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规模效应,是全流程的资源与效率碾压

文化   财经   2024-12-26 10:56   天津  

阅读穿越时空

思考增厚人生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让他多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走”。

                                                               ————新约·马太福音》


今天聊聊规模效应。

经济学上讲规模效应,是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越高单位产品对于固定成本的分摊越少,从而达到降低单位成本的效果。


我们说企业的护城河里,往往看不上规模效应,总感觉规模效应有点low,不就是钱多规模大产量多么?


在看规模效应时,首先需要区分,规模效应是否能够持续。

在变化比较快的行业,比如光伏、面板等,规模效应很难持续,因为技术路线变动比较快,建立的规模效应很可能成了无效规模。


其次,我们要看是单一环节的规模效应,还是多维度多环节的规模效应

单一维度的规模效应壁垒往往不够高,如果生产的是一些无差异的产品,比如低端钢铁、纺织品,单一的规模效应很难成为强大的竞争壁垒,更难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但在大型消费品企业中,领先企业往往构建的是多维度的规模优势,从资本、人才、采购、研发、生产、营销、交付和售后多维度多环节的规模优势。

在消费品领域,规模效应意味着各环节更充沛的资源投入,更高效的运营效率,实际上是多维度全流程的资源与效率的领先,这构成了极深的护城河。


我们就拿比亚迪举个例子。

比亚迪今年汽车销售额应该在6000亿以上,大概研发费用会在500亿左右

500亿,比蔚小理问的总和还要多。

汽车研发的技术,是能大量复用的。

这样持续几年,比亚迪的技术不爆发,才是见鬼。


再说采购,年销量500万,找供应商议价,价格公道给你250万的配额。

蔚来也去了,价格公道给你15万的配额。

这俩能拿到的价格一样才见鬼了。

你是供应商,当供应紧张的时候,你优先给谁供?


比亚迪这个量,厂家能追着比亚迪建厂,就建在你旁边,运输费都省了,厂房就是你家仓库。

汇川技术和理想合作的工厂,就建在理想常州工厂旁边,几乎门对门。


营销也一样,人家砸几十亿做个广告,毛毛雨,平均到一辆车才几百块钱。

各种营销费用下去,不间断无死角的对用户心智轰炸。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技巧都是徒劳。


这才是规模优势的意义,从前端研发到生产到销售交付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资源的碾压。

你怎么打?

尤其是在变化不大的品类,真正的规模优势就是各个环节绝对实力与效率的碾压。


宗庆后曾经解释过娃哈哈迎战竞品的战术:“竞争对手低价进入市场抢夺份额时,娃哈哈往往不会在第一时间迎战。

娃哈哈会耐心等到对手将资源投入后,进攻的锋芒已过,产品开始提价谋求利润时,迅速做出反应,开展强力促销,打断竞争对手的势头。”


利用自身和渠道的雄厚实力,守住对方的“一鼓作气”,等到对方将资源大部分投入,高昂成本已经投入时,后发制人一招毙命。

这也是典型的利用己方资本、渠道的规模优势碾压竞争对手。


所以一旦消费类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具备了规模优势,其他企业就再难逆袭,从而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追赶企业需要在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付出远高于领先企业的成本才可能追平与领先者之间的差距。

由于品牌心智的落后,在终端产品销售价格上往往还要低于领先企业的品牌。

同样的产品,追赶者的价格要更低;同样的价格,追赶者要拿出更高质的产品。


一边是前端的成本高昂,一边是终端的价格劣势,两相挤压之下,追赶者企业的盈利能力被大幅压缩甚至陷入亏损。

这样下来,企业就难免陷入亏损甚至最后被淘汰的命运了。

追随者在同样的赛道再去进攻领先者,会发现自己前面是万重关山,会被领先者多维度多环节的资源与效率优势无情碾压。

谷雨轩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