护你的精神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