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穿越时空
思考增厚人生
【在长期债券利率为 7%的世界里,我们肯定希望我们的税后现金流贴现率至少为 10%。
但是这要看我们对企业有多确定,我们对企业越觉得确定,贴现率越接近最低值。
只有在我们对所有的问题都很确定之后才会对一家企业感兴趣,但确定有不同的程度。
如果我们觉得对未来 30 年里获得的现金流极其确定,我们对这家公司使用的贴现率,就会比我们认为会在 5 年或 10 年内发生预期外事情的公司,更低一点。】
老巴讲的这一段内容是很重要的,值得反复阅读几遍。
首先,贴现率至少为10%,贴现率就是我们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中的那个折现率。
折现率就是在那个算出来的值下的长期收益率。
比如你折现率用10%,最后自由现金流折现的结果是100,那用100的价格买入,你的长期收益率就是10%,低于100买入就大于10%。
老巴常说,合理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
什么是合理价格?
就是这个10%折现率下算出来的东东,可不是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对应的PE值。
所以,记住,当老巴说合理价格就买入巴拉巴拉的时候,人家说的是长期收益率10%的时候!
有人可能疑惑,老巴说长期债券利率是7%的时候,贴现率是10%,那2%呢?
差不多还是10%。
老巴对长期收益率的期望其实并不跟随债券收益率波动,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值,这个值主要取决于老巴的长期机会成本。
所以我们会看到,无论是债券利率2%还是7%的时候,老巴的买入标准一以贯之,极少在15PE以上出手。
反过来,如果长期债券利率大幅高于10%的时候,老巴则可能提高自己的收益率要求。
因为当你简单买入债券就能获得大幅超越10%的回报时,当然需要对股票的收益率提出更高要求。
实际上在这样的时候,老巴会买入许多债券。
然后就是确定性的不同。
这又说到安全边际,你的安全边际是什么?
可以说是价格,也可以说是理解度。
你理解的越深刻,对未来现金流越确定,那折现率就越接近10%,相对于那个“合理价格”的安全边际就越小。
反之,你理解的不那么深入,就需要更高的折现率,相较于长期10%收益率的这个价格的折扣就越大。
段永平说:我认为老巴的"安全边际"实际上指的是理解度而不是价格 。从 10 年的角度看 ,买的时候比最低价贵 30% 其实没多少。
安全边际不是价格,是理解度,这段话很值得品味。
如果前面的基础打得很牢,坚持不懂不做,坚持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好生意,安全边际是价格还是理解度这个问题,不用纠结,这个问题在前端就解决了。
如果前面篱笆打得不牢固,是一个初学者,那这里面的差别就大有乾坤了。
如果安全边际是价格,你会主要在打折上动手脚,我打个五折可以了吧,打个四折够低了吧。
这种打折带来的虚假安全感,会引诱你越来越胆大妄为,什么乱七八糟的股票都敢碰。
其实,没有理解为前提,怎么打折都是瞎胡闹,不理解的东西看起来再便宜可能也是贵了。
反过来,如果有人能在2005年看懂亚马逊,即使150PE买入,今天看也是大大的便宜。
如果安全边际是对企业的理解度,投资人会去追求对企业更深的理解,会去找更确定性的东西。
你的眼里可以选择的投资对象会很少,你的选股标准会越来越高。
安全边际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低于25PE或者多少就便宜,高于多少就贵了。
既然一个企业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那么正确的理解这个生意的长期未来现金流,才是获取安全边际最妥当的方法。
投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懂不做,绝大多数人亏损并不是买贵了,而是买了自己不懂的东西。
来茶馆,一起品茶论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