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穿越时空
思考增厚人生
原本不想写年度总结了,因为懒,因为没有准备。
也因为,不想去总结,不想去回顾,不想往后看也不想往前看,只希望时间慢些,好好度过现在。
就像《末代皇帝》里溥仪问庄师傅:我们该怎么告别呢?
满怀不舍,也有迷惑。
生活
2025年的第一天,把依依送回老家。
第二天,我和老婆返回天津,在家里和依依亲亲,闺女满是不舍依然笑着说再见。
我们下到楼下,往小区门口走,没几步,听见一个嘹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小区:爸爸妈妈再见!
回头仰望,依依在窗口用力的挥手,还有连绵不绝的喊声:早点回来,爸爸妈妈一路顺风!
我们挥手:再见!
回头看,老婆已经泪流满面,我说:咱闺女嗓门真大。
车子启动,老婆小声抽泣,我说:离别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孩子有这种情感体验,也是好的。
2024年,最大的收获来自依依的成长。
依依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脾气很大也很坚强,常常被她气到心脏病要犯了,又每每被她感动到落泪。
临近回老家的几天,依依就常常说:我会想你和妈妈的。
在路上,依依嘀咕:我不想回老家,我不想回老家。
到家的当天,她问:明天睡醒觉你们就走了?
临走前,她泛着泪光央求:爸爸妈妈你们别走。
走出家门前,她和我们亲亲,笑着挥手拜拜。
这一年,依依开始上幼儿园,成长了很多很多,越来越自立坚强,越来越有想法。
她就像一个躁动又不靠谱的小恒星,拽曳着我们两颗行星。
我们也在依依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如何教育陪伴一个孩子成长。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在养育自己。
昨天和老婆聊起再过两年多,依依就要上小学了。
聊起现在小学管理的严密控制,课间除了去厕所外不许随意活动,连走动都不允许,这哪里是学校,简直是少年监狱。
每每想起,我都不寒而栗,依依这能量爆棚的小星球,怎么忍受这样的管束。
我跟老婆说:努力吧,以后让依依可以做个学渣。
老婆笑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都像你这样想,谁来建设国家?
我:国家自有人才来建设,我只希望依依做个快乐的普通人就好,不要太优秀。
这就是我们家庭生活的日常,不是总结,也是总结。
生活
今年在投资上仿佛患上了嗜睡症,只有很少的几笔买入:格力、五粮液、还有一些基金以及一笔风险投资。
结果还不错,主账户取得了38%的收益率,还有小账户和基金账户,综合起来应该在35%左右。
我很满意于这种状态:不再汲汲于寻找各种机会,缓慢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有机会出现就出击,没有机会就等待。
我不会买入单纯低估的股票,买入的标准是放眼十年,能够创造澎湃的现金流。
投资,投出去的是当下宝贵的现金,要换回来的东西必须在未来能够产生远超出价的现金流。
能够满足看十年,看得懂的生意,太少了,需要严格的筛选,深度的研究,耐心的等待。
无论从事什么事业,重大的机会总是非常稀少的,重要的是在思想和技能上做好准备,当机会来临时跳上去抓住他。
投资也是一样,红红绿绿股票几千只,看起来仿佛每天都有机会,其实真正的大机会仍旧非常稀缺。
投资人要做的是耐心的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踏实的拓展自己对商业的理解。
过去两年我在投资中最满意的是,有限的出手没有任何一次踩坑。
作为长期投资者,好的投资业绩可能主要取决于投资的下限。
就像巴菲特说过的,他们最好的投资没比被人好到哪里去,但是他们最差的投资要比别人好得多。
对于我来说,如果一个投资机会,我没有把握其未来能够带来远超出价的现金流,我就不买了。
比如茅台30PE,也不算一个很贵的价格,其未来十年仅能收回50%的成本,需要15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这显然不算一个好价格。
未来,我的出手依然会非常少,也不会有一个很大的股票池,一年能增加一个企业进入能力圈就算很成功了,而且与之对应的可能是另有一支股票被移出圈子,不断地抬升整个能力圈内公司的质量。
阅读与思考
今年大概读了二三十本书,具体数目没有统计。
商业上最大的收获来自《乔布斯传》和《成为乔布斯》,通过乔布斯打造苹果的历程,加深了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加深了对企业领袖最重要的素质的理解。
其次是《定位》、《商战》,“定位”理论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该系列书籍打破了我对商业的一些认知。
芒格说,要勇于打破自己最爱的观点,这几本书就成功的打破了我的一些观点,得以从新的角度开展商业观察。
今年还读了一些古典书籍,比如《论语》、《老子》、《庄子》、《六祖坛经》、《红楼梦》,这些书都在帮我们理清一个人生议题: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
我们投资也好,生活工作中也好,都要先把心安放好,要理性地平和地度过。
系统性、碎片化的思考也有很多,许多都写在文章里了,更多的随手写在茶馆的分享里了,这里不再重复。
2024结束了,
“How should we say goodbye?”
"As we said hello"
人生,只如初见。
一点好奇,一点兴奋,一点惆怅,一点迷茫,
再见,2024,
你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