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永不磨灭的图腾

文化   财经   2025-01-01 09:18   天津  

,怀念阅读穿越时空

思考增厚人生


在投资的浩瀚星空中,沃伦・巴菲特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颗恒星。

我们在仰望、学习巴菲特的过程中,也要留意,他的投资理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磨砺、不断进化。


启蒙:格雷厄姆


巴菲特的投资之旅,始于对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的虔诚研习。

20 世纪 50 年代,巴菲特踏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成为格雷厄姆的门生。

格雷厄姆在其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中所阐述的价值投资理念,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了投资世界的迷雾,为巴菲特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格雷厄姆指出,股票绝非仅仅是一张用于交易的纸片,其背后承载的是企业的部分所有权。

股权思维,是价值投资哲学的基石。


格雷厄姆强调 “安全边际” 的核心概念,他教导投资者要像精明的猎手一样,寻觅那些股价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


格雷厄姆认为,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深度剖析、资产负债状况的细致梳理等基本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投资者便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

当市场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而低估了企业价值,致使股价大幅低于内在价值时,那便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绝佳投资时机。

在这一理念的坚定指引下,巴菲特在投资生涯的早期全身心地专注于寻找 “烟蒂股”。

1957 年,他将目光投向了新泽西的邓普斯特风车公司

这家主营农业设备生产的公司,当时正因经营上的困境而导致股价低迷不振。

邓普斯特风车公司总资产692万美元,主要是104万的应收账款、420万的存货和138万的固定资产,另有231万的债务,净资产450万美元。

该公司每股净资产75美元,但是按照巴菲特的保守估计(将应收打8.5折,存货6折,固定资产归0,负债不打折),每股为35美元。


巴菲特最早从1956年就开始买入,公司股价持续低迷,巴菲特就不断买入。

巴菲特的平均买入价格为28美元,合计持有该公司70%股份。

到1962年底,邓普斯特风车公司资产负债表大变样,应收账款从104万美元下降到79.6万,存货从420万下降到163万,负债仅有34.6万美元。

公司利用回收的现金,不仅归还了债务,还构建了一个75.8万的投资组合。

按照巴菲特的估算方法,公司价值从每股35美元提升到51美元。


最终通过对公司管理层的合理调整以及资产的优化配置,邓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的价值得以显著提升,巴菲特在邓普斯特风车公司这一投资上获利200万美元。

这一时期的巴菲特,犹如一位忠诚的信徒,严格遵循着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将重点聚焦于资产负债表分析以及短期套利机会。


进化:芒格的帮助


1959 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巴菲特与查理・芒格相遇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投资史上最闪亮的双子星,要诞生了。

芒格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拥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底蕴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

两人初次见面就一拍即合,从此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辉煌合作篇章。


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是深远且全方位的。

面对巴菲特这样创造了年化30%的神级投资人,芒格却敢于指出:你的方法有很蠢的部分。

芒格以深邃的智慧指出,仅仅关注企业当下的资产价值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当把目光放长远,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他认为应该去寻找那些具有强大竞争优势、能够在漫长岁月中持续创造价值的优质企业,然后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这种成长投资的思维方式,与巴菲特早期所秉持的价值投资理念有着明显的差异,宛如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投资世界的大门。

在芒格的启发下,巴菲特开始高度关注企业的 “护城河”。

所谓 “护城河”,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如同坚固的城墙,保护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如泰山。

品牌优势、专利技术、网络效应等,都可以构成企业的 “护城河”。

拥有 “护城河” 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市场的浪潮中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可口可乐公司便是一个绝佳的例证。

20 世纪 80 年代,可口可乐已然是全球闻名的饮料品牌,但由于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公司股价一度低迷。

巴菲特对可口可乐展开了深入骨髓的研究,他深入剖析了可口可乐的商业模式,发现其独特的配方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使得可口可乐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几乎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可口可乐公司还构建了高效的分销网络,能够将产品迅速送达全球各个角落,同时拥有庞大且稳定的客户群体。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可口可乐坚不可摧的 “护城河”。


1988 年,巴菲特毅然决然地开始大规模买入可口可乐股票,此次投资共计 10.23 亿美元,买入了 9340 万股,平均成本为每股 10.96 美元。

此后的日子里,可口可乐凭借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业绩持续蒸蒸日上,股价也如同火箭般一路飙升。

到 1998 年,可口可乐的股价上涨了近 10 倍,巴菲特的投资市值达到了令人惊叹的 133 亿美元,十年间获得了超过 120 亿美元的巨额收益。


这次投资让巴菲特深刻领悟到了成长投资的巨大魅力,也标志着他的投资理念开始从单纯的追求价值低估,逐步转向对企业长期成长潜力的深度关注。

正如巴菲特后来所说:“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这句名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对优质企业长期持有的坚定信念,彰显了将企业长期创造现金流能力的关注放在首位。


巴菲特投资的全部秘密


能力圈原则是巴菲特投资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深刻地认识到,判断一家企业的未来是一件难度非常高的工作,投资人应该只在自己能理解的领域进行投资。

巴菲特和芒格坦言,对于95%的企业,他们没有哪怕一点的自信能够判断其未来。


巴菲特擅长投资消费、金融等传统行业,他在这些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对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市场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

例如,在消费行业,他投资了众多知名品牌,如吉列剃须刀、喜诗糖果、可口可乐、苹果等。

吉列剃须刀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品质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全球剃须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喜诗糖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温馨的品牌形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具盛名的饮料公司;苹果则是智能手机的开创者与绝对领先企业。

在金融行业,除了富国银行,他还投资了美国运通等公司。美国运通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强大的支付网络。

对于一些新兴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如科技行业,巴菲特早期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与绝大多数投资人不同,甚至与绝大多数“价值投资人”不同,巴菲特投资的着眼点并非是未来股价的上涨,而是一个企业未来能够提供多少现金流。

巴菲特认为,在投资时,放弃的是非常珍视的、实实在在的现金,只有未来能够大概率带来的现金流净值能远超当前付出的现金,才值得出手。

老巴最喜欢的公司,是那些买入后就可以一直不卖的,可以一直提供丰沛现金流回报的“印钞机”。


You would try to figure out what you are laying out currently, and what you are likely to get back over time, and how certain you felt about getting it, and how it compared to other alternatives.

That’s all we do, we just do it with large businesses, basically.


投资就是当前投出去现金,去换回未来可能更多的现金流。

重要的是你有多确定未来能换回更多现金流,以及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机会。

这就是投资的最底层逻辑,无关股价变动,无关市场先生,只问企业本身在未来能否创造出的现金流折现值是否远超你所投出去的。

That’s all we do,这就是老巴投资秘密的全部。


致敬:永不磨灭的图腾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进阶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充满智慧与启示的投资史诗。

回顾老巴的投资历程,想起《教父》中的一句话:人不是生而伟大,是越活越伟大。

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启蒙,到芒格带来的成长投资思维转变,开创出基于企业现金流回报的价值投资道路。


一路走来,巴菲特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敏锐的洞察力和近乎疯魔的专注,不断探索投资的奥义。

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更在于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投资经验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巴菲特的成长之道,是一个用理性与专注绘就的永不磨灭的图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投资者在投资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勇前行。


写到最后,突然开始怀念那个睿智、俏皮的小老头,怀念那些无法重现的经典对话


谷雨轩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