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穿越时空
思考增厚人生
你有没发觉,微信是一个很“异类”的APP?
我举几个例子:
1.微信从来不给用户推送官方消息。
2.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看不到任何号的粉丝数。
3.搜一搜作为微信最大的流量入口,极少出现广告。
4.微信不给用户推荐任何的小程序、公众号。
5.微信从来不用流量扶持出自己的头部主播,公众号主。
6.微信不在云端存储聊天信息。
这所有的行为,是不是很怪异?
你要知道,这里面任何一项,都是大大的金矿。
比如对视频号进行流量倾斜,你知道会有多少品牌愿意抢着付费买这个流量么?
可即使品牌方提出这样的要求,腾讯的回应是:不。
比如对聊天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就可以对用户进行精准的画像,然后进行最匹配的广告推送。
百度的 Robin可是说过,中国用户对隐私没那么敏感,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
比如在搜一搜的结果旁边放上广告,这就是谷歌的摇钱树业务呀。
再比如利用流量灌溉出自己的头部主播,然后让直播电商迅速红火起来。
以上这些,明摆着的大金矿,为什么微信不挖呢?
微信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要理解微信这些看似怪异的行为,我们要从微信的价值观,或者说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几个产品价值观说起。
张小龙在2016年的微信公开课上,曾经讲了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让创造发挥价值
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我们要理解微信的行为,需要从微信的这四个价值观构成的原点出发。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是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所有决策首先会考虑的是对用户是不是有价值的,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
段永平说: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做正确的事是第一位的,这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对着哈尔滨的方向开,车技再高也到不了杭州。
对微信来说,把用户价值放在首位,就是正确的事。
分清用户需要和我想要,是所有产品公司的核心命题。
让创造发挥价值,
这说的是作为平台的,不希望成为一个流量聚合和分发的地方,而是尊重平台上的创作者,让有价值的东西自己走出来。
这样说如果不好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不让创造发挥价值,可以让流量发挥价值。
比如将流量灌溉给一些公众号、直播号,利用流量的聚光灯把用户聚集起来,再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
淘宝、抖音都是这么扶持起来的头部主播,然后让这些主播成为平台的一面旗帜。
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张小龙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
当一个用户在一个工具里用得很愉悦,用得很高效,他才会下一次回过头来使用这个工具。
这就是用完即走,走了还会回来。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张小龙认为,好的商业化,应该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商业化,不是骚扰用户的商业化,不是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
除了以上四个价值观,微信还有一个生态观或者系统观:去中心化。
张小龙说“去中心化”代表着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所以你也可以称之为微信的世界观。
现在我们把这四个价值观: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让创造发挥价值
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和“去中心化”的世界观连起来,再去观察理解微信,就要清晰得多了。
微信的商业化,要放在这个框架去看。
“克制”的微信
外界常说,微信的商业化是很克制的,腾讯创始人张志东也夸微信团队很克制。
张小龙听到这个评价就很懵,因为在微信团队他们从来没提过克制。
克制代表着一种欲望生发出来,然后用理性的力量去压制。
而在微信的价值观里,其实长不出这样的欲望。
微信希望做的是一款好用的工具,绝不骚扰用户,不把用户不需要的东西推送给他,更不会为了用户时长而做一些东西诱导用户一直留在微信里。
微信更像是在跟用户交朋友,一个好朋友是理解你的,在你需要的时候他在,但是不会利用对你的理解去谋求他的利益。
去看微信的视频号,再对比一下抖音,会发现从界面到内容都非常的不同。
微信视频号里的内容更偏向资讯类、知识类,擦边的内容比较少,商业内容也很少,几乎察觉不到。
打开抖音,能够发现那个生态确实更天然一些,平民化的内容更多,个人号更繁荣,这说明这个生态非常有活力,普通人愿意在上面发东西。
但是抖音的商业化也有点过度,我昨天专门刷了一下,抖音基本上每3-4个视频就有一个商业化的内容,广告和直播占比非常高。
再看一看界面,视频号的界面只有三个,抖音仅仅看视频的界面就有9个,再加上下面的界面,高达12个。
我放两张图对比一下:
这让我想起张小龙早年在饭否写过的一句话:一个产品,再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一个垃圾产品?
视频号的商业化赶不上抖音
我们说回文章的标题,我为什么说视频好的商业化永远也无法赶上抖音?
因为微信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商业化一定是保守的,克制的,商业化在他们的价值体系里是排在很靠后的位置。
而抖音的商业化的欲望是要远远强于微信的,你看抖音会有一种感觉,抖音恨不得从手机里伸出八个手把你拽进去,掏空你的精力和钱包。
微信在做视频号的时候,曾经想过要邀请一些明星来入驻,这些明星的要求是微信要出签约费。
我给你带来流量,你给我付钱,很公平的交易。
微信说:不。
微信觉得,你应该自己来经营,吸引粉丝,获得回报,而不是平台花钱来买你的内容。
也有一些品牌找过微信,提出付费给微信,能不能帮着推广一下品牌的视频号。
微信的回答还是:不。
理由一样,你要自己运营。
微信在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坚持一视同仁,不给流量倾斜,全靠自己在规则下去成长。
抖音和淘宝是会和一些网红签署合作协议,进行流量倾斜的。
在抖音,有疯狂小杨哥,有东方甄选,有张大仙等超级网红,在视频号产生的超级网红我们一个都不知道。
难道视频号的流量不足以捧出一个超级网红么?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如果我们用国家来类比,抖音所走的国家经济道路,更像是强大中央政府积极参与下的市场经济,政府积极参与资源配置,市场起主导作用,有点像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微信的道路,则是小政府大市场,政府制定规则,然后所有人在规则之下竞争,政府不参与资源的分配,一切依赖自由竞争。
这两条路哪条更好呢?
不好说,第一条路在起步期,往往能够更高效的集中资源做大市场规模,经济腾飞的会更快。
第二条路,从理论上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是一条更难的路,见到效果也更慢一些,没有强大的底蕴,可能很难走过起步期。
就像造一个森林,是自然形成的森林生态稳定性高一些,还是植树造林形成的森林生态稳定性高一些?
答案毋庸置疑,应该是自然形成的森林。
可如果我们再问一句:是自然形成森林快一些,还是植树造林形成森林快一些?
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些地方依赖自然形成森林可能需要很久很久,甚至永远也无法形成,但人类去植树造林则会加速这个过程,在造林过程中其实也在接受自然的选择。
微信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不可能像抖音那样高度的商业化,也不会去学习淘宝、抖音去培养自己的超级主播群加速生态的成熟。
这就决定了,微信在视频号的维度上的商业化,永远也无法赶上抖音。
它不会有那么高的广告加载率,也不会有那么繁盛的直播生态。
阻挡视频号商业化的,不是竞争对手,是微信自己的价值观。
有的朋友可能说,抖音这样炙热的商业化欲望,会不会毁了抖音这个产品,变得不持久从而被人们抛弃?
这就小看了抖音,这样成功的一家企业一定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当其发现自己的商业化已经开始削弱其竞争地位时,它可以做出调整。
不要把自己的产品经理想的很高尚,而对手是愚蠢短视的猪。
猪,在中国这样激烈竞争的商业生态下,上不了餐桌,只能上菜谱。
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日前接受凤凰网的专访,就解释了制造「信息茧房」不符合平台的利益导向,这就是在回应社会舆论的关切。
如果你刷抖音,其实很明显的能够发现抖音算法对用户的宠溺性是很强的,很容易导致用户上瘾,沉浸在一个信息茧房里。
今天抖音意识到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做出调整。
我说视频号的商业化永远无法赶上抖音,也许你觉得我是对微信的商业化悲观。
嘿嘿,绝非如此,我只是说在视频号也就是短视频这个单一领域无法比肩抖音。
我对微信的商业化非常看好,甚至认为微信商业化的前景是超越抖音的。
微信的整体商业化,是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广阔更深厚的商业生态的,这可能是一个稳定性更高、空间更大的商业生态。
关于这一点,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聊。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