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肾结石、胆结石等结石类疾病大家或许有所耳闻,可“支气管结石”却鲜有人知。别小看这小小的支气管结石,它能让患者反复咳嗽,苦不堪言。近期,河源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成功为一位被支气管结石困扰的患者实施了“取石手术”,帮患者摆脱了咳嗽的折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特殊的疾病。
一、病例详情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被反复咳嗽纠缠了1年多。在医院门诊就诊时,胸部CT检查显示,她的右肺门有多发钙化灶,右肺中叶外侧段局限性肺不张,部分支气管存在结石的可能性。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中叶外侧段有结石,而且已经完全堵塞了管腔。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评估病情后,建议在全麻下进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结石取出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顺利完成,成功取出支气管内的结石,不仅解决了患者长期咳嗽的问题,还消除了咯血、支气管瘘等潜在隐患。
二、支气管结石的成因
疾病继发:支气管结石,又称咯石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常常继发于肺结核或肺部真菌性感染之后。在肺结核患者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容易出现钙化。随着呼吸、吞咽、咳嗽等日常动作的不断进行,少数钙化灶会逐渐穿透侵蚀支气管壁,最终形成支气管结石。而且,右侧支气管结石最为常见。这就好比原本坚固的支气管壁,因为钙化灶的长期“骚扰”,逐渐被突破,从而产生了结石。
病理过程:当肺部发生结核或真菌感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在病变部位形成钙化灶,试图将病菌“封印”起来。但这些钙化灶在身体的活动过程中,位置可能发生变化,一旦与支气管壁接触,就可能慢慢嵌入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钙化灶不断侵蚀支气管壁,最终成为支气管结石,影响支气管的正常功能。
三、支气管结石的症状及危害
常见症状:支气管结石多发于老年人,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咳嗽、咯血、咳出结石。患者常常感觉喉咙发痒,咳嗽不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咯血的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只是痰中带血,重者则可能大口咯血。咳出结石虽然不常见,但却是支气管结石的特征性表现,尤其是在多发结石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此外,严重的患者还会伴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症状。呼吸困难会让患者感到窒息般的难受,胸痛则如针刺般,每一次呼吸都可能加重疼痛,发热则会让患者身体乏力,精神萎靡。
潜在危害:现有报道显示,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活动耐力下降等问题。严重的支气管结石患者,大咯血可能会危及生命。因为大量出血会导致呼吸道堵塞,使患者无法正常呼吸。此外,还可能出现气管食管瘘、气管纵隔瘘等严重并发症。气管食管瘘会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发呛咳和肺部感染;气管纵隔瘘则会影响纵隔内的器官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四、支气管结石的诊断方法
CT检查:CT检查是诊断支气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胸部CT能够清晰地显示存在于支气管腔壁或者腔内高密度结石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通过CT图像,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结石的具体情况,了解支气管腔的狭窄程度,以及对应肺组织是否存在阻塞性炎症、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比如,在CT图像上,结石会呈现出高密度的影像,与周围的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医生可以据此判断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支气管镜检查:当CT判断存在困难时,就需要借助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可以直接深入支气管内部,显示支气管结石本身、肉芽肿组织或支气管狭窄的情况。同时,它还能鉴别支气管肿瘤引起的钙化,避免误诊。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支气管内的病变,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支气管结石的治疗手段
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外周气道小结石,可暂时不进行治疗,采取定期观察的策略。医生会密切关注结石的变化,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症状或结石增大等情况,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这就像是在密切监视一个潜在的“敌人”,只要它不“捣乱”,就先按兵不动。
支气管镜取石术:如果支气管结石以腔内生长为主,首选支气管镜取石术。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能够直接将结石取出。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支气管镜,将特殊的器械送入支气管内,精准地抓住结石并取出。就像用一把“小钳子”,把堵在支气管里的“石头”取出来,恢复支气管的通畅。
外科手术治疗:当结石远端累及肺组织,出现大咯血、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镜取石不成功、诊断不明确需探查等情况时,就需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结石,修复受损的组织,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支气管结石虽然相对少见,但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却不容小觑。如果出现反复咳嗽、咯血、咳出结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了解支气管结石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守护好自己的呼吸系统健康。