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 to own与buy to sell 的区别

文化   财经   2024-11-08 11:46   天津  

阅读穿越时空

思考增厚人生



We like to buy.Selling, however, is a different story.
There, our pace of activity resembles that forced upon a traveler who found himself stuck in tiny Podunk's only hotel. With no T.V. in his room, he faced an evening of boredom.

But his spirits soared when he spied a book on the night table entitled "Things to do in Podunk."

Opening it, he found just a single sentence: "You're doing it."


这段原文的意思是:我们喜欢买入,但卖出就是另一回事了(意思是不喜欢卖)。

我们的行动节奏就像被困在Podunk唯一酒店的旅行者一样,房间里没有电视,他度过了一个无聊的夜晚。

他看到床头柜上有一本书,书名是“在Podunk要做的事情。”

打开书,他发现只有一句话:“你正在做这件事。”


老巴讲了一个冷笑话,意思是无事可做,意思是他们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卖出。

这就涉及到buy to own 还是buy to sold 的争论点了。

可以看出,老巴是赞同buy to own 的。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如何解释老巴仍旧有许多卖出呢?

其实这个一点也不矛盾,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到了秋天你要不要收获?

buy to own,不代表不卖出,而是在买的时候不去想卖出获利的事情,不以几年后卖出获利多少作为买入决策的主要驱动力


buy to own,其实就是股权思维,是价值投资的第一性原理。

买入的所有考量都围绕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围绕如果你有钱全资收购这个公司你愿不愿意展开 。

买的时候想的是这个公司未来能够提供多少现金流回报,这个回报是不是让我满意。


Buy to sell,想的是我买了以后,别人愿意以什么价格买,我能翻几倍。

Buy to sell是需要市场在几年内跟你配合的,你盼望着以30倍卖给市场获得年化25%的收益,如果市场几年内一直给一个15倍的估值,几年后企业的利润增速又下来了,曾经的收益设想都成了空想。


buy to own 和buy to sell,区别是你赚什么钱的问题。

是希望从生意本身赚钱,还是从市场赚钱的区别,这也恰恰是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

这里绝不是说投资就一定赚市场的钱,投机一定不赚生意本身的钱,而是投资体系盈利来源的出发点,是投资人起心动念的差别。


老巴说:“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么即使十分钟也不要持有。”

当你真的愿意持有一支股票十年的时候,你不可能想的是今天以什么PE买入,十年后以什么PE卖出来获利。

你的思考角度会迅速的转入这个生意,会思考商业模式,思考护城河的持久性,思考管理层的可靠性,思考未来现金流会如何回报股东。


有的朋友可能说,管他呢,只要能赚钱就行。

其实不然,由于思考起点的不同,对企业的研究深度就必然不同,获胜的概率必然不同。


以我们在看的农夫山泉为例,如果是buy to sell的思维。

当我们看到过去三年农夫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32%,水业务未来几年能维持稳定,茶饮能高速增长。

咱们推算下三年后业绩,也会觉得翻倍应该是可以的。

这样的话,当前27倍市盈率买入,三年后30倍卖出,年化收益率也高于25%。


如果是buy to own 的思维,我们就不敢这么看了。

我们要看这个企业五年后,十年后在哪里,要看水产品的长期发展趋势。

要考虑到企业价格战对利润的影响,考虑到水产品长期提价能力的孱弱,要思考茶饮的市场规模以及可能持续爆发的激烈竞争甚至农夫落败的风险。

考虑了这些以后,你还敢于在不到4%的当前收益率价格买入一个公司么?


再看看同行,康师傅统一的饮料部门,怡宝的净利润率都在10%左右,农夫真的能长期保持20%-30%的净利润率么?

你必须要去思考,农夫凭什么能够在未来5-10年的竞争中持续保持这样独领风骚的利润率。

一旦这样的利润率下滑,哪怕1/3,对未来收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比如你根据预判认为未来十年利润能*3,但是利润率如果下滑1/3,直接就变成*2,这对收益的影响是巨大的。


你看两三年的话,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变化一般不会那么剧烈。

当你开始用十年视角看一个公司的时候,你的思考都围绕着生意的本质展开,围绕着长期展开。

你对一门生意确定性的要求,对出价的要求,会提升一个层次。


十年视角,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筛子,会帮你筛掉绝大部分公司。

再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曾经熟悉的海康威视,当你试着用十年视角来看的时候,会发现,对这家公司十年后在做什么,我们恐怕完全不清楚。

但是你要说两年后三年后企业做什么,恐怕是个人看两年财报都能跟你叨叨两嘴。


比如某些生物科技公司、小型创新药公司,这类公司可能目前的业绩都很靓丽,但是我们无法判断十年后他们还在不在,活的好不好。

即使是承德露露,养元饮品这样的公司,我们也能确信他们三五年过的不错,但放到十年的维度就不好把握了。

他们的产品线过于依赖一款产品,是否在十年后还能继续赢得消费者认可是个未知数。


投资这类企业,除非你确信能在3-5年获得满意的回报。

在3-5年通过公司经营现金流带来的回报恐怕很难满足投资人,那就只能依赖市场先生的兑现。


一旦在投资体系中加入了市场先生,就是把投资结果的相当部分寄托在市场先生上,会在投资体系中不自觉的加入贪嗔痴,加入种种妄念。

因为你对市场表现有了期待,有期待就有失望,有失望就郁郁不平,久而久之那股郁郁不平之气一定要发出来。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人越来越偏执,就是心有不平,这股郁郁之气在作怪。


当你把视角转换到茅台、五粮液的时候。

你大概能有信心的确定, 这俩企业十年后比今天赚的多。

这一标准看起来很低,其实非常难以达到。

也许在整个A股都难以找出30家高确定十年后能比今天赚的多的企业。


buy to own ,股权思维对确定性的极高要求,极大程度保护了投资人,让老巴的“不要亏损,不要亏损,不要亏损”能够实现。

当你站在这样一个“不可胜”的位置,成为股市的不死鸟常青树,一定能够等到“可胜”的机会。



致知小茶馆关注财富,更关注认知的提升,致力于成为“最理性、最平和的价值投资者部落”
里聚集了680多位优秀的投资人,每天进行股票讨论和投资分享,互相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欢迎加入,一起慢慢变富:


谷雨轩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