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让我们好好看病了?

文化   财经   2025-01-22 12:22   天津  

阅读穿越时空

思考增厚人生


最近,上海20多名医疗专家的“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引发了社会关切。

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也是提案的主要发起人,接受采访时谈到了部分集采药物低价后的低质量问题,比如降压药吃了不降血压,麻醉药打了以后病人不睡,通泄药吃了病人不泄等。

当时看到麻醉病人不睡,需要多打几针的时候在想,会不会有病人多打几针睡过去以后手术过程中又醒过来,疼得死去活来?

这手术还怎么做?


集采以来,各类药物、器械的价格大幅降低,降低了医保和患者的压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凡事也应该有个度,过犹不及。

老百姓买车子,买房子,买衣服,买食品,都不会去买全中国最便宜的。

怎么到了事关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医药,就必须买最便宜的那个了呢?


病人就医,最核心最本质的诉求是看好病,尽快恢复身体的健康。

在看好病的基础上,才能去谈省钱的问题,否则大家不去医院更省钱。

医保集采的唯低价中标,是否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最后老百姓再也吃不上好的药物?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今天我们国家宣布对汽车集采,所有人只能购买集采的车辆。

然后在轿车、SUV、MPV等细分汽车分别指定几个尺寸,然后唯低价中标,最后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汽车?

毫无疑问,我们会拿到中国汽车工业的下限产品。

毫无疑问,用不了多久,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倒数。


这个事情对我们来说不新鲜呀,我们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不就是集采的翻版么?

我们那时候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样的质量水平,难道忘了么?


集采的大幅砍价,是为了降低低收入人群的就医压力,这一点功莫大焉。

但是一个社会,不仅仅有低收入人群,还有大量的中等收入人群。

医保提供低价的药物可以,但是不应该剥夺人们选择的权利,应该让愿意使用医保药物的去使用,愿意自费的去自费,这是不是一个更健康更良性的医疗生态。


我举个身边的例子,前几年,有个老同事需要做心脏支架。

做完手术后跟他聊,手术怎么样,这位同事说,只有700块钱的支架可以用。

同事们很震惊,怎么还能这样,还不能自己选择了?


这位同事家庭还是很富裕的,他也闹不清医疗的道道。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做手术的时候已经是11月份,而医保局对医院耗材的使用是有考核的。

如果集采的药物你用不完,医院是要被考核的。


所以到了下半年,在天津这种地方,病人就没有选择权了,只能用最差的那个支架。

在天津的工薪阶层,很多并不在乎支架是700还是3000甚至是20000,但是即使你有钱,也没得选。


心脏支架的不同价格,区别在哪里呢?

主要是材质、薄厚,血管支架就是进入血管把一些狭窄堵塞的地方给支撑起来,所以支架越薄越好,材质对人体越友好越好,最好是能够过几年被人体吸收。


便宜的支架,就是不锈钢,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更容易造成二次堵塞。

而一旦由于支架引起二次堵塞后,处理起来就非常麻烦,所以支架这个东西,不到万不得已绝对用贵的不用便宜的。

但是你看这个同事,他有选择么?

他被剥夺了选择权。


医保的使命应该是提供兜底,是降低老百姓的就医门槛,是医疗服务的地板,而不应该是天花板。

所以郑民华主任也建议,应该给医生和病人选择权,国产药和原研药可以按不同比例报销。


除了集采,还有一项医疗改革尚未引起老百姓的注意,就是DRG付费。

简言之,DRG就是按病种付费,每个病都明码标价,如果治疗费用低于国家标准,则医院从中获取收益,若治疗费用高于规定标准,则医院自掏腰包填补缺口。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又又又帮着病人省钱了。


假设一个场景,某病人去医院进行阑尾炎治疗,需要切除阑尾,国家制定的标准是3000元。

当手术过程中,医生突然发现该病人的肠道有个肿瘤。

好,按照以前,医生和家属协商后获取同意后,切除就好了。

现在,DRG了,医生不能切了,给该病人缝上以后,告诉他:恢复好了以后,再来开一刀,把肿瘤切了。

因为这一次给你切了,医院没法报,就要亏损。


再换一个场景,某病人需要手术,有两种方案:

A方案是进行微创治疗,费用较高,10万,但手术的风险性和对病人的身体影响都小,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B方案,开胸手术,费用低,仅需5万,但手术风险是A的数倍,对病人的身体影响大,需要恢复半年。

国家DRG定价,该类手术,价格6万。


你怎么选?

别想了,DRG以后,你不用选,公立医院只能给你B方案。

你总不能盼着医院给你治了病还亏钱吧?

再也没有A方案了

所以在DRG下,你是医生,你是医院,你道德最高尚,你能替多少病人倒贴?

你道德高尚,你凭什么要求跟在你身边的医生护士都没有收入跟着倒贴?

所以DRG会带来什么?

省钱第一,疗效第二。


又回到了那个问题,看病的最最本质的诉求是什么?

是治疗效果,而不是省钱。


但是我们恰恰看到集采和DRG,指向的都是省钱第一,效果第二?

为什么?

因为医保局为医保账户负责而不为治疗效果负责。


一个是切实负责的部门指标,一个是距离遥远的人民利益,医保局的选择顺理成章。

当医生和病人不能决定治疗方案,不能有药品选择的权利,好好看病是不是就成了奢望?

我们不用再关心美国了,美国再强大再蛮横,也无法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直接造成伤害。

我更担心医保局了

谷雨轩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